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安俭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光纤
  • 7篇放大器
  • 6篇光纤放大
  • 6篇光纤放大器
  • 4篇增益
  • 4篇拉曼光纤放大...
  • 3篇通信
  • 3篇复用
  • 3篇波分
  • 3篇波分复用
  • 2篇信噪比
  • 2篇移动通信
  • 2篇增益介质
  • 2篇无线
  • 2篇密集波分
  • 2篇密集波分复用
  • 2篇介质
  • 2篇喇曼光纤放大...
  • 2篇光信噪比
  • 2篇光学

机构

  • 13篇北京邮电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 1篇UT斯达康

作者

  • 13篇李安俭
  • 12篇余重秀
  • 6篇忻向军
  • 5篇陈卓
  • 4篇杜戈果
  • 4篇郑文潇
  • 4篇阮双琛
  • 4篇任建华
  • 4篇吴强
  • 4篇王传林
  • 3篇辛雨
  • 2篇侯玉娟
  • 2篇龚锦荣
  • 1篇马剑
  • 1篇王葵如
  • 1篇刘小毅
  • 1篇王旭
  • 1篇颜玢玢
  • 1篇于志辉
  • 1篇叶培大

传媒

  • 3篇光通信研究
  • 2篇光学学报
  • 2篇现代电信科技
  • 1篇数据通信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传输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抽运方式对混合拉曼光纤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通过实验比较了前向抽运拉曼光纤放大器与掺铒光纤放大器组成的混合放大器、后向抽运拉曼光纤放大器与掺铒光纤放大器组成的混合放大器的性能。实验采用 75km标准单模光纤作为增益介质。采用 2 0信道 (符合ITU T建议的波分复用信号 ) ,波长为 15 37.377~ 15 6 0 .6 0 5nm ,作为混合放大器的测试信号。 2 0信道总功率- 2 .86dBm ,每一信道用 2 .5Gb/s、码长 2 7 1的非归零码通过电吸收调制器 (EA)进行外调制。实验结果表明 ,前向抽运方式混合放大器的性能优于后向抽运方式的混合放大器 ,其中噪声系数的改善值为 2 .2 8~ 6 .5 5dB。采用前向抽运时 ,各信道的增益同后向抽运相比 ,增加值均大于 5dB。但不论采取那种抽运方式 ,采用混合放大的形式 ,各信道的光信噪比均大于 2 6 .9dB。
忻向军余重秀任建华李安俭吴强王传林郑文潇阮双琛杜戈果杨晓强辛港
关键词:抽运方式拉曼光纤放大器波导光学掺铒光纤放大器混合放大器增益介质
双向抽运拉曼光纤放大器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对双向抽运拉曼光纤放大器 (RFA)的噪声特性、增益饱和及抽运功率转换效率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双向抽运拉曼光纤放大器的噪声特性介于前向抽运与后向抽运之间 ,但主要取决于前向抽运方式所导致的噪声特性 ;双向抽运方式的饱和功率低于单向抽运方式的饱和功率 ,同前向抽运与后向抽运提供的增益比例有关 ;双向抽运方式的抽运功率转换效率同信号光功率及前、后向抽运提供的增益有关 ,当信号光功率较低时 ,增加前向抽运的比例可取得较高的抽运功率转换效率 ,而信号光功率较高时 ,增加后向抽运的比例可取得较高的抽运功率转换效率。研究一种配置 (情况 3)的双向抽运拉曼光纤放大器 ,可以完全补偿 10 0km传输线路的损耗 (包括无源器件的损耗 ) ,最低光信噪比为 30 .2 1dB。
忻向军余重秀任建华李安俭吴强辛雨王传林郑文潇阮双琛杜戈果辛港杨晓强
关键词:拉曼光纤放大器光信噪比增益饱和抽运功率
前向泵浦拉曼光纤放大器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实现了前向两波长泵浦及3波长泵浦拉曼光纤放大器(RFA).实验中所用的信号为符合ITU T建议的C波段20信道波分复用信号,波长为1537.377~1560.605nm,信号传输距离分别为100和75km.其中,3波长泵浦的增益波动<1.47dB,所获得的最低光信噪比(OSNR)为32.5dB,优于同样条件下后向泵浦所获得的OSNR.详细研究了前向泵浦的增益饱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饱和功率随增益的增加而降低,且增加的增益加剧了增益饱和现象;对所研究的两泵浦配置前向泵浦放大器,饱和功率~5dBm.
忻向军余重秀任建华李安俭吴强王传林辛雨郑文潇阮双琛杜戈果辛港杨晓强
关键词:光信噪比拉曼光纤放大器开关增益噪声系数密集波分复用
WCDMA系统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HSUPA是WCDMA上行链路的演进标准,在此标准中采用了基于软合并的物理层混合重传、基于NodeB的快速调度及传输时间间隔短帧传输等技术,大大提高了WCDMA上行数据速率。在简要介绍HSUPA的基础上,对其采用的三种关键技术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探讨了HSUPA的引入对UTRAN系统结构的影响。最后,还对HSUPA的全球商业化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李安俭余重秀陈卓
关键词:WCDMA混合ARQUTRAN
WiMax与TDD-HSDPA的性能分析与比较
2006年
随着无线Internet用户的急剧增长和数据业务的快速增加,对下一代无线网络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运营商更是积极地部署各种宽带无线接入(BWA)技术。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就是其中的备选方案之一。同时,随着无限局域网(WLAN)802.11的成功商用,IEEE802.16以及对应的无线城域网(WMAN)空口也成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有利可选方案。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两种技术提供详细的性能分析和比较。
李安俭余重秀陈卓Kaleong Lo龚锦荣
关键词:HSDPAWIMAX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无线INTERNETTDD无限局域网
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气体传感特性
2007年
应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气体传感特性,通过计算Bragg光纤的结构参数、传输光波长与其传感灵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同等条件下,传输波长越长,高折射率纤芯半径越小,高折射率介质折射率越低,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传感灵敏度则越高.
张治国刘小毅李安俭张方迪张民叶培大
关键词:导波与光纤光学BRAGG光纤矢量有限元光纤传感
TD-SCDMA与WiMAX产业成熟度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基于TDD双工模式的TD-SCDMA能够充分利用非对称的频谱资源实现频谱利用尽可能最大化;WiMAX以其更远的传输距离、更高的传输带宽也引发了强大的市场需求。文章从产业链的建设、芯片发展、终端进展和系统进展、技术试验和商业应用、产业联盟等方面对其产业成熟度进行分析和比较。
李安俭余重秀方冬梅陈卓张晶龚锦荣
关键词:TD-SCDMAWIMAX
信号功率及泵浦方式对拉曼放大器增益的影响
2003年
分布拉曼放大器(DRA)的增益轮廓平坦度是衡量放大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实验验证了泵浦方式及入射信号功率对增益轮廓的重要影响作用.实验采用20信道符合ITU-T建议的波分复用(WDM)信号,波长从1 537.377(信道1)~1 560.605 nm(信道20),每一信道用2.5 Gbit/s、码长27-1的非归零码通过电吸收调制器(EA)进行外调制.实验结果对分布拉曼放大器的增益轮廓平坦优化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忻向军余重秀任建华吴强辛雨王传林郑文潇李安俭阮双琛杜戈果杨晓强辛港
关键词:DRA泵浦方式信号功率波分复用
一种简单实用的调节RFA增益平坦的方法被引量:3
2004年
提出了一种用ASE宽带光源调节拉曼光纤放大器(RFA)增益平坦的简单方法.将该ASE宽带光源调节RFA增益平坦所得泵浦配置方案用于DWDM信号的放大,得到DWDM信号增益谱与相应波长处ASE信号的增益谱相近,且增益波动小于1dB.所用的方法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有效地调节利用RFA的DWDM系统增益平坦度,而不需要调节复杂、成本昂贵的DWDM信号源.
忻向军余重秀李安俭
关键词:拉曼光纤放大器增益平坦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
直流切趾对光纤光栅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从模耦合方程出发,分析了直流切趾对光纤光栅特性的影响,给出了直流切趾和光栅啁啾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用线性直流切趾来实现均匀模板制作啁啾光栅和同一啁啾模板制作不同色散特性光栅的方法。实验上,用均匀模板制作了色散量为-2 126 ps/nm的啁啾光栅,并用同一啁啾模板制作出了色散量为-1 599.362 71 ps/nm-、1 250.4 ps/nm和-2 011.4 ps/nm的光栅。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和实验符合较好。
于志辉余重秀王葵如王旭颜玢玢陈卓李安俭
关键词:光纤布拉格光栅啁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