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任伟

作品数:81 被引量:92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造山带
  • 21篇盆地
  • 15篇同位素
  • 14篇合肥盆地
  • 13篇大别造山带
  • 11篇地层
  • 11篇北缘
  • 9篇中生代
  • 8篇碎屑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侏罗系
  • 7篇沉积物
  • 7篇大别山造山带
  • 6篇岩石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新生代
  • 5篇源区
  • 5篇污染
  • 5篇陆块

机构

  • 61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合肥工业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地...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众博达石...

作者

  • 81篇李任伟
  • 29篇李双应
  • 21篇王道轩
  • 20篇孟庆任
  • 19篇金福全
  • 17篇岳书仓
  • 14篇孙枢
  • 12篇刘因
  • 12篇李忠
  • 9篇江茂生
  • 7篇李原
  • 5篇张淑坤
  • 4篇雷加锦
  • 4篇张雯华
  • 3篇王东安
  • 3篇储雪蕾
  • 3篇吴俊
  • 2篇陈锦石
  • 2篇张启锐
  • 2篇卢家烂

传媒

  • 12篇沉积学报
  • 10篇岩石学报
  • 8篇地质科学
  • 6篇中国科学(D...
  • 5篇科学通报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质通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第七届全国同...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6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9篇2002
  • 9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0
  • 2篇198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隆升的地层学证据——毛坦厂组榴辉岩砾石的启示被引量:50
2002年
大别山北缘地区发育厚达近万米的中新生代碎屑岩,它们记录着大别造山带自侏罗纪以来的演化历史。在安徽省六安地区毛坦厂组中,发现多块榴辉岩砾石。砾石新鲜,质地坚硬,表明属于第一旋回砾石。榴辉岩由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石英、金红石等组成。具有明显的退变质作用,发育以钠长石和闪石类组成的后成合晶、以及石榴子石周边的次变边。石榴子石以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为主,属于C类榴辉岩。根据其特征应该属于大别山南部和北部超高压榴辉岩。毛坦厂组层位确切,古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都表明以晚侏罗世为主。这一发现表明,在晚侏罗世,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造山带根部物质,即:超高压变质岩已经出露地表,并作为毛坦厂组的物源。因此,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地表,最迟在晚侏罗世。
李双应岳书仓王道轩刘因王清晨李任伟孟庆任金福全
关键词:大别山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退变质作用地层学
根据碎屑锆石SHRIMP U-Pb测年恢复早侏罗世大别造山带源区特征被引量:23
2004年
合肥盆地最古老的中生代地层防虎山组下部地层中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范围从200Ma至大约2500Ma。它反映了可能为早侏罗世时期的大别造山带源区的复杂性。此时期大别造山带物质组成主要包括:三叠纪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碎屑锆石年龄234~200 Ma;可能相当于代表中-朝克拉通南缘的秦岭群和二郎坪群的部分岩石,碎屑锆石年龄481~378 Ma;原来属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的岩石,碎屑锆石年龄799~721 Ma;以及原来可能属扬子克拉通、大约相当于碎屑锆石年龄2000Ma和2500Ma的古老变质基底物质。
李任伟万渝生陈振宇周剑雄许荣华李忠江茂生
关键词:合肥盆地早侏罗世同位素年代学
山东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组物质组分特征及其对源区的制约被引量:24
2008年
位于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北侧的胶莱盆地发育早白垩世莱阳组,厚约2000m,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包括砾岩、砂岩和页岩,以及少量泥灰岩、白云岩和凝灰岩。它可以分为4个岩性段,每个段大致形成一个向上变细的旋回。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和大理岩,其次是黑云片岩、灰岩和沉积碎屑岩、火山岩和花岗岩等。莱阳组砂岩主要由岩屑长石砂岩以及岩屑砂岩组成,具有低的成分成熟度,Q/(F+L)平均为0.42(0.19~0.84)。石英主要由单晶石英组成,长石包括斜长石、微斜长石等,岩屑主要为火山岩和变质岩,其次为沉积岩。6个砂岩地球化学样品分析表明,砂岩的SiO_2、Al_2 O_3、TiO_2、Fe_(2)O_3~T、MnO、MgO、CaO、Na_2 O、K_2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0.53%、13.10%、0.41%、3.09%、0.06%、1.23%、1.69%、3.38%和3.38%,类似于晚元古代造山带砂岩成分。莱阳组砂岩稀土元素分析表明,La含量为38.4×10'(28.0×10^(-6)~50.5×10^(-6)),Ce含量为69.3×10^(-6)(58.1×10^(-6)~81.3×10^(-6)),稀土总量为134×10^(-6)~197×10^(-6),轻稀土明显富集,La//Yb为20.18(11.91~25.98),(La/Yb)_N为13.60(8.03~17.52),有中等到弱的Eu负异常(δEu=0.58~0.88),Ce为弱的负异常(δCe=0.78~0.97)。Ce含量、稀土总量和Eu异常揭示源区岩石形成时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砾石统计揭示,莱阳组物源区的剥蚀序列按时间顺序应该是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脉石英、灰岩和碎屑岩→正长岩。砂岩点统计、F1-F2判别图、La-Th-Sc和Th-Sc-Zr/10判别图揭示,莱阳组砂岩主要源区属于大陆弧的长英质火成岩区,少许来自再循环造山带。砂岩Zr/Y比值揭示莱阳组砂岩与分布在山东荣成地区具有大陆弧构造背景的片麻岩具有亲缘性。这表明山东胶莱盆地莱阳组砂岩源区主要来自苏鲁造山带,其次有少许来自扬子陆块。造山带周缘�
李双应孟庆任李任伟王道轩储书武
关键词:源区分析胶莱盆地
大别造山带折返剥露历史:来自合肥盆地南缘中生界变质岩碎屑的证据被引量:14
2005年
在合肥盆地南缘广泛分布的中生界内,砾石主要由变质岩碎屑组成。碎屑在地层中分布及垂向上的变化,为重塑造山带折返剥露历史提供了证据。防虎山组和三尖铺组底部砾岩碎屑组合为: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石墨片岩+千枚岩+石英岩+脉石英+片麻岩(局部),表明在早侏罗世晚期Pliensbachian期(距今195Ma)之前,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已经折返到地表并遭受剥露。早白垩世凤凰台组、毛坦厂组和周公山组中砾岩碎屑组合为:片岩+石英岩+片麻岩+混合岩+榴辉岩+角闪岩+斜长岩+花岗岩+大理岩等,榴辉岩以及其它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一个在早白垩世以前(距今135Ma)折返到地表并遭受完全剥露,而现在已经从造山带消失的超高压构造地层单元。大别造山带出露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杂岩)在北缘中生代地层中目前尚未发现有可靠的沉积记录,推测它们的大规模折返和剥露可能在新生代,并持续到现在。据此认为大别造山带大规模的折返剥露分为3个阶段:早侏罗世之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新生代。
李双应王道轩刘因李任伟孟庆任岳书仓
关键词:中生界大别造山带
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展望——沉积矿床学的新阶段被引量:7
1990年
在人类所利用的矿产资源和地壳能源中,沉积岩石圈中的数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迫切需要研究生物成矿作用,发展沉积矿床学的理论,指导找矿勘探,把沉积矿床学引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叶连俊李任伟王东安
关键词:生物作用生物成矿
侏罗和石炭纪大别及邻区盆-山耦合研究:来自沉积记录的认识
侏罗纪时期大别造山带是合肥盆地的物源区,通过盆地中的沉积记录可以了解该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并可重建侏罗纪时期该造山带的古地理面貌。根据碎屑锆石SHRIMP 测年研究发现,在合肥盆地最古老的中生代地层中(防虎山组,J),其底...
李任伟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及其动力学研究
刘光鼎孙枢王清晨朱日祥刘福田陈融从柏林李继亮李任伟郝天珧
项目提交了中国105°E以东的一套地球物理系列图,为中国东部岩石层、地壳减薄和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图件;研究了中国大陆速度结构的特征及其构造含义,重点提示了华北与扬子地块在岩石圈和软流圈构造上的明显差异,给出...
关键词:
关键词:碰撞造山带大陆岩石圈地球动力学
大别山东南麓中新生代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制约
<正> 大别山东南麓安庆-潜山地区中新生代碎屑岩比较发育,源岩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目前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砂岩成分分析、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和重矿物分析。砂岩组分的研究常常用来确定源岩的构造背景,难以在沉积物和源岩之间建立对...
李双应李任伟王道轩刘因孟庆任岳书仓
文献传递
华北-扬子陆块显生宙地层记录——对大别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的制约
成因于华北和扬子陆块碰撞的大别山造山带究竟存在几次碰撞?碰撞的年代如何?一直是中外地质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来自大别山造山带本身研究的答案莫衷一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碰撞必然要在碰撞的主体即华北和扬子陆块本身打...
李双应李任伟王道轩刘因孟庆任岳书仓金福全
文献传递
分子地层学被引量:1
1992年
分子地层学,也可称作分子古生物学(Molecular Palaeontology),是研究沉积地层中被称做“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的学科。所谓分子化石是指沉积物(岩)中那些来自生物遗体、具有一定沉积、地层和古生物学意义的有机分子,虽然经历过成岩作用的变化,但它们仍保留有原来的化学结构。分子地层学是一门介于沉积、地层、古生物学和生物学、有机化学之间的边缘杂交学科。60年代后期,G.Eglinton和M.Calvin(1967)发表了“化学化石”的著名论文。随后,M.Calvin(1969)在《化学进化》一书中撰写了“分子古生物学”的章节。70年代后期,B.P.Tissot和D.H.Welte(1978)对“地球化学化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李任伟
关键词:地层学分子化石沉积环境古气候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