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普胜

作品数:151 被引量:1,701H指数:26
供职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领域

  • 130篇天文地球
  • 5篇矿业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3篇矿床
  • 42篇成矿
  • 31篇地质
  • 24篇铜矿
  • 16篇流体
  • 15篇同位素
  • 15篇矿集区
  • 15篇矿物
  • 14篇滇西
  • 14篇斑岩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3篇铜陵矿集区
  • 10篇地质特征
  • 10篇滇西北
  • 10篇铜矿床
  • 10篇稀土矿
  • 10篇硫化物
  • 9篇地质学
  • 7篇找矿

机构

  • 70篇中国地质科学...
  • 64篇国家地质实验...
  • 5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7篇安徽省地质矿...
  • 13篇中国冶金地质...
  • 1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1篇云南财经大学
  • 8篇云南财贸学院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东华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北京矿冶科技...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冶金地质...
  • 3篇矿冶科技集团...
  • 2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云南省地质矿...

作者

  • 150篇曾普胜
  • 32篇杨竹森
  • 30篇蒙义峰
  • 23篇侯增谦
  • 22篇田世洪
  • 18篇徐文艺
  • 16篇王彦斌
  • 16篇莫宣学
  • 13篇喻学惠
  • 12篇汪双清
  • 11篇王训诚
  • 11篇刘斯文
  • 10篇姜章平
  • 8篇裴荣富
  • 8篇姚孝德
  • 8篇代艳娟
  • 8篇王兆全
  • 7篇李红阳
  • 6篇李延河
  • 6篇王训成

传媒

  • 20篇矿床地质
  • 13篇地球学报
  • 11篇地质学报
  • 7篇地质与勘探
  • 6篇地质论评
  • 5篇中国地质
  • 5篇岩石学报
  • 5篇地质通报
  • 4篇岩石矿物学杂...
  • 4篇地学前缘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岩矿测试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东华理工学院...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1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 17篇2015
  • 8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24篇2004
  • 5篇2003
  • 10篇2002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层控钨锡矿及其勘查意义——以云南钨锡矿为例
<正>1问题的提出在教科书和经典的文献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论述:"S"型花岗岩与钨、锡、钼、铋等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属高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然而,积累的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许多"S"型花岗岩中,很难发现钨锡矿(化)的踪影,...
曾普胜
文献传递
层控钨锡矿及其勘查意义-以云南钨锡矿为例
在矿床勘探和研究中,判断成矿主体(主要控制因素)是相关地层,还是侵入体,对于勘探方向选择十分重要。层控钨锡矿出现于特定的层位中,包括:滇西地区的元古界老街子组、公羊河群,石炭系大硐厂组,始新统珠山群;滇东南中寒武统田蓬组...
曾普胜
关键词:地质特征沉积环境成矿模式
上扬子地区铅锌矿中闪锌矿的分散元素富集规律研究
本文研究矿床主要位于川滇黔交界区及扬子地台周缘,根据其中闪锌矿的分散元素含量特征,Tl、Cd、Te在独立矿床发育的地区,得到了以下结论:1.上扬子地区的铅锌矿床中的闪锌矿高度的富集“分散元素”。Ga、Ge、Cd、Tl、S...
王兆全曾普胜麻菁苟瑞涛代艳娟
关键词:铅锌矿床闪锌矿
文献传递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成矿的两个关键问题被引量:2
2017年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我国最大铅锌基地的核心区和最具找矿潜力的成矿区,区域内铅锌银矿床、矿点、矿化点星罗棋布,目前在该成矿区已经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和矿点400多处,其成矿作用、控矿因素及矿化特征基本相同。
温利刚曾普胜王兆全
关键词:铅锌矿床矿床成因成矿时代峨眉山玄武岩
安徽铜陵地块沉积—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被引量:21
2002年
以详细的野外观察为基础,论述了安徽铜陵地区威宁期沉积-喷流(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及分带特点。Sedex型块状硫化物呈近南北向展布,自西向东分为铜官山—五峰山带、狮子山—天屏山带、大成山—半山李家带和叶山—新桥—高家山带。以新桥为代表的原生块状硫化物矿物组合为块状黄铁矿+铁碧玉+赤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重晶石±菱铁矿±菱锰矿。Sedex型块状硫化物主要形成硫铁矿床,并可形成独立铜金矿床。经燕山期岩浆活动夕卡岩化的叠加改造,Sedex型块状硫化物只能保留部分沉积组构,铜金更富集。威宁期Sedex型块状硫化物叠加燕山期岩浆活动可能是铜陵地区夕卡岩能成大矿的内在原因。
曾普胜裴荣富侯增谦蒙义峰杨竹森王训诚田世洪徐文艺姜章平
关键词:铜金矿床
云南金顶和白秧坪矿床He,Ar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被引量:25
2004年
 对金顶铅锌矿床和白秧坪Cu-Co-Ag矿床成矿阶段形成的热液矿物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的3He/4He值为0.19~1.02Ra,40Ar/36Ar值为274~305,白秧坪Cu-Co-Ag矿床0.71~4.60Ra,40Ar/36Ar值为290~334,表明成矿流体中可能含有地幔He。这些新资料的获得为研究该区成矿作用和深部的关系提供了同位素地球化学依据。
王彦斌曾普胜李延河田世洪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AR同位素成矿阶段地幔
云南地学多样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随着全球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地学多样性评价日益成为各类自然地保护和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和实用工具。然而,目前全球对地学多样性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缓慢。重点研究地学多样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和应用,介绍了地学多样性在全球的发展历程及其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云南地学多样性定量评价,得出评价结果。通过分析评价结果认为,对地学多样性可以进行定量化评价;地学多样性同地表粗糙程度存在着强正相关系;云南地学多样价值空间分布呈水平和垂直相交状,并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刘斯文曾普胜
流体地质填图——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被引量:3
2002年
蒙义峰徐文艺杨竹森曾普胜姜章平王训成姚孝德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微量元素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Ⅱ.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被引量:298
2006年
许多古老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因从晚碰撞向后碰撞的转换,既不清楚,又难以界定,常被分为碰撞和后碰撞2个阶段。文章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3段性,由此将碰撞造山过程分为主碰撞(65-41Ma)、晚碰撞(40-26Ma)和后碰撞(25-0Ma)3个阶段。其中,晚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持续汇聚和SN向挤压背景之下,以陆内俯冲、大规模逆冲推覆、走滑断裂系统的发育为特征,导致了区域尺度的地壳缩短及藏东富碱斑岩和碳酸岩一正长岩、藏北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大规模产出。晚碰撞期成矿作用强烈发育,主要集中于高原东缘的构造转换带,成矿高峰期集中于(35±5)Ma。现已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有关的斑岩型Cu-Mo(Au)成矿事件,形成著名的玉龙斑岩铜矿带(40~36Ma);②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有关的REE成矿事件,在二叠纪攀西古裂谷带内发育勉宁-德昌喜马拉雅期REE成矿带(41~27Ma);③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有关的热卤水型Pb-Zn-Ag-Cu成矿事件,集中产出于兰坪盆地,形成大型Pb-Zn-Ag矿集区(40-30Ma);④与大规模剪切系统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形成著名的哀牢山大型Au矿带(63~28Ma)。晚碰撞成矿作用主要发育于陆内转换造山环境,受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控制,受控于统一的深部作用过程,与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幔源或壳很混源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晚碰撞转换成矿模型。
侯增谦潘桂棠王安建莫宣学田世洪孙晓明丁林王二七高永丰谢玉玲曾普胜秦克章许继峰曲晓明杨志明杨竹森费红彩孟祥金李振清
关键词:地质学动力学背景深部过程造山带青藏高原
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海底喷流-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被引量:39
2011年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建造内的层控脉状-网脉状矿,下部为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主体为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与上覆硬石膏层构成的三个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单元。该"双层结构"特征总体类似于VMS和SEDEX型矿床,但矿石结构构造表明,这些硫化物-硫酸盐沉积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后期热液-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层控含铜矽卡岩通常发育于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之上,小型磁铁矿矿体或矿囊通常围绕陡倾的闪长岩株零星分布。这两类矿化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约137Ma)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株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可见两种蚀变作用:石英-绢云母蚀变与矽卡岩蚀变。前者在下盘砂岩中形成似整合蚀变带,包裹层控网脉状矿,其成因可解释为晚石炭世热液流体在海底之下砂岩透水层内发生侧向迁移、弥散排泄及金属卸载;后者由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岩侵位引起,形成两类矽卡岩,其中,镁质矽卡岩发育在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钙质矽卡岩形成层控含铜矽卡岩透镜体。冬瓜山矿床80件硫化物样品的硫同位素δ34S组成介于0.5‰~8.8‰之间,伴生的硬石膏δ34S介于14.8‰~20.5‰之间,暗示两者的热液S有不同的来源:弱变质的细粒层纹状硬石膏,硫同位素δ34S为20.5‰,表明S来源于晚石炭世海水硫酸盐;弱变质的胶状细粒黄铁矿,δ34S变化于1.3‰~5.5‰之间,反映了热液S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的生物还原;热变质的晶质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随结晶�
侯增谦杨竹森吕庆田曾普胜谢玉玲蒙义峰田世洪徐文艺李红阳姜章平王训成姚孝德
关键词:热液叠加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