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洺

作品数:39 被引量:61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社会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11篇城市
  • 5篇人口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企业
  • 3篇资源型
  • 3篇资源型城市
  • 3篇空间结构
  • 3篇服务业
  • 3篇城市群
  • 2篇职能分工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城市群
  • 2篇人口密度
  • 2篇生产性服务业
  • 2篇生态
  • 2篇市场化
  • 2篇市场化改革
  • 2篇农业
  • 2篇企业区位
  • 2篇青藏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宁波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国发展战略...
  • 2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37篇李佳洺
  • 28篇张文忠
  • 9篇余建辉
  • 9篇马仁锋
  • 4篇孙铁山
  • 3篇孙威
  • 1篇樊杰
  • 1篇金凤君
  • 1篇陆大道
  • 1篇李扬
  • 1篇刘盛和
  • 1篇孙东琪
  • 1篇张娟锋
  • 1篇杨宇
  • 1篇陈明星
  • 1篇王岱
  • 1篇姜炎鹏
  • 1篇徐成东
  • 1篇李国平
  • 1篇李业锦

传媒

  • 6篇地理学报
  • 6篇地理研究
  • 3篇经济地理
  • 3篇科技促进发展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高原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智库理论与实...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印城镇化区域差异及城镇体系空间演化比较被引量:12
2017年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发展历程较为相似,但发展路径和模式差异较大。两个国家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发展环境等的显著差异已经吸引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地理学视角出发,重点关注两国城镇化及城镇体系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演化过程。以人口普查和联合国城市人口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等多种方法,对中印两国城镇化和城镇体系的空间特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由南北差异转变为沿海—内部差异,而印度南北差异的格局则基本稳定;(2)从省(邦)级空间尺度来看,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都呈现正相关关系,当城镇化率超过50%后,两者的相关性更为显著,但是近年来中国人口密度与城镇化率的相关性不断增强,而印度则呈现降低的趋势;(3)现阶段中印两国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镇体系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的特征,但是经济改革对于两个国家城镇体系空间演化的影响差异明显,改革使得中国城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地理历史因素向经济系统空间结构转变,而印度城镇发展的驱动力始终是地理历史因素,经济改革甚至降低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李佳洺杨宇樊杰金凤君张文忠刘盛和傅伯杰
关键词:城镇化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空间协同现状分析
2022年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以十大军工集团为核心,十大军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空间分布等状况基本反映了中国科技工业的总体特征。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从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两个角度,衡量同一空间单元中十大军工集团相互间的线性关联性程度。结果表明:中国核工业集团与其他军工企业的空间协同性最高,兵器类军工集团与其他国防科技工业的协同性最低;航空航天及船舶类军工集团与相关行业的协同性很高;兵器类军工集团则基本自成体系,与全国制造业及相关行业产业布局基本都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深入研究国防科技工业的布局优化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李继永李秋秋孔昭君李佳洺
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
青藏地区农牧企业区位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
2022年
农牧企业作为农牧业空间的载体和市场主体,其区位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对优化高原农牧业布局、保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的农牧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与空间自相关分析青海、西藏的农牧企业空间格局演变,引入逐步回归模型从市域和县域尺度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青藏农牧企业2011—2021年迅速增长,始终呈集聚分布态势,集中于西藏“一江两河”和青海“湟水谷地”“黄河谷地”地区。(2)2011、2021年青藏农牧企业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依赖性。时序演变上,青藏农牧企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和依赖性减弱,呈现空间扩散趋势。(3)青藏农牧企业分布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因尺度而异,市域尺度上人口密度对其分布有显著正向影响;县域尺度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校中学生数、人口密度、路网密度、高程、区域GDP等6个因素均呈现正向作用。(4)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农牧企业分布影响因素在县域尺度空间作用差异,发现路网密度和在校中学生数对全部县域农牧企业分布均呈正向影响,而高程均呈负向影响;人口密度的影响在青海中东部县不明显甚至呈现负向,在西藏及青海中西部县呈正向,尤以西藏东南及西北部正向作用显著。
马仁锋刘丽东伍灵芝李佳洺张文忠罗茂屿袁嘉轩
关键词:企业区位人口密度路网密度
北京城市总规中“两轴”的现状产业特征和空间集聚态势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在北京市历次总体规划中,长安街和中轴线作为北京重要的城市轴线被给予重点关注,但是对于两条轴线产业发展状态的定量分析相对不足。以经济普查的微观个体企业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两轴"范围进行界定,并分析"两轴"产业特征及产业空间集疏规律。结果发现:(1)"两轴"核心区域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长安街轴线;(2)"两轴"的经济活动强度存在明显的"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空间特征,且空间发展不平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两轴"出现了金融化的趋势。
李佳洺张文忠马诗萍
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的时空耦合演进被引量:1
2023年
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区四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重要单元之一,兼顾其生态安全与区域合理开发是保障中国生态稳定的基础。阐释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机制,设计了两者关系的衡量体系,测算了2011—2020年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与分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大,超过90%的市(州)增幅大于10%,以西宁、拉萨为“双核心”向外空间溢出速度加快,分别带动周边海西州和林芝等区域开发扩张;青藏高原各市(州)生态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超过60%市(州)增幅大于10%,呈“中西部带状洼地、东部纵向组团”格局,且生态安全指数洼地向新疆南缘移动;(2)青藏高原各市(州)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2011—2020年间有不同程度提升,超过50%市(州)达到“轻度耦合”类,未有市(州)达到“优质耦合”类,但存在较多市(州)呈现开发强度或者生态安全滞后。(3)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的格局演进差异明显,逐步形成由西宁、巴音郭楞和拉萨-滇西地区(丽江、迪庆和怒江)三大组团逐渐向临近区域扩张,形成了“东高西低、多组团并列”格局。一定程度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的时空分布相关性,可为青藏高原市(州)层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人类活动调控依据。
陈佳锐李佳洺马仁锋马仁锋
关键词: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演进
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中心识别分析被引量:24
2020年
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中心不仅是多样化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集中区,也是公共服务设施消费的热点区和城市活力的窗口区。已有城市多中心研究主要关注就业和人口多中心,却较少关注公共服务设施多中心特征。基于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点要素数据,结合不同类型和等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与质量特征,采用加权核密度与等值线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中心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热点区分布的空间模式有所差异,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中心边缘结构;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强度和混合度分别呈现出"一心五片"与"一核多点"的空间特征;根据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强度和混合度的等值线分布综合判定,研究区范围共识别出136个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中心,其集聚强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与所在街道的人口密度存在指数分布规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最近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中心距离对北京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相对影响强度超过"市中心距离"区位变量;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中心的形成机制包括自然历史因素的基础作用、经济发展因素的主导作用、社会需求因素的调节作用和规划政策因素的引导作用。研究认为应加强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中心的空间均衡化建设,适度增加城市边缘郊区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中心的数量和服务能级,有助于引导和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郊区转移。
湛东升张文忠张娟锋李佳洺谌丽党云晓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被引量:133
2017年
胡焕庸线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重要特征,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分异性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尝试解释中国人口分布特征变化的原因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胡焕庸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人口分界线仍基本保持稳定,但从空间统计学分异特征来看该分界线仍可进一步优化调整;2胡焕庸线两侧内部人口集聚模式发生着明显变化,东南半壁人口分布由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的相对均衡状态,转变为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少数区域为中心的集聚模式;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则趋于下降;3从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看,尽管总体上,经济发展类因素对于人口空间分布影响不断增强,但三大阶梯等自然地理本底条件依然对中国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李佳洺陆大道徐成东李扬陈明星
关键词:人口分布扩散
相同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不同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和印度是少数通过经济改革实现快速发展的国家。但是两个国家的改革道路确实完全不同的,从而引发哪个才是发展中国家适合的道路。本研究将重点关注经济改革对中印两国区域城市系统发展的影响。我们发现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对城市系统发展...
李佳洺宋彦张文忠
资源禀赋视角下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影响被引量:39
2020年
黄河流域半数以上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该类型城市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环境治理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熵值法等方法,基于资源禀赋分异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进行类型划分,解析资源禀赋、环境规制和产业路径创造交互作用关系,归纳高、中、低等级资源禀赋下环境规制对产业路径创造的影响机制,进而针对不同等级资源禀赋条件下资源型城市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结果表明:2003—2016年,黄河流域城市环境规制水平增长显著,且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总体呈现上、中、下游逐级递增态势;2003—2013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路径创造水平提升明显,但地区差异显著;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资源类和非资源类产业路径创造的影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为此,环境政策的制定和选择要考虑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对资源行业的依赖程度,科学设计精细化的环境政策,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的调节作用。
卢硕张文忠李佳洺
关键词:环境规制资源禀赋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产业网络及其相互作用
2023年
基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综合指数的1109家样本企业及其投资关联企业数据,以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从表征本地化生产的空间集聚和表征流动空间特征的产业网络2个角度刻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网络的异质性以及产业集群规模与产业网络中心性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核心企业和支撑性企业相对均衡,产业集群较为完善,中部和近西部地区核心企业相对不足,而西北和东北地区企业较少,缺乏集群基础;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呈现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为顶点的菱形网络格局,并围绕这些区域的核心城市形成多个垂直联系型产业网络;3)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以研发和信息服务网络和生产制造网络为主,并形成北京、深圳、上海三大国家级枢纽中心,其中北京为研发和信息服务网络的核心节点,而深圳和上海则是生产制造网络的核心节点;4)当产业集群规模较小时,城市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中的枢纽地位以大型核心企业为支撑,当发展到较大规模后,中小型企业是城市的枢纽地位的重要支撑。
李佳洺张培媛孙家慧李秋秋
关键词:集群结构产业网络战略性新兴产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