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春晖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7篇电池
  • 7篇燃料电池
  • 3篇电化学
  • 3篇壳结构
  • 3篇核壳
  • 3篇核壳结构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电化学反应
  • 2篇电极
  • 2篇质子
  • 2篇质子交换
  • 2篇质子交换膜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质子交换膜燃...
  • 2篇实时检测
  • 2篇实时检测系统
  • 2篇通用接口
  • 2篇通用接口总线
  • 2篇同步测量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曹春晖
  • 7篇林瑞
  • 5篇马建新
  • 3篇唐文超
  • 2篇赵天天
  • 2篇张海艳
  • 2篇杨代军
  • 2篇黄真
  • 2篇俞佳伟
  • 1篇赵健
  • 1篇张路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Chines...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燃料电池内部性能实时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计算机、分区性能检测PCB板、信号放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通用接口总线,计算机通过通用接口总线检测、运算并记录分区性能检测PCB板所测得数据,并根据算法处理成二维分布图像。...
林瑞俞佳伟唐文超张轶之曹春晖杨代军
文献传递
用于燃料电池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两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Pt/C电催化剂,并在还原气氛下对催化剂进行热处理.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Co@Pt/C催化剂具有核壳结构,金属纳米颗粒均匀负载于碳上,其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热处理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有较大影响.利用循环伏安(CV)法和线性伏安扫描(LSV)法表征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特性及耐久性.制备的Co@Pt/C催化剂在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核壳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提高Pt的利用率.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催化剂的ORR反应以四电子路线进行.相比于合金催化剂,核壳结构催化剂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曹春晖林瑞赵天天黄真马建新
关键词:燃料电池反应动力学
一种燃料电池内部性能实时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计算机、分区性能检测PCB板、信号放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通用接口总线,计算机通过通用接口总线检测、运算并记录分区性能检测PCB板所测得数据,并根据算法处理成二维分布图像。...
林瑞俞佳伟唐文超张轶之曹春晖杨代军
文献传递
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2年
综述了用于燃料电池的Pt基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胶体法、电化学法和化学还原法等.其中胶体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制备过程简单易控;电化学法和化学还原法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有望用于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批量化生产.其次,简单阐述了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特用的表征方法.其中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它利用暗场强度与原子序数的比例关系可以有效地表征核壳电催化剂的特殊结构.最后,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张海艳曹春晖赵健林瑞马建新
关键词:燃料电池核壳结构
在线分区测试燃料电池内部电流密度分布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受到操作参数、几何参数和材料特性等影响,从而导致膜电极(MEA)活性面积区域电化学反应不均。在线分区测试技术能够不破坏燃料电池的结构、不影响反应进行,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进行电化学反应机理的推测。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在线分区测试技术的相关进展,介绍了3种主要的在线分区测试技术:电阻网路技术、印刷电路板测试技术以及电磁感应测试技术,分析了这3种测试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前景,同时将国内外此3种技术在燃料电池中测试的应用进行阐述,总结各个参数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指出分区测试技术将向测试局部交流阻抗以及电堆方向的发展。
唐文超林瑞黄真曹春晖马建新
关键词:燃料电池
Pt含量对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两步还原法制得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其中Co与Pt的总质量分数为20%.通过改变金属前驱体的用量,制备了不同Co:Pt原子比的Co@Pt/C催化剂,以20%(w)Co@Pt(1:1)/C与20%(w)Co@Pt(1:3)/C表示.采用透射电镜(TEM)、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循环伏安(CV)、线性扫描伏安(LSV)等方法考察了其结构与性能,并与实验室早先制备的40%(w)Co@Pt/C催化剂进行了比较.自制20%Co@Pt(1:1)/C与20%Co@Pt(1:3)/C催化剂的金属颗粒直径约为2.2-2.3nm,在碳载体上分散均匀,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分别为56和60m2·g-1,均超过商用催化剂20%Pt/C(E-tek)(ECSA=54m2·g-1).20%Co@Pt(1:1)/C与20%Co@Pt(1:3)/C的半波电位相较于40%Co@Pt(1:1)/C和40%Co@Pt(1:3)/C均向正向移动,表现出更好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并有望降低催化剂的成本,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赵天天林瑞张路曹春晖马建新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氧还原反应
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抗CO的Pt-CeO_2/C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一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Pt-CeO2/C电催化剂.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Pt颗粒均匀分散于碳载体表面,其粒径主要分布于1.5~2.5nm.将Pt-CeO2/C催化剂制备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经循环伏安和单电池极化曲线测试发现,Pt-CeO2/C催化剂性能与Pt/C催化剂的相当.一氧化碳消除伏安测试和单电池的抗一氧化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t-CeO2/C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抗一氧化碳氧化性能.
张海艳林瑞曹春晖马建新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二氧化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