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ConA和LPS对体外鳜的头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采用 WTT颜色反应法研究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伴刀豆球蛋白 A(concanavallin A,Con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离体状态下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的头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nA和LPS能促进健康级头肾淋巴细胞的转化,而对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作用;纯化的ISKNV对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但对ConA的作用有抑制,对感染后存活的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纯化的ISKNV有一定的促进转化的作用。感染存活的鳜头肾中有对ISKNV的免疫记忆性T细胞。另外,用建立的ISKNV PCR检测方法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鳜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健康鳜为阴性,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鱼,头肾、后肾、脾脏和部分鱼的心脏为阳性。ISW在鳜体内形成潜伏感染。
- 曾慷何建国王晓红翁少萍左涛
- 关键词: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淋巴细胞转化
- 虹彩病毒基因组、分类、流行及控制技术
- 何建国翁少萍黄伟平李海潮吕玲邓敏林海中何友深曾慷王艳奇吴乾杨波谢杰峰梁森关浩基
- 该项目对虹彩病毒基因组研究,完成了3条虹彩病毒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工作,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首次完成了虹彩病毒科4类中的蛙病毒属和肿大细胞病毒属2类的虹彩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虹彩病毒分类对细胞肿大虹彩病毒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虹彩病毒
- 紫外线杀灭中华鳖和乌鳢体表4种致病菌的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报导了采用ZSZ253.7nm无臭氧石英紫外线杀菌灯,照射中华鳖斑点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和疖疮病病原菌点状气单胞菌(A.punctata)及乌鳢腐皮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杆菌(A.hydrophila)的杀灭结果。试验表明:紫外线灯对杀灭4种病原菌的有效照射距为1~1.5m;灯管周围的有效杀灭菌区约为60cm;有效照射时间为30~50min;对水体的有效照射深度为6cm左右;紫外线对水体的穿透力与水质类型有密切关系,即:蒸馏水>自来水>鱼塘水>黄泥水。在有效照射距和有效照射时间内,照射的距离越短,照射的时间越长,照射的水层越深,则杀灭菌的效果越好。
- 金宏金燮理肖克宇曾慷舒新华
- 关键词:紫外线中华鳖乌鳢
- 乌鳢腹水病防治药物的筛选被引量:4
- 1999年
- 采用纸片法研究了乌鳢腹水病病原菌对21种药物的敏感性,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和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和卡那霉素治疗乌鳢腹水病效果显著.且以药饵和药物浸浴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效果最佳。
- 舒新华曾慷金燮理肖克宇
- 关键词:乌鳢腹水病防治药物
- 乌鳢腐皮病病理形态学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乌鳢腐皮病的 主要眼观病 变是病鱼体 表鳞片脱落,皮 肤溃烂,有出 血和炎 性渗出 物。主要组织学所见是局部皮肤和骨骼肌急性炎症反 应和坏死。肝 脂肪变性,肾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肝脏和肾脏细胞肿胀,线粒体结构模糊、空泡化。
- 舒新华曾慷金燮理陈可毅
- 关键词:乌鳢腐皮病病理形态学
-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研究
-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鳜鱼(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的组织病理,病原体的形态和结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病原体的感染途径,宿主范围,温度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的发病的影响以及感染鳜鱼的细胞免疫应答...
- 曾慷
- 关键词: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虹彩病毒
-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感染途径、宿主范围及对温度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24
- 1999年
-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无细菌滤液通过肌肉注射、划痕浸泡、腹腔注射和口服等四种感染途径,人工感染健康鳜鱼(Sinipercachuatsi),四种途径都能引起典型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通过腹腔注射感染途径,病毒滤液在25~34℃条件下,能引起健康鳜鱼发病。另外,用病毒滤液感染尼罗非鲫(Oreochromis。niloticu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乌鳢(Ophiocephalusarg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和尖吻鲈(Latescalcarifer)五种鱼,大口黑鲈能够感染成功,为ISKNV的宿主,而其它鱼不能感染成功,不是ISKNV的宿主。
- 曾慷何建国翁少萍黄志坚侯可挺罗均任黄伟平陈炯恒
- 关键词:宿主范围温度敏感性ISKNV鱼类疾病
- 乌鳢腐皮病致病细菌的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为了解乌鳢腐皮病发病原因,对具典型乌鳢腐皮病症状的病鱼显症部位的肌肉和肾脏进行了细菌分离和鉴定,并用分离菌株对乌鳢进行了人工感染和体外药物筛选试验.从病鱼显症部位肌肉和肾脏分离出8个菌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2株为腐皮病致病菌.致病菌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药物筛选试验表明,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对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
- 曾慷舒新华金燮理陈可毅肖克宇
- 关键词:乌鳢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
- 鳜暴发流行病病毒性病原研究被引量:59
- 1998年
- 患病鳜肾脏、脾脏、肝脏、心脏、鳃中发现二十面体病毒粒子,肾脏和脾脏是其感染主要器官.成熟病毒粒子直径150nm,核心球状,直径105nm.受感染细胞肿大,直径为正常细胞3~4倍,细胞核萎缩,为正常细胞核直径1/3.病毒粒子部分纯化后,经腹腔人工感染,第7天开始死亡,10d内死亡率为100%,表现与池塘养殖状态相同症状,并在人工感染鳜肾和脾中电镜观察发现大量相同病毒粒子,命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spleenandkidneynecrosisvirus,ISKNV).
- 何建国翁少萍黄志坚曾慷
- 关键词:病毒传染性ISKNV
- 中华鳖红肿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报道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中华鳖红肿病的病理形态学.此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出血和肿胀.剖检发现体腔内有带血液体,肝、脾、肾肿大.组织病理变化的特征为:a.肝变质性炎症,肝细胞水泡变性和间质组织增生;b.肾小球充血,肾小管内有钙化颗粒;c.急性脾炎;d.心包和心肌间质水肿与炎症细胞浸润;e.骨骼肌纤维肿胀、溶解,均质化;f.皮肤炎性水肿。
- 戴振炎陈可毅萧克宇曾慷
- 关键词:鳖病细菌病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