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
- 作品数:87 被引量:2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建筑相关信息高精度收集——无人机防灾、救灾应用的分析与展望
- 2009年
- 无人航空器空中信息采集平台不仅能够利用航拍手段探查灾区情况,还可以执行建筑损坏程度测量、救援工程土石方估算、通讯与供电线路检查并修复、应急通讯中继、大气污染采样、城市地下管网破损检查等任务,应用范围广。尤其当使用传统救灾手段难以奏效的时候,该平台能够体现出快速、安全的内在优势。灾害发生之前利用这一技术获取大量的建筑基础资料也是建筑防灾的一个重要层面,能够将文化遗产的损失减到最低。结合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针对此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 李哲张玉坤李严
- 关键词:无人航空器城市防灾信息获取与处理
-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0
- 2020年
- 以住建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名录中681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地理信息平台,分析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性,并与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叠加以探寻传统村落分布相关规律。研究表明,目前全国传统村落分布的现状地理特征为显著集聚分布、分区集聚、省际不均以及呈现东北-西南趋势分布的特性,且其空间分布与自然、人文环境有较大关联,自然地理层面突出表现在农业需求导向下自然环境对择址存在潜在影响,人文地理层面突出表现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发展对遗存产生外在干预。研究为传统村落后续系统性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 李严姚旺张玉坤彭葳
- 关键词:传统村落地理特征地理要素
- 传统民居空间信息采集的'黄金搭档'
- 与民居研究相关的空间信息采集内容包括实景图像、测绘图纸、建筑保存现状及其环境的各种测量数据与分析等;信息采集的空间范围大小相异,民居研究的内容既包括建筑细部、构造做法,也涵盖了聚落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所以建筑测量数据要达到...
- 李哲李严张玉坤
- 关键词:信息采集传统民居
- 文献传递
- '三周集中式'设计课教学的进度控制
- 作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课指导教师和年级副组长,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三周集中式'教学改革的效果有最直接的感受.通过本文中的记述、分析,作者期望说明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及其施行所需要注意的、容易发生的问题,根据已有...
- 李哲李严
-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进度控制
- 文献传递
- 空间人文视角下明长城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及应用被引量:14
- 2019年
- 随着长城文化遗产的急速破坏与消失,长城科学系统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尤为关键。研究从空间人文的视角,以时空GIS为技术支持,建立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明长城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研究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以及高效的技术支持。首先,基于对明长城整体性研究与保护的需求,建立包括长城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在内的数据库构成框架;针对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特点,设计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数据结构与图层分级;现阶段,数据库分析结果可用于长城保护范围划界,同时根据数据库在未来的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作用,实现面向不同使用人群的云GIS数据应用与发展。
- 张玉坤徐凌玉李严李严
- 关键词: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重背景下城边村美丽乡村规划探讨--以福州市长乐区塘屿村为例
- 2014年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边村因城市群或城市新区空间发展需要而面积逐渐缩减.2018年初乡村振兴战略又使得乡村存量更新成为建设关注点.本文以福州市长乐区塘屿村为例,结合塘屿村美丽乡村设计实践,通过对...
- 姚旺彭葳张玉坤李严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
- 一种生产性有机建筑表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性有机建筑表皮,包括顶部开放的生产性表皮单元,生产性表皮单元的外壁上从上至下交替排布有多排生产装置和多排新风窗,生产装置和新风窗均与生产性表皮单元相连通;生产性表皮单元用于提升生产性有机建筑表皮内部的...
- 李哲张勇李严
- 文献传递
- 瑞士民居演化的启示
- 国内土地资源紧张相近的背景下,瑞士在传统民居传承、缓解居住矛盾和可持续发展多方面均有值得借鉴的价值,本文从选址、构造、基础设施建设、变迁历程多方面简要介绍瑞士乡村民居,通过比较分析,推测中国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有的政策...
- 李严李哲
-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历史演变
-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北京延庆地区长城军事聚落研究
- 长城沿线军事聚落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从点、线、面三个维度聚焦北京延庆地区的长城军事聚落,利用ArcGIS平台分析聚落斑块密度等指标,建立最小累积阻力面模型,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国家文...
- 尚筱玥李严张玉坤
-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平台
- 明长城军事聚落地理景观模式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工程,不同地段的地形特征与人工修筑的工事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为揭示古人营建思想与选址智慧,剖析长城军事地理蕴含的文化内涵。【方法】系统梳理古代9部描述“形胜”和“冲缓”的代表性著作,梳理出“极冲”“最冲”“次冲”“又次冲”“冲”“稍缓”“缓”7种军事地理类型,以其中3部著作中的4种军事地理类型为样本,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军堡与长城边墙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高程、坡度、起伏度,解释冲缓等级的地形特征。【结果】发现离边墙越远,军堡“冲缓”等级越低,规模越大;交通通道越窄,敌军同时通过的人数越少,军堡“冲缓”等级越低。【结论】揭示了古人从全局视角进行九边重镇规划布局的形胜智慧,以及从微观视角的“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选址智慧,为长城价值研究和国家文化公园展示策略提供借鉴。
- 李严尚筱玥周雅琴
- 关键词:地理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