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志

作品数:347 被引量:2,771H指数:27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2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2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8篇建筑科学
  • 188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2篇混凝土
  • 78篇应力
  • 65篇箱梁
  • 63篇预应力
  • 52篇桥梁
  • 41篇钢筋
  • 39篇混凝土箱梁
  • 37篇钢筋混凝
  • 37篇钢筋混凝土
  • 36篇受力
  • 36篇活性粉末
  • 34篇桥梁工程
  • 34篇CFRP
  • 31篇锚固
  • 31篇活性粉末混凝...
  • 31篇粉末混凝土
  • 30篇预应力混凝土
  • 28篇剪力
  • 24篇高性能混凝土
  • 21篇有限元

机构

  • 344篇湖南大学
  • 15篇湖南城市学院
  • 14篇湘潭大学
  • 14篇湖南科技大学
  • 13篇长沙理工大学
  • 11篇中南大学
  • 9篇桂林理工大学
  • 9篇华东交通大学
  • 9篇湖北省交通规...
  • 8篇同济大学
  • 8篇湖北省交通投...
  • 6篇广东省建筑设...
  • 6篇湖南理工学院
  • 6篇中交第二公路...
  • 4篇湖南工业大学
  • 4篇湖南省交通规...
  • 3篇广东省公路勘...
  • 3篇湖北沪蓉西高...
  • 3篇湖北省交通规...
  • 3篇中复碳芯电缆...

作者

  • 347篇方志
  • 29篇曹国辉
  • 20篇蒋田勇
  • 18篇苏捷
  • 14篇祝明桥
  • 13篇杨剑
  • 11篇张旷怡
  • 11篇向宇
  • 10篇张学兵
  • 10篇殷新锋
  • 10篇蒋正文
  • 9篇任亮
  • 9篇涂兵
  • 9篇汪剑
  • 9篇刘均利
  • 9篇唐盛华
  • 9篇唐盛华
  • 8篇汪建群
  • 7篇张志田
  • 7篇郑辉

传媒

  • 36篇湖南大学学报...
  • 29篇中国公路学报
  • 17篇土木工程学报
  • 16篇中外公路
  • 13篇公路交通科技
  • 13篇公路工程
  • 12篇工业建筑
  • 12篇铁道学报
  • 11篇工程力学
  • 9篇建筑结构学报
  • 7篇桥梁建设
  • 7篇计算力学学报
  • 6篇硅酸盐学报
  • 6篇振动与冲击
  • 5篇建筑结构
  • 5篇公路
  • 5篇中南公路工程
  • 5篇中国工程科学
  • 5篇铁道科学与工...
  • 5篇预应力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2篇2022
  • 21篇2021
  • 9篇2020
  • 21篇2019
  • 11篇2018
  • 9篇2017
  • 17篇2016
  • 13篇2015
  • 14篇2014
  • 16篇2013
  • 27篇2012
  • 13篇2011
  • 11篇2010
  • 19篇2009
  • 18篇2008
  • 19篇2007
  • 16篇2006
  • 14篇2005
3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斜拉索无应力长度求解及成品索长合理确定被引量:15
2009年
斜拉索的无应力长度和成品索长是斜拉桥设计和施工中2个关键的参数。根据索端竖向分力与索无应力长度的关系,采用Levenberg-Marquardt迭代算法,给出求解索端预张力已知时拉索无应力长度的方法,算例表明,该算法迭代次数少、简单、可靠、计算稳定且收敛快。同时结合斜拉桥施工过程计算,综合考虑梁体立模预抬高、索塔变位和斜拉索索力调整过程,提出斜拉索成品索长的确定方法,通过与某桥现场情形相比,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实桥斜拉索的成品索长更趋合理,并可方便施工。
方志李学有
关键词:斜拉桥斜拉索无应力长度
祁阳白水湘江大桥施工控制被引量:13
2003年
根据预测控制理论的基本算法原理,采用灰色预测模型作为预测控制系统的预测模型而提出一种适于大跨桥梁施工控制的灰色预测控制系统。结合一座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悬臂施工实践,介绍了该灰色预测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具体实施步骤及其应用的有效性。
方志周光伟佘小年周宏林
关键词:灰色系统预测控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中立模标高的主动修正被引量:3
2003年
探讨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日照温差影响。对立模标高进行主动修正的方法,结合衡阳东阳渡湘江大桥的工程实践,说明该方法能满足立模标高的精度要求。
周雪铭方志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日照温差
一种用于多根纤维增强塑料筋或拉索的夹片式锚具
一种用于多根纤维增强塑料筋或拉索的夹片式锚具,由锚杯(8)、锚垫板(9)、夹片(2)、防松装置(7)、薄壁铝套管(1)、保护罩(6)以及约束装置(10)组合而成。本发明有效克服了普通群锚夹片式锚具应用于纤维增强塑料筋或拉...
方志蒋田勇
文献传递
CFRP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延性和变形性能被引量:10
2015年
在对不同参数CFRP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CFRP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延性和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值分析对CFRP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延性性能进行了参数分析.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FRP配筋普通混凝土梁相比,CFRP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能力;提出的荷载-挠度曲线下降段斜率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出结构实际受力情形,由此计算的基于能量定义的延性指标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采取增大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增加预应力筋无黏结长度、增大受压钢筋的配筋率或降低有效预应力均能有效增大发生混凝土压碎破坏CFRP配筋RPC梁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杨剑方志
关键词:延性
纤维增强复材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单向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为研究纤维增强复材(FRP)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单向板的受弯性能,以配筋类型、配筋率以及受压区约束网格类型为试验参数对5个试件进行了 3点受弯试验.结果表明:平截面假定仍然适用;由于普通钢筋具有屈服点和更高的弹性...
陈佳醒方志蒋正文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单向板受弯性能
基于截面纤维模型的UHPC-NC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2022年
针对传统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塑性铰区域损伤容限、耗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不足,提出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替代塑性铰区域普通混凝土(NC),并搭配高强钢筋,形成一种新型的UHPC-NC组合桥墩。为探讨这种组合桥墩的抗震性能,基于截面纤维模型编制了考虑轴力二阶效应的压弯构件非线性分析程序,通过与UHPC和NC桥墩低周往复荷载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程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编制的程序分析轴压比、纵筋直径、纵筋强度和UHPC高度等参数对组合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桥墩位移延性系数随着轴压比的增加而降低,随纵筋直径和纵筋强度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随UHPC替换高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逐渐平缓的特征,合适的UHPC替换高度是实现组合桥墩位移延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前提。
任亮方博文刘青云方志
关键词:UHPC抗震性能
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设计防护及制造工艺研究
邓海裴丙志张巍谢辉明方志陈卉易涛宋继宏姜友生何四发宛劲松李昆
该成果主要研究高强钢丝斜拉索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对中国已经建成的斜拉桥斜拉索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实践,探索斜拉索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成果研制的斜拉索适用于国内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最大悬臂长度(220米)...
关键词:
关键词:长跨桥斜拉桥斜拉索
CFRP预应力筋超高性能混凝土T梁的受弯性能被引量:9
2009年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碳纤维(CFRP)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土木工程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建筑材料,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有望形成一种新的具有优良物理力学性能的配筋混凝土结构型式而应用于实际工程。为此,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和UHPC梁的受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及理论分析。试验参数主要选取预应力度、张拉控制应力和CFRP筋的黏结方式。试验结果表明,UHPC具有良好的受压变形性能,基于单轴受压试验结果建立UHPC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UHPC梁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以及合理的裂缝分布,其极限变形可达到梁跨径的1/30-1/72,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对所研究梁的受力性能进行较好的模拟。
杨剑方志
关键词:预应力
CO_2排放和气候变化对混凝土结构开始锈蚀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改进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结合IPCC对CO2浓度和气候变暖的预测数据,研究CO2排放对混凝土结构碳化损伤的影响。考虑CO2排放、环境、结构尺寸、保护层厚度和劣化机制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假定某混凝土结构2010年开始服役,用时变可靠度模型计算其在实际气候条件和多种CO2排放策略下未来90 a的开始腐蚀概率。研究结果表明:A1F1和A1B排放策略下,碳化深度平均值分别比不考虑CO2浓度影响增大17%和8%,CO2排放导致混凝土结构腐蚀概率显著增加;地区气候条件对碳化腐蚀有显著的影响;对于保护层厚度为40 mm和水灰比为0.45的混凝土结构,碳化腐蚀损伤可以忽略,对于保护层厚度为20 mm和水灰比为0.55的混凝土结构,钢筋腐蚀风险较高。
刘均利方志
关键词:桥梁工程CO2排放混凝土碳化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