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婷婷

作品数:35 被引量:43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阔叶
  • 17篇松林
  • 17篇阔叶红松
  • 17篇阔叶红松林
  • 17篇红松林
  • 16篇长白山阔叶红...
  • 6篇植被
  • 6篇气候
  • 5篇涡度
  • 5篇涡度相关
  • 5篇混交
  • 5篇混交林
  • 5篇光合作用
  • 4篇针阔叶混交林
  • 4篇蒸散
  • 4篇松针
  • 4篇能量平衡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气象
  • 4篇涡动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沈阳市水利建...

作者

  • 35篇施婷婷
  • 23篇关德新
  • 18篇吴家兵
  • 15篇金昌杰
  • 11篇韩士杰
  • 10篇王安志
  • 8篇张弥
  • 5篇袁凤辉
  • 3篇高玉芳
  • 3篇孙晓敏
  • 2篇张晓静
  • 2篇郝璐
  • 2篇李辉东
  • 1篇于贵瑞
  • 1篇夏军
  • 1篇邱让建
  • 1篇陈鹏狮
  • 1篇杨弘
  • 1篇裴铁璠
  • 1篇郑兴波

传媒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2007农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科技资讯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八届中国林...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涡动相关技术观测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蒸散特征被引量:11
2006年
该文利用开路涡动相关系统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蒸散量(潜热通量LE),并分析了其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6.5%,处于国际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60%-90%)的中上水平,说明长白山涡动相关法观测数据可信度较高.潜热通量与净辐射(R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气温(Ta)呈指数关系,模拟出的LE日总量与Rn、Ta经验关系式,可对比缺值进行插补.森林蒸散量日变化特点是白天高于夜间,中午最高,夜间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日)有低估的现象;季节变化特点是7、8月份蒸散量最高,冬季较低,且蒸散量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例为生长季明显高于非生长季.该森林蒸散年总量为1126.99MJ/m^2,相当于450.8mm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538.4mm)的83.7%.
施婷婷关德新吴家兵张弥王安志金昌杰韩士杰
关键词:森林蒸散能量平衡涡动相关法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林下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7
2008年
利用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连续3年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观测数据,与林冠上方PAR值相对比,分析了林冠下5个不同水平位置探头的PAR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林木冠层上方的PAR日总量年变化呈双峰甚至多峰趋势,主要受降水和云雾等天气状况的影响;林下PAR日总量年变化表现为非生长季与冠层上方变化趋势一致,在生长季数值较小且趋于稳定.典型晴天时林下5个探头的PAR值在时间和大小分布上有较大差异.在空间变化上,非生长季林下PAR变异系数较小,约为0.15;生长季的变异系数较大,在0.22以上,最高值在8月.生长季典型晴天太阳高度角为38°~48°区间(9:00—10:00和13:00—14:00)时,林下PAR空间变化较大.
袁凤辉关德新吴家兵王安志施婷婷张晓静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CO_2通量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被引量:19
2006年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CO2 flux above the Korean Pine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 were expounded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s by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urnal variation during growing season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The forest assimilated the CO2 in daytime and released in night. The maximum uptake occurred about 9 o’clock of local time in clear day. Assimilation was synchronous to PAR in cloudy day. The night respir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shallow soil temperature. The CO2 flux also had obviously seasonal variation that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thly net exchange of CO2 and monthly mean air temperature fit cubic equation. Remarkable uptake occurred in blooming growing season,May to August,and weak respiration occurred in dormant season,October to March,and relatively big release happed in October. Assimilation and respiration were nearly balanc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growing and dormant seasons. The annual carbon uptake of the ecosystem was-184 gC·m -2 .
关德新吴家兵金昌杰韩士杰张弥施婷婷
关键词:CO2通量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草地潜热通量的特征被引量:15
2008年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是北方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对调节局地和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蒸散作为热量和水量平衡的重要分量,是该生态系统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在水分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对科尔沁半干旱风沙草原2007年9月1日-26日的蒸散量和微气象条件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得到数据分析了观测系统的能量乎衡闭合状况,探讨了潜热通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2.7%,处于国内外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的中上水平。30min的潜热通量与净辐射数据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潜热通量日变化特点是白天高于夜间,中午时刻最高,净辐射与潜热通量每日峰值同时出现,温度、饱和差的峰值比潜热通量峰值滞后2~3h,潜热通量峰值时刻的空气相对湿度处于一日内最低,此季潜热通量平均日总量为5.44MJ·m^-2,相当于2.21mm蒸散量,潜热日总量与净辐射日总量呈指数关系。
倪攀金昌杰王安志关德新渠翠平施婷婷
关键词:能量平衡潜热通量涡度相关
气候变化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蒸腾影响的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应用基于过程的碳水耦合多层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蒸腾量进行了模拟和模型验证,并模拟了冠层蒸腾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多层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涡动相关技术观测的实测值拟合较好.冠层蒸腾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显示,气温升高,潜热通量(LE)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LE减少;大气CO2浓度增加,LE减少.在研究假定的气候变化情景下,LE对0~20 cm土壤含水量减少10%、CO2浓度增加190μmol·mol-1的联合变化的响应最敏感,对气温增加3.6℃、土壤含水量减少10%的联合变化的响应不敏感.
陈妮娜袁凤辉王安志吴家兵金昌杰关德新施婷婷
关键词:涡动相关法潜热气候变化
植被冠层尺度生理生态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6年
随着人们对植物生命活动各个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植物生理过程、物理过程为基础的各种生理生态学模型逐渐发展起来,而植被冠层尺度生理生态学过程模型已成为生态系统模型的核心之一。目前植被冠层尺度的大叶模型、多层模型、二叶模型以其成熟的理论基础及对植被冠层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较为成功的模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个模型都以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蒸腾作用耦合模型为基础,但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对3种模型的结构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简要介绍了目前植被冠层尺度生理生态学模型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状况。
张弥关德新吴家兵施婷婷金昌杰韩士杰
2000-2015年西南地区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9
2021年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区和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绿水青山"战略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基于1 k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集,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定量分析2000-2015年间西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并基于MODIS遥感植被指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南地区的主要地类是林地、农田和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874 km^(2),增长率为55.8%;农田面积减少最多,下降6211 km^(2),其次是草地,减少2099 km^(2)。2000-2015年间,西南地区建设用地的转入面积最多,主要由农田(贡献率68.2%)、林地(贡献率19.2%)和草地(贡献率13.1%)转化而来,转化的区域多靠近城区。农田的转出面积和转出率分别为7079 km^(2)和2.2%,占所有转出类型面积的46.0%。林地多由草地(贡献率61.8%)转化而来,转化区域多分布在贵州中南部和云南西部等地。全区NDVI和植被覆盖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研究区整体呈变绿趋势。其中,自然植被和农田的NDVI均显著增长,建设用地扩张地区的NDVI下降,说明自然植被和农田主导了该地区植被变化。通过残差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变绿趋势的贡献显著。
马海云张林林魏学琼施婷婷陈铁喜
关键词: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气候变化
非生长季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CO_2通量特征被引量:14
2006年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非生长季的CO2通量特征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非生长季CO2通量变动范围为-0.3~0.5 mg·m-2s-1;秋末与初春均为显著的释放过程,虽然气温低于生物学最低温度,但在晴朗的午间,森林仍有数小时表现为碳汇的特征;在冬季覆雪状态下,森林存在微弱的相对恒定的CO2释放,在融雪阶段有一释放高峰;土壤温度高于0℃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与5 cm深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变化.观测期间(190 d),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净碳交换量为127 g C·m-2,整体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释放.
吴家兵关德新施婷婷韩士杰于贵瑞孙晓敏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CO2通量涡度相关法碳收支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被引量:151
2006年
以叶片光合作用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直角双曲线与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紫椴(Tilia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拟合结果不同,直角双曲线方法简单,但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更符合生理意义.由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出4个树种的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max以及暗呼吸Rd大于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而光补偿点Lcp随树种不同而有差异.两种方法得出4个树种的α、Rd大小顺序相同,分别是α为水曲柳>紫椴>蒙古栎>红松;Rd为水曲柳>蒙古栎>紫椴>红松,但由两种方法得出的Pmax、Lcp值大小顺序有差异.
张弥吴家兵关德新施婷婷陈鹏狮纪瑞鹏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光补偿点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冬季雪面蒸发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2002—2005年冬季积雪期涡度相关水汽通量和微气象观测资料,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雪面蒸发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涡度相关观测系统积雪期能量平衡闭合度为79.9%,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21.4%.研究期间,该区蒸发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形式,蒸发速率在融雪期大于稳定积雪期.30min平均蒸发速率与净辐射呈线性关系,与气温呈二次曲线关系;蒸发日总量与净辐射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气温呈指数关系.积雪期蒸发日总量呈下降-稳定-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且上升期>下降期>稳定期,蒸发日总量最大值为0.73mm·d-1,最小值为0.004mm·d-1.2002—2003、2003—2004和2004—2005年积雪期蒸发总量分别为27.6、25.5和22.9mm,占同期降水量的37.9%、19.5%和30.0%,平均蒸发日总量分别为0.17、0.19和0.17mm·d-1.
李辉东关德新王安志吴家兵金昌杰施婷婷
关键词:涡度相关雪面蒸发潜热日变化气象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