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武
- 作品数:68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治金学院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AL6XN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扭转疲劳位错结构及其热稳定性
- AL6XN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的新型不锈钢材料,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作为一种具有很强工程应用背景的面心立方金属,关于其疲劳变形微观机制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本工作选取A...
- 李小武乙姣姣蒋炎尧
- 关键词:位错结构热稳定性
- 一个特殊单滑移取向铜单晶疲劳位错结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为了更细致地揭示面心立方金属单晶体的循环变形机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通道衬度(SEM-ECC)技术观察研究了Schmid因子为0.5的[41841]单滑移取向铜单晶体的循环饱和位错结构.实验表明,在单滑移铜单晶体中,胞结构除了在高应变幅下的循环变形中出现外,还可能出现在循环应力-应变(CSS)曲线平台区的较低塑性应变幅下.驻留滑移带(PSBs)会随应变幅的增大而在试样表面聚集成内部含有位错胞的粗滑移带,带内的位错胞结构被认为是由于带内滑移阻力增大引起的应变集中所致形成的.此外,CSS曲线高应变幅区起始部分对应的循环饱和位错结构观察揭示出迷宫结构和胞结构是由PSBs逐渐演变而成的.
- 周杨李小武张广平张哲峰
- 关键词:铜单晶位错结构
-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后的析出与力学行为
- 通过光学显微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Fe-18Cr-18Mn-0.63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对显微组织和相应的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实验用钢首先进行了1050℃保温1h的固溶处理,然后对部分试样分别进行变形量为20%和5...
- 石锋李小武胡宇彤刘春明
- 关键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退火
- 晶体取向对铜单晶体循环硬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研究了不同取向铜单晶体的循环硬化行为结果表明,晶体取向对双滑移和多滑移取向铜单晶 体的循环硬化行为有强烈的影响不同取向钢单晶体的初始循环硬化率 00.2与晶体中的位错反应模式、强 度以及交滑移机会密切相关临界双滑移晶体在循环硬化初始阶段呈现出独特的应变突发行为。
- 李小武王中光李守新
- 关键词:铜单晶体晶体取向位错位错
- 全文增补中
- 233共面双滑移取向铜单晶体疲劳位错结构的热稳定性研究
- 在不同塑性应变幅下对[233]共面双滑移取向铜单晶体进行疲劳变形直到饱和,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对疲劳变形后的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电子通道衬度(SEM-ECC)技术观察疲劳和退火后样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
- 李小武郭巍巍齐成军
- 关键词:铜单晶体热稳定性退火温度再结晶
- 文献传递
- 循环变形与疲劳损伤的晶体学效应
- 王中光张哲峰李小武李守新胡运明宫波贾维平李广义
- 为了揭示材料疲劳的物理本质,该项目一方面从双滑移和多滑移取向单晶体入手,研究晶体取向对单晶体疲劳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考虑晶界对疲劳损伤的作用,选择双晶体和二晶体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晶体学取向和晶界在循环变形与疲...
- 关键词:
- 关键词:晶体学
- 断口表面粗糙度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
- 1995年
- 利用互成120°角均匀垂直切割断口表面的方法对典型的低温冲击断口进行了定量测量.对于曲折程度不同的断口表面应选取不同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选取适当,测得的断口表面粗糙度R_S才与材料的冲击值相对应.利用此种测量方法,通过R_S与R_L的系数转换,还可较好地测定断口表面面分数维D_S.把该方法测得的R_S值与用Wright和Soudani导出的两种R_S-R_L关系式算出的R_S值相比较,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利用断口镀层厚度来估计R_S的方法.
- 李小武田继丰康雁王中光
-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断口分析金属材料
- 循环变形铜单晶体的滞后回线形状变化与驻留滑移带的萌生
- 1999年
- 本文系统测量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双滑移取向铜单晶体在循环变形中滞后回线形状参数VH随循环周次N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与单滑移晶体不同,晶体取向对双滑移晶体的滞后回线形状变化趋势有显著的影响.VH与驻留滑移带(PSB)的形成有无明显对应关系与该取向单晶体的循环应力-应变(CSS)曲线有无平台区或准平台区出现密切相关.VH随N的变化关系反映了晶体在循环变形中微观组织结构的不同变化.通过VH确定了不同类型双滑移取向铜单晶体的PSB萌生应力,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 李小武王中光李守新
- 关键词:铜单晶体循环形变滞后回线驻留滑移带
- 铜单晶体循环变形疲劳极限的取向效应
-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取向铜单晶体在常塑性应变幅下循环变形的疲劳极限.结果表明,铜单晶体的晶体取向强烈地影响其疲劳极限.随着晶体取向逐渐靠近标准取向三角形顶角[001]或[111],疲劳极限逐步升高,并在[111]处达到最大值...
- 李小武李守新王中光
- 关键词:金属材料铜单晶体循环形变位错结构
- 文献传递
- 含富Cr沉淀颗粒Fe-Cr合金单晶体的疲劳变形特征被引量:1
- 2009年
- 在恒塑性应变幅εpl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含富Cr沉淀颗粒的单滑移取向Fe-35%Cr合金(质量分数)单晶体的疲劳变形特征.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当εpl≥2.5×10^(-3)时,由于运动的位错易于切过细小富Cr沉淀颗粒,导致在循环刚开始第1周的拉伸阶段出现了明显的应力软化现象,并接着在疲劳早期阶段表现出轻微循环软化现象.而且,晶体在循环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拉-压应力不对称性,这种增强的应力不对称性与细小富Cr沉淀颗粒的变形不稳定性有关.由大量细小滑移线聚集而成的粗滑移带以及高应变幅下形成的扭折带是该晶体主要的滑移变形特征.主裂纹大致沿主滑移面发展并最终沿此开裂,同时伴随有一些形态各异的二次裂纹在表面萌生.微观结构观察发现,在低应变幅(εpl=5.0×10-4)下就有类驻留滑移带(PSB)楼梯结构形成,其体积分数随εpl的增大而增加.当εpl增大到5.0×10^(-3)时,位错胞结构成为其主要微观结构特征.
- 李小武曹昕明马超群
- 关键词:FE-CR合金单晶体位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