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诚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1、2间静脉窦的解剖观察与寰椎螺钉植入术
- 目的了解上颈椎后路手术中C1、2间静脉丛的解剖特点,探讨C1、2后路螺钉内固定方法及其保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78例(156侧)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病例,其中C1、C2新鲜骨折38例,先天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40例。其中...
- 钱列李立钧刘养洲潘杰曾诚李昕滕红林庞清江谭军
- 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不同固定方式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腰椎CT片读入Simpleware 2.0,建立L_3~L_5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Hypermesh,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建立完整L_3~L_5节段有限元模型。对完整模型进行不同处理,分为正常标本对照组(C组),单边固定ELIF(E1组),单边固定TLIF(T1组),双边固定ELIF(E2组),双边固定TLIF(T2组),单边固定ELIF+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E3组),单边固定TLIF+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3组)。利用Abaqus 6.10,对处理组模型施加相应的载荷及运动附加力,计算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的L4~L5节段角位移及其他生物力学指标。结果 E1与T1组L_4~L_5活动度均较C组明显减小(P<0.01)。E1组各工况下的活动度小于T1组,尤以左侧屈及右旋时明显(P<0.05);E1组在各工况下的活动度明显高于T2组(P<0.05);E3组活动度明显低于E1组(P<0.05)。在400 N的载荷下,E2组与T2组、E3组与T3组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F联合使用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稳定性得以提高,与TLIF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限定载荷下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
- 杨明杰曾诚李立钧潘杰郭松谭军
-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三维有限元分析
- 2005—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调查分析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情况、救治流程以及专科处理情况。方法采取查阅住院病历的形式,对浦东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2005—2007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查阅记录到浦东新区2005—2007年脊柱脊髓损伤住院病历200例。以浦东新区人口总数约300万计算,浦东新区脊髓损伤的年发病率约25/100万;患者平均年龄恰值中年,对劳动力损害较大;职业分布以建筑工人为主;住院费用最高30万元,总住院费用共计967万元,日均住院费用为2 026元,人均住院费用为4.83万元;脊柱脊髓损伤8 h之内到达医院累计117例,仅有32例获得甲基强的松龙的冲击治疗;手术患者141例,平均手术时间3.2 h,平均出血538(200~3 000)m l,而平均输血731(100~2 600)m l;对于疗效评价,原始病历中记载模糊。结论我国脊髓损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加强正确的120医疗救治中心院前急救和临床医生准确规范的程序化处理对于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至关重要;同时临床医生对脊髓损伤诊断的评价和资料记录仍需进一步提高。
- 潘杰李昕曾诚钱列李立钧谭军
-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回顾性分析
- C1-2间静脉窦对寰椎螺钉植入术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针对上颈椎后路手术中C1-2间静脉窦的解剖特点,寻求更安全的c,后路螺钉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01至2008年48例(96侧)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病例,其中C1、C2新鲜骨折28例,先天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20例。其中Goel侧块螺钉12例(24侧)、谭明生椎弓根螺钉法14例(28侧)、经C1后弓下缘结合骨腊柱保护C1-2间静脉窦法22例(44侧)。结果经c,后弓下缘结合骨腊柱保护C1-2间静脉窦法病例共22例(44侧)中出血0例,未采用骨腊柱保护者26例(52侧),出血例侧为5例,其中,行Goel法侧块螺钉植人固定3例(12.5%),与经C1后弓下缘法相比出血发生率高(P〈0.05),谭明生法经后弓寰椎螺钉2例(7.1%),与经c。后弓下缘法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el法侧块螺钉植入固定组与谭明生法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置钉96枚均获得成功,48例患者术后3—6个月时均获随访,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等现象。结论经C1后弓下缘结合骨腊柱保护法,有良好的骨性标志、良好的血管保护、较大的骨性把持以及广泛的适用性,可减少静脉窦损害、增加手术安全性。
- 钱列李立钧潘杰周炜刘养洲曾诚李昕滕红林庞清江谭军
- 关键词:颈椎病寰椎内固定器
- 骨盆骨折伴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伴有颈脊髓损伤的骨盆骨折的临床特征。骨盆骨折(pelvic fracture,PE),尤其是高速高能所致的PF,往往是多发性严重损伤,病情重、变化大且死亡率高。当合并有颈髓损伤的PF同时再伴有休克时,其早期病情变...
- 谭军李立钧钱列熊敏曾诚
- 文献传递
- 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利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LIF),在不同内固定方式下的稳定性。方法选取12具新鲜尸体腰椎(L_3~S_1)标本,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包埋。标本首先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生物力学测试,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对照组,记为C组。随后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两组:T组(TLIF组)和E组(ELIF组),每组6例,各组再序贯分为3个亚组记为T1、T2、T3组及E1、E2、E3组。各组内固定方式如下:单边固定TLIF(T1组),单边固定ELIF(E1组),双边固定TLIF(T2组),双边固定ELIF(E2组),单边固定TLIF+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3组),单边固定ELIF+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E3组)。采用Panjabi内固定物稳定性试验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计算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的L4~L5节段角位移。结果 E1与T1组L4~L5活动度均较C组明显减小(P<0.05)。E1组各工况下的活动度小于T1组,尤以后伸、左侧屈、左旋及右旋时明显(P<0.05);E1组在各工况下的活动度明显高于T2组(P<0.05);E3组活动度除在右屈时活动度与E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工况下活动度E3组均明显低于E1组(P<0.05),而且在限定载荷范围内与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当前载荷下E2组活动度与T2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3组活动度与T3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F单边固定的稳定性优于TLIF单边固定,但其稳定性低于经典的TLIF双边固定,ELIF手术单边固定加用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稳定性得以提高,在限定载荷范围内与TLIF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当,E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
- 杨明杰曾诚李立钧潘杰郭松谭军
-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生物力学实验
- 急性颈椎损伤的呼吸管理原理
- 急性颈椎损伤在骨科是常见损伤,据报道呼吸衰竭是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发生率15%~40%。伴随对脊髓损伤产生的呼吸功能改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有关呼吸的全方位的治疗已经开始进行,虽然脊髓损伤伴四肢瘫引起与呼吸有关的并发症和...
- 谭军李立钧钱列王大鹏曾诚
- 文献传递
- 基于3D打印技术和微创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术的设计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微创腰椎椎间孔外椎体间融合术(ELIF),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快速性和高效性。方法通过对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26岁,身高172cm,体质量67kg)的腰椎行CT扫描,并采用MimicsV14.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研究椎间孔区域骨性结构和神经结构的解剖关系。模拟切除上关节突,置入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最后通过3D打印技术得到实物进行验证,通过尸体标本验证ELIF的可行性。结果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的ELIF的手术切口是正中线旁开6cm的纵形手术切口,45°斜向椎体的手术通道,可以充分暴露伤椎的椎间孔区域。通过ELIF手术途径可充分显露目标椎间盘和神经根以及后方的上、下关节突和关节囊,操作简便、直观。ELIF手术可以实现单纯切除上关节突,保留下关节突,通过扩大的椎间孔牵开神经根后可以显露并切除椎间盘,并能完成椎间融合器的置入。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的ELIF是一种创伤更小、安全、有效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精确的手术设计,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对真实手术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杨明杰李立钧潘杰郭松严浩然韩应超李泽清晏美俊曾诚张靖杰崔健谭军
-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微创性
- 颈椎间盘突出类型的术中显微镜下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报告并探讨颈椎椎间盘内容物突破纤维环、后纵韧带甚至硬膜囊的特征。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显微镜下经椎间隙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72例,共378个椎间隙。观察项目包括:纤维环、后纵韧带以及硬膜囊的完整性,后纵韧带前方和后方的突出物。结果MRI术前判断:纤维环完整者81个椎间隙,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者123个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者70个椎间隙,髓核后纵韧带后方游离者48个椎间隙,髓核突入硬膜囊2个椎间隙以及椎间盘形态正常54个椎间隙。手术发现纤维环破裂及后纵韧带后方游离髓核组织的椎间隙数量明显高于MRI的提示:纤维环完整者38个椎间隙,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者163个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疝62个椎间隙,后纵韧带后方游离髓核63个椎间隙,硬膜囊下疝2个椎间隙以及椎间盘形态正常者50个椎间隙。结论术前MRI基本能够准确判断髓核突出的位置、方向、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术中发现大量纤维环全层破裂、后纵韧带破裂以及“较完整”后纵韧带的背侧游离髓核组织的病例,术前MRI无法进行正确判断,说明MRI对于判断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的完整性有一定局限性;术中有必要切开后纵韧带进行探查。以上解剖认识以及病理分型,有助于实施前路手术的彻底减压。
- 李立钧谭军钱列杨明杰周炜曾诚贾连顺
-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移位纵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