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忆平

作品数:36 被引量:65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6篇干旱
  • 9篇干旱监测
  • 5篇流域
  • 5篇黄河流域
  • 5篇河流域
  • 5篇干旱指数
  • 4篇气象
  • 4篇环流
  • 3篇气候
  • 3篇干旱指标
  • 3篇大旱
  • 2篇月尺度
  • 2篇适应性
  • 2篇环流异常
  • 2篇旱灾
  • 2篇干旱事件
  • 2篇干旱特征
  • 2篇高温
  • 2篇高温干旱
  • 2篇K指数

机构

  • 36篇中国气象局兰...
  • 8篇兰州大学
  • 5篇甘肃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湖南省气候中...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 1篇天水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6篇李忆平
  • 20篇王劲松
  • 12篇王素萍
  • 8篇任余龙
  • 8篇李耀辉
  • 7篇张强
  • 6篇沙莎
  • 5篇段海霞
  • 5篇王芝兰
  • 4篇柳媛普
  • 4篇王丽娟
  • 3篇董安祥
  • 3篇胡蝶
  • 2篇姚玉璧
  • 2篇张良
  • 2篇韩兰英
  • 2篇颜鹏程
  • 2篇王莺
  • 2篇岳平
  • 2篇任福民

传媒

  • 10篇干旱气象
  • 5篇冰川冻土
  • 4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CAR CAM3全球气候模式对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模拟检验被引量:13
2013年
以英国气象局哈德来环流中心提供的连续变化的海温和海冰资料为边界场,用NCAR CAM3全球气候模式对近百年来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进行模拟,然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英国东安哥拉大学近100 a的CRUTEM2v气温格点序列资料及距平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模拟的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平均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AM3.0对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高度场模拟较好,均方根误差均较小,相关系数较大,相关性较强;温度场除低层700 hPa均方根误差稍大外,其余对流层均较小,并且相关系数比较大;无论对经向风速还是纬向风速,模式模拟的均方差均较大、相关系数较小,模拟的效果较差,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地面加热场模拟均方根误差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性,局域和季节差异明显;数值实验模拟出了近百年来亚洲中部干旱区地面气温的变化趋势,但模拟的增温幅度更大,同时对季节变化的模拟存在差异。
任余龙王劲松石彦军舒建川李忆平张宇段海霞
关键词:相关系数
中国区域干旱的持续性特征研究
利用1961―2012年中国区域586个气象站的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计算了逐月K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全国16个区的干旱持续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河套、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北部、黄淮...
李忆平王劲松李耀辉王素萍沙莎
关键词:干旱K指数持续性
文献传递
在黄河流域判断月干旱过程的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利用黄河流域1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对比分析两种用逐日CI指数判断月干旱过程的方法,结果表明:对重大干旱事件个例来说,两种方法都能大体描述重大干旱事件的月干旱过程,但干旱的强度...
李忆平王劲松李耀辉
关键词:黄河流域干旱
文献传递
几种干旱指数在黄河流域应用的比较
利用黄河流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145个气象站1961-2007年月降水、气温、蒸发资料,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干旱监测指数在该区域的适用性,这些指数包括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王劲松任余龙李忆平柳媛普
关键词:干旱指数干旱监测黄河流域
LG-Ⅰ型称量式蒸渗仪自动监测系统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方便有效地测定植物的蒸散,同时也为水分利用研究提供测试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简单易用的仪器,开发研制了LG-Ⅰ大型自动称量式蒸渗仪监测系统。此系统采用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弹簧、高精度SQC-A500kg悬臂梁传感器、垂直升降调整支架和计算机软件控制处理程序。该仪器应用结果表明:与国内使用的同类蒸渗仪相比,其具有测试精度高、性能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仪器最大绝对误差为±25g(相当于0.012mm水柱),最大相对误差0.7%,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技术要求。此系统的测定值较好地反映了植物在短时段内的土壤水分蒸散变化情况,是一种比较方便实用的测定盆栽植物蒸散的仪器。
阎敬泽李忆平邓祖琴王胜刘宏谊杨启国李晓苹
关键词:蒸渗仪蒸散监测系统
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特征及其防控对策被引量:47
2017年
应用中国南方区域14省区市25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干旱灾害资料,研究中国南方干旱灾害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变化特征,提出干旱灾害风险防控策略与防御对策。结果表明:近55年中国南方区域降水量呈现波动变化,降水量线性拟合趋势特征不明显。但进入21世纪后南方区域平均降水量明显偏少,且平均降水量年际振荡幅度增大。近55年研究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南方平均地表气温升高速率高于全球地表升温速率;研究区气温从1976年开始持续上升,气温升高的突变年在1997年。重旱风险高发区主要集中于西南,随着气候变暖,干旱灾害频率、强度和受旱面积均增加,干旱灾害风险增大。气温突变后次高干旱灾害风险区明显扩大。未来10年(2016—2025年)中国南方地区的干旱发生频率可能升高。因此,要加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农业主产区域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资源供需加剧矛盾,提高干旱灾害风险防控水平。
张强姚玉璧王莺王莺王素萍王劲松杨金虎李忆平王静李忆平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
1961-2009年西北地区基于SPI指数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8
2013年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的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统计了逐月、春末夏初、初夏、夏季及秋季的干旱、重旱、特旱的频率及面积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青海的中部及甘肃河西是西北地区干旱频率较高的区域,干旱频率在15个月以上,新疆南部除个别月份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外,总体干旱发生频率较低;干旱发生区域随月份有由南到北、由西向东变化的趋势;除新疆、青海、及甘肃个别区域重旱频率超过5月外,其他区域基本上都在5月以下;新疆南部重旱频率仍然较低;夏季发生范围高于其他季节;新疆北部、甘肃河西是特旱的高发区.不同等级的月及季节干旱面积率其逐年变化具有相似的特征,西北干旱面积率的变化总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961-1980年干旱面积率比较高,平均在35%左右;1981-1990年为转折期,干旱面积率下降到15%左右;而1991-2009年为稳定期,干旱面积率变化不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西北地区降水量、冰川融水量、河川径流量增加和湖泊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是1987年以来干旱面积率下降的原因.
任余龙石彦军王劲松李忆平朱拥军杨子和韦伯龙
关键词:SPI
PDSI及sc_PDSI干旱指数在中国西南地区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西南地区是中国干旱灾害频发地区,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都有所增加,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帕默尔干旱强度指数(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适应帕默尔干旱强度指数(sc_PDSI,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作为较成熟的干旱监测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土壤可含水量(AWC,Available Water Holding Capacity)地理空间模型中土种与AWC的对应关系,反演出西南地区更高分辨率的AWC分布,并采用中国西南70站温度月均值、月累积降水数据,分别计算了PDSI指数及sc_PDSI指数,进而比较分析两种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统计分布性质,探讨二者在西南地区对干旱监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PDSI与sc_PDSI均反映了西南地区在1965-2010年变干的趋势,但PDSI时间序列振动幅度更大;(2)PDSI的频率分布出现“翘尾”现象,监测到的极端干旱/湿润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严重干旱/湿润事件,而sc_PDSI的频率分布则更接近于正态分布;(3)两种指数对2009/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事件的监测结果表明,sc_PDSI对干旱落区和干旱级别的监测均一定程度上优于PDSI,与土壤湿度结果更为接近,而PDSI更易对旱情估计过重;(4)虽然整体上sc_PDSI对PDSI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及一定的优越性,但在个别区域(如热带季风气候)并没有体现出调整效果,应用时应当考虑区域因素。
宋琳琳宋琳琳张强任余龙李忆平韩兰英柳媛普
关键词:PDSI干旱指数
2011年长江中下游干旱演变特征、成因分析及趋势预测
2011年4~6月,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以及上海市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春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江河及湖泊水位、渔业生产、水运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干旱的发生发展、气候背景、环流成因等...
王素萍段海霞王劲松冯建英柳媛普李忆平
关键词:干旱气候环流场
2024年4-6月我国区域性高温干旱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24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区域性高温干旱事件愈发频繁,对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2024年4—6月,我国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再度遭遇高温干旱侵袭,农业生产遭受明显损失。本研究综合多种数据资料剖析上述3个区域高温干旱事件的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干旱主要发生在4月,而华北和西北地区自4月起旱情显现、5—6月旱情逐渐加剧(强度增强、范围扩大)。伴随旱情加剧,区域最高气温异常范围明显扩展,西北地区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5月最高气温达到峰值,较旱情最为严重的6月提前一个月;西南和华北地区高温接近历史极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华北地区干旱主要受太平洋地区环流调控,而高温则主要受低纬度太平洋环流及西太平洋暖池影响;西北地区的干旱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北半球极涡密切相关,高温则主要来自北大西洋的影响;西南地区高温干旱的成因更为复杂,但主要聚焦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低纬度太平洋、印度洋。从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角度审视,华北和西北旱情的主导因素为大陆高压的发展和维持,而西南地区的干旱则受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引导,致使来自印度大陆的干热气流控制这一区域,造成水汽辐散,进而引发高温干旱灾害。
颜鹏程李忆平李忆平王丽娟王丽娟陆晓娟岳平岳平
关键词:高温干旱环流异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