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淑娟

作品数:81 被引量:298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电气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绿洲
  • 13篇绿洲边缘
  • 10篇土壤
  • 9篇种子
  • 8篇幼苗
  • 8篇植物
  • 7篇荒漠
  • 7篇固沙
  • 6篇水分
  • 6篇河西走廊
  • 6篇风蚀
  • 5篇幼苗生长
  • 5篇生态效应
  • 5篇梭梭
  • 5篇种子萌发
  • 5篇苗生长
  • 4篇蒸腾
  • 4篇植被
  • 4篇植物蒸腾
  • 4篇水计量

机构

  • 81篇甘肃省治沙研...
  • 8篇甘肃省荒漠化...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甘肃省水利水...

作者

  • 81篇朱淑娟
  • 30篇常兆丰
  • 24篇刘世增
  • 21篇张剑挥
  • 18篇唐进年
  • 17篇王强强
  • 16篇刘淑娟
  • 16篇李发明
  • 14篇樊宝丽
  • 11篇孙涛
  • 10篇张大彪
  • 10篇张莹花
  • 10篇段晓峰
  • 9篇康才周
  • 7篇王祺
  • 7篇满多清
  • 6篇王方琳
  • 6篇张德魁
  • 6篇赵鹏
  • 6篇柴成武

传媒

  • 6篇甘肃林业科技
  • 4篇生态学报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草原与草坪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工程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主要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在对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12种防护林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适宜条件、技术措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朱淑娟满多清
关键词:绿洲农田防护林
一种园林种植用组合式苗木扦插培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园林种植用组合式苗木扦插培育装置,涉及扦插培育技术领域,包括快速拼装座,所述快速拼装座的前表面一侧滑动安装有安装滑板,且安装滑板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滑块,所述安装滑板的下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滑块...
唐进年赵艳丽赵赫然朱淑娟魏林源王强强张裕年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营养钵快速填装营养土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营养钵快速填装营养土的模具,包括矩形结构的大模框,所述大模框设置有四个支架,所述大模框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营养钵的小模框,每个所述小模框内均设置有用于固定营养钵的台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基...
康才周马新兵朱淑娟张莹花魏林源
文献传递
河西走廊绿洲边缘积沙带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研究
2016年
了解河西走廊各地区积沙带的土壤水分状况是进行积沙带治理与评价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对整个河西走廊绿洲外围农田防护林积沙带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对所选中的9个县(区、市)共计21个典型积沙带样点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影响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积沙带的土壤含水量在武威凉州区最高,古浪县次之,之后各积沙带的土壤含水量随着河西走廊自东往西的方向逐渐降低;2积沙带土壤含水量在0~100 cm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但变化平缓;3微地形对整个积沙带土壤水分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影响显著,积沙带土壤含水量在迎风坡最高,但在沙丘顶部与背风坡间的差异不显著;4河西走廊积沙带土壤含水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程度依次为年平均日照时数〉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
樊宝丽常兆丰张剑挥朱淑娟王强强张大彪唐进年刘世增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微地形绿洲边缘河西走廊
景电灌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对景电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1年生枸杞地和多年生枸杞地、未盐渍化的小麦地和苜蓿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在0~60 cm土层, 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最高, 苜蓿地均最低; 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1, P〈0.01); 4种利用方式C/N比值均较低, 多年生枸杞地C/N比值最高, 1年生枸杞地最低; 4种利用方式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 苜蓿地容重显著高于其他3种利用方式, 这与其低的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r=0.420, P〈0.01)。与小麦地相比, 1年生枸杞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显著降低, 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有所降低; 与1年生枸杞地相比, 多年生枸杞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有所增加, 全氮含量显著降低, 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这意味着该区耕地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以后, 土壤性状恶化; 种植枸杞使次生盐渍化土壤性状有所改善。
李银科刘世增李发明满多清朱淑娟刘淑娟
关键词:景电灌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土壤养分
民勤沙区油莎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023年
油莎豆作为高效经济作物,在甘肃省干旱沙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连续2年在民勤沙区进行了油莎豆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民勤沙区油莎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莎豆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康才周朱淑娟王新锋张德魁
关键词:民勤沙区油莎豆栽培技术
5种处理方法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揭示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种子萌发机理,探索促进其种子萌发的方法,以其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控制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60℃蒸馏水浸泡种子24h,-20℃、20℃低温变温处理96h,80mg·L^(-1)赤霉素(GA3)水溶液浸泡种子24h,均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且以80mg·L^(-1) GA3处理效果最好。
郭春秀姚拓李发明王理德朱淑娟刘淑娟刘克彪
关键词:温水浸泡发芽率发芽势
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形成的环境条件被引量:4
2019年
甘肃河西地区经过60多年的防沙治沙,在绿洲边缘形成了一条积沙带。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高4.8~18.6 m,宽30.4~461.4 m。为什么有的地段积沙带高大,而有的地段积沙带相对矮小,或者有的地段积沙带较宽,而有的地段积沙带较窄?对此,以民勤为研究区,通过对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进行了调查,运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和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按形成方式可分为天然灌丛积沙带、乔木林带积沙带、人工固沙林积沙带3种,其中天然灌丛形成的积沙带相对高大,而农田边缘单纯的乔木林带形成的积沙带最窄。(2)控制积沙带高度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即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越小,则积沙带的高度越低。上风向对准风沙口时,则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越小,积沙带的宽度亦越小。(3)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好于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沙带的形态主要是由其宽度、宽高比和断面形状决定的,而影响积沙带形态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是上风向是否对准风沙口以及沙源的距离,亦即当上风向未对准风沙口时积沙带较宽且断面积较大,积沙带与上风向沙源距离越小则积沙带越高大。
常兆丰朱淑娟杜娟石学刚段晓峰赵鹏张剑挥
关键词:绿洲边缘环境因素
重力式植物蒸腾记录仪
重力式植物蒸腾记录仪,包括植株、栽培池、重力船、水池、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数据采集仪;植株栽植在栽培池中;栽培池放置在重力船中;重力船放置在水池内并悬浮在水中;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箱、供水管,供水管出水口经水池进水口与水池连...
常兆丰王琪张剑挥王强强朱淑娟樊宝丽
文献传递
引黄灌区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景泰县红跃村为例被引量:12
2009年
为解决引黄灌区土地退化问题,研究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状的影响,在景泰县红跃村用分层取样测土的方法,对种植苜蓿后次生盐渍化土地土壤容重、电导率和pH值;土壤C、N含量的变化和土壤C、N含量与土壤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后,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各取样层次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和氮的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显著提高,而土壤容重、K++Na+有下降的趋势。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在p=0.02的水平上具有负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同层次土壤电导率及pH值与样地种植年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提出在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进行人工种植苜蓿并使之产业化生产,是实现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恢复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李发明朱淑娟王耀林刘淑娟程秀英
关键词:引黄灌区理化性状苜蓿产业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