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山蚂蝗与大叶拿身草(豆科:蝶形花亚科)的分类学关系(英文) 2005年 弥散山蚂蝗Desmodium diffusum(新拟)不同于大叶拿身草D. laxiflorum,然而前者在中国却不被承认。弥散山蚂蝗广布于中国,与大叶拿身草相较更为普遍,而大叶拿身草仅分布于中国的广东、广西、台湾及云南南部。崔现举等将弥散山蚂蝗置于单序山蚂蝗D. unibotryosum种中。根据国际命名法规,单序山蚂蝗为一非法名称,属弥散山蚂蝗的异名。本文介绍了弥散山蚂蝗和大叶拿身草的分类历史、种的检索表、种的文献、异名及分布。同时,指定了弥散山蚂蝗的后选模式。 大桥广好 朱相云关键词:豆科 中国豆科植物分类系统概览(英文) 被引量:15 2004年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继兰科和菊科之后的第三大科 ,其中包括三个亚科 :即云实亚科、含羞草亚科和蝶形花亚科。本文根据最新资料 ,整理出世界豆科有 42族、634属、1 7834种 ,中国有 33族、1 69属、1 5 1 8种 (另外含 1 5亚种、1 67变种和 41变型 ) ,其中外来种 1 5 8种 (含亚种和变种 ,隶属于 73属 )。为建立中国豆科植物数据库 ,本文在Polhill豆科植物分类系统的基础上 ,结合一些新的资料 ,提出中国豆科植物系统概要。文中按分类等级进行排序 ,每一属含有世界和中国种数及分布。 朱相云关键词:豆科 植物 乌拉甘草(豆科)的3个新异名 2006年 在考证了模式标本和查阅了大量腊叶标本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居群生物学调查工作,作者对分布于蒙古和我国境内的Glycyrrhiza alaschanicaGrankina、G.gobicaGrankina和G.soongoricaGrankina 3种甘草做了归并处理。认为它们属于乌拉甘草(G.uralensisFisch.ex DC.)的变异类型,均处理为乌拉甘草的异名。 孟雷 朱相云关键词:新异名 甘草属 豆科 大豆属(豆科)的分类修订 朱相云 自2010年获批《大豆属(豆科)的分类学修订》项目以来,申请人及其项目组成员通过研究蜡叶标本、开展野外考察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对世界大豆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特别在研究蜡叶标本的基础上,以已收集的标本纪录信息...关键词:关键词:系统分类学 关于紫荆属(豆科)叶型和脉序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2004年 紫荆属(豆科)包括8个现存种,其中5个种分布在东亚,2个种分布在北美,1个种分布在 欧洲.通过观察及显微研究,表明其叶型及脉序等叶部特征可为该属内种的区分提供清楚的鉴别特 征.这些特征与其他形态学证据相结合,可以为该属的鉴定和属内的系统演化关系提供有力的佐 证.鉴定了一份发现于山东山旺中新世的叶化石,它具有明显的叶枕和紫荆属的叶部特征. 任勃 朱相云 温洁关键词:叶型 叶枕 脉序 霉草科,缅甸被子植物一新记录科(英文) 被引量:1 2018年 在近期缅甸北部的植物考察中,一种菌类寄生植物矮生喜荫草(Sciaphila nana Blume)被发现和确认。矮生喜荫草代表缅甸被子植物一新记录科,霉草科植物。矮生喜荫草主要特征为花单性同株、雄花内轮花被片顶端具有柄的门把状物、花被片6、3个雄蕊、花药4室。 金效华 朱相云 朱相云关键词:霉草科 The Wild Flowers of Japan, Revised Edition介绍 2021年 The Wild Flowers of Japan,Revised Edition.Field Version.Ohashi H,Kadota Y,Murata J,Yonekura K and Kihara H(eds),Vols.1‒2,25 June 2021.Heibonsha Ltd.,Publisher,Tokyo.第一卷:苏铁科-叶下珠科.共717页+图版668幅;第二卷:沟繁缕科-忍冬科.共741页+图版664幅。1982年日本首发3卷版《日本野生植物·草本》,深受读者欢迎,考虑到野外携带的方便性,1985年出版了简易版本。 朱相云关键词:野生植物 忍冬科 苏铁科 JAPAN 沟繁缕科 黄芪属一新改级 被引量:5 1995年 作者通过对药用黄芪野生资源的调查,结合查阅大量标本及考证模式标本,发现淡紫花黄芪Astrasalusmembranaceus(Fisch.exLink)Bge.var.membranaceusf.purpurinus(Y.C.Ho)Y.C.Ho不仅花旗瓣顶端为紫红色;而且花小;小叶小,质地厚,小叶对数少;果小且果皮厚;限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认为作为亚种处理比较合适。即A.membranaceus(Fisch.exLink)Bge.subsp.pallidipurpureus(Hsiao)X.Y.ZhuetC.J.Chen. 朱相云 陈家瑞关键词:黄芪属 药用植物 《墨尔本法规》中的“后选模式”和“原白”概念及其应用 2017年 判断一个新分类群的名称是否合格发表,必须基于原作者发表论文(论著)的原白(protologue)。又由于分类群的名称依附于与其关联的命名模式(nomenclatural type),因此,模式指定(type designation)在分类学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作者在阅读新近发表的植物分类学研究论文,特别是有关分类群修订的文章时,遇到越来越多的"后选模式指定"(lectotypification)。 朱相云关键词:分类群 CITATION 菌物 THOMSON REFERENCES 中国豆科植物新分类实体和新异名 被引量:4 2015年 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是被子植物中继菊科和兰科之后的第三大科,全世界约有36族727属19,325种(Lewis et al,2005)。中国有豆科植物33族180属1,670种(Zhu et al.,2007),也有学者认为有29族167属1,673种(Xu et al.,2010)。 朱相云关键词:豆科植物 新异名 被子植物 AL 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