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明
- 作品数:57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研究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和组织学特异性.方法用人食管癌组织提取核基质抗原,制备核基质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食管癌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53岁±72岁)、正常食管粘膜8例、食管粘膜异型增生15例、肺鳞癌10例、喉癌10例、胃腺癌10例以及大鼠食管癌5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食管癌核基质抗体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有特异性(32/41,780%),与正常食管粘膜(1/8,125%)及胃腺癌(2/10,200%)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食管异常增生(7/15,467%)、肺鳞癌(3/10,300%)、喉鳞癌(4/10,400%)差异明显(P<005),但与大鼠食管癌组织(2/5,400%)差异不明显.食管癌核基质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7/18,944%vs15/23,652%,P<005).结论食管癌核基质抗体具有较好肿瘤和组织学特异性,对肿瘤转移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食管癌的一项新标记物.
- 李启明刘勇刘勇熊华淇邹桂华
- 关键词:食管肿瘤核基质免疫学抗体
- p53和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 1997年
-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
- 刘勇路名芝李启明王夷黎
- 关键词:胃肿瘤多药耐药性免疫组织化学
- LBP液基细胞学沉降式制片技术在痰脱落细胞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LBP液基细胞学薄层沉降技术在痰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及肿瘤诊断价值。方法病人从肺部深处用力咳出晨痰至LBP细胞保存基液专用采样瓶内,加2~5ml1,4-二硫代苏糖醇化痰液,置振荡器上振荡20~30min,低速离心机上离心5~10min,沉渣用缓冲液稀释后入染色舱。结果全部105例标本均与传统涂片方法对比,LBP液基细胞学沉降法阳性率24.7%,传统涂片方法阳性率14.3%,LBP液基细胞学薄层沉降法较传统涂片法高出10.4%。结论LBP液基细胞学沉降法在痰液中的应用操作简便、成本低、制片非常清晰。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高。
- 黄勋福韩福兰吴燕杏房惠琼李启明毛荣军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肺癌
- 甲酸脱钙液的浓度对骨组织脱钙后切片染色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骨组织经不同浓度的甲酸脱钙液24小时脱钙后切片染色效果,选择最佳甲酸脱钙工作液。方法350例骨组织标本每例取材3份,分别用40%、30%、20%的甲酸脱钙液常温下脱钙24小时,观察三种不同浓度的甲酸脱钙液脱钙后骨组织的切片和HE染色情况。结果骨组织经40%甲酸脱钙液脱钙后,切片完整,但HE染色核质偏浅,胞浆偏红;30%甲酸脱钙液脱钙后,切片完整,HE染色核质清晰,胞浆鲜艳;20%甲酸脱钙液脱钙后,切片不够完整,HE染色核质偏浅,胞浆偏浅。结论脱钙液脱钙后应保持组织切片完整,染色效果良好,且30%的甲酸脱钙液是较理想的工作液。
- 黄勋福韩福兰吴燕杏房惠琼李启明毛荣军
- 关键词:骨组织
- 胃粘膜肠化生细胞DNA含量测定与增殖状态分型的关系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胃粘膜肠化生细胞DNA含量与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粘液分泌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DNA图像分析技术测定394例胃粘膜活检及外科手术标本中细胞DNA含量,并对187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进行肠化生增殖状态分型。结论:胃粘膜出现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癌变时,出现异倍体细胞且百分率显著增高(P<0.01);高增殖型肠化生中异倍体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肠化生(P<0.01)。结论:提示高增殖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刘勇李启明路名芝王夷黎
- 关键词:胃粘膜DNA含量胃肿瘤
- 胸膜异位胰腺并假性囊肿形成——附1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 1995年
- 本文报告1倒26岁女性胸膜的异位胰腺并假性囊肿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胸闷.胸痛.痰中带血,消瘦,乏力和盗汗;体征为反复有包裹性积液,胸水为淡黄至酱红色;X线胸片、B超、超声心动图、CT揭示左侧胸腔大量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胸膜上有一结节突起.而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但抗炎、抗痨、激素和胸腔穿刺引流均无效,经囊肿和结节切除后上述症状体征消失,病理证实为胸膜异位胰腺并假性囊肿形成并发感染。
- 袁本通夏顺生李启明
- 关键词:假性囊肿形成异位胰腺文献复习包裹性积液胸腔穿刺引流胸膜肥厚
- 血管球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G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血管球瘤好发于甲下,疼痛明显;组织学上瘤细胞呈规则的圆形,胞质淡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晰,核圆形、居中,瘤细胞巢间可见丰富的薄壁血管,间质含丰富的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免疫组化示vimentin、SMA和HHF-35(+),S-100和CD34(-)。结论血管球瘤多属于良性肿瘤,来源于血管球变异的平滑肌,结合其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可做出准确诊断。恶性血管球瘤要慎诊断,而疼痛可能与神经纤维、肥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有关。
- 房惠琼丁彦青杨克非李启明
- 关键词:血管球瘤免疫组化肥大细胞神经纤维
- 胃粘膜肠化生细胞增殖状态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3
- 1997年
- 为研究胃粘膜肠化生的增殖状态分型,探讨肠化生细胞增殖分型与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的关系,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0例胃粘膜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检测肠化生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实验显示正常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腺癌的PI逐渐增高,差异非常明显(P<0.01)。根据胃粘膜肠化生细胞的PI高低,分为高增殖状态型(HPT,≥40)、中增殖状态型(MPT,20~<40)及低增殖状态型(LPT,<20)三型。此分型与各类胃粘膜病变显示较好的相关性。LPT为正常或基本正常胃粘膜,MPT为胃粘膜良性病变,HPT为胃粘膜癌前病变。HPT肠化生中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rasp21、EGFR、h-met的表达以及Ⅲ型肠化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PT、LPT肠化生(P<0.05)。结果提示HPT肠化生细胞基因表达的异常率增高,且细胞分化不良,更具胃癌前病变的特征。胃粘膜肠化生细胞的增殖状态分型可作为评价胃癌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刘勇李启明胡志坤路名芝
- 关键词:胃粘膜化生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 肺鳞状细胞癌伴血吸虫虫卵沉积1例
- 1998年
- 患者男,65岁,农民,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因持续性左胸部疼捕伴痰中带血2月.于1997年12月4日入院。左侧胸部持续性锐痛,左肩部牵涉痛.无放射痛;痰中间歇出现少量暗红色血,无咳嗽及呼吸困难。自起病以来,精神欠佳。食纳差,大小便正常。体重2月下降5kg。体征: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血压15/10kpa。两肺呼吸音清晰。
- 刘勇李启明路名芝
-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血吸虫病流行区牵涉痛纳差放射痛
- 全文增补中
- 肺癌中MTS1/P^(16)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 1997年
-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2例(男性51例,女性11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3.7岁)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6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8.1%和59.7%。腺癌P16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16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I分级为Ⅱ级的P1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Ⅳ级(P<0.05)。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53蛋白的表达高于阴性组(P〈0.01);不同PI分级中P53蛋白的表达,Ⅳ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和Ⅱ级(P〈0.05),Ⅲ级明显高于Ⅰ级(P〈0.05)和Ⅱ级(P〈0.05)。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揭示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P16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细胞分化有关,P53蛋白过表达对肺癌细胞的转移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53对MTS1/P16基因无明显调控作用,检测P53蛋白表达?
- 路名芝刘勇李启明
- 关键词: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P53基因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