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杰 作品数:37 被引量:219 H指数:9 供职机构: 武汉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可行性、安全性与疗效的评估 <正>目的:评价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可行性、安全性与疗效。方法:从临床病理,解剖结构及淋巴结清扫范围三个方面分析,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可行性。结果:24例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与2000年前具有可比性的壶腹部恶性肿瘤46例行胰... 李明杰 郑英键文献传递 直接行肝移植与肝切除后补救性肝移植治疗肝癌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PLT与SLT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未获得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8个临床同期对照试验,合计599例患者,并用Rev Man 5.1版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SLT相对于PLT手术时间更长[WMD=-31.46,95%C(I-59.45,-3.48),P=0.03]、术中出血量更多[WMD=-975.58,95%C(I-1293.99,-657.17),P<0.0001];②术后两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道并发症[OR=0.96,95%C(I0.48,1.91),P=0.90],肝动脉并发症[OR=0.91,95%C(I0.34,2.39),P=0.84],术后再移植[OR=1.17,95%C(I0.44,3.14),P=0.75],术后急性排斥反应[OR=0.55,95%C(I0.23,1.31),P=0.18],围术期死亡率[OR=1.48,95%C(I0.31,7.05),P=0.62]。结论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SLT比PLT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多,但术后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率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LT可以作为治疗肝癌的重要策略,尤其是早期肝癌。 张日新 郑小林 郑直 何涛 李凯 郑英键 李明杰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表达抑制后对胰腺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例人胰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VEGF—C的表达差异。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进一步检测VEGF—C的表达差异,并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体内外转染抑制其表达,研究对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人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组织(8.6±3.4比4.6±2.8,P〈0.05);而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原发灶细胞[mRNA:0.87±0.11比0.61±0.15,蛋白:(1682±157)pg/ml比(1404±128)pg/ml,均P〈0.05]。体内外转染VEGF—CASODN抑制其表达后,空白对照组、错义核苷酸组、ASODN组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提高[(2.8±1.0)%,(5.0±2.1)%,(13.2±2.2)%,均P〈0.01],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无明显影响[(1.8±0.5)%,(2.0±0.7)%,(4.4±1.0)%,均P〉0.05]。结论在人胰腺癌组织及动物模型中,淋巴结转移灶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原发灶,并且其表达下凋能特异性促进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 李凯 李明杰 何涛 郑直 郑小林 屈碧辉 王勇 段鑫 郑英键关键词: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转移 原位种植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并发症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78例LS患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溶血性贫血5例,脾囊肿6例,脾血管瘤4例,外伤性脾血肿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3例.术前行脾脏64排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回顾性研究LS的并发症并进行总结.结果 78例LS中转开腹5例,1例进行二次剖腹探查手术,3例脾窝感染和2例胰瘘,迟发型胃瘘1例,脾组织残留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LS在经过30例以上的经验积累,其并发症可以显著的减少,精细的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是保证手术安全的操作基础.只要经验足够,L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郑直 段鑫 王勇 李明杰关键词:腹腔镜 脾切除术 解剖学 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及采取局切除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9年来行局部切除治疗的 12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 0 %以黄疸为主要症状 ,常伴有上腹隐痛不适。术前十二指肠镜活检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 75 .0 %。全无手术死亡。 83 .3 %的病例获随访 1~ 5年 ,良性肿瘤 5例术后均恢复原工作 ,T1 期高分化腺癌 4例术后存活至今 ,分别达 62 ,3 1,84,3 6个月。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于良性乳头肿瘤及T1 期高分化腺癌 ,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术式的选择 ,但术中严格要求完整切除 ,边缘无瘤残留。 李明杰 郑英键 何涛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57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道结石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21例,顺利完成15例,转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42例,中转开腹2例;发生胆漏3例,经腹腔引流后自愈;术后残余结石4例,经窦道取石后取尽。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未发现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LCBDE是一种治疗胆道结石安全、有效、微创和可行的方法。 屈碧辉 沈世强 李明杰 王笛乐 段鑫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胆总管 胆结石 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对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36例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24±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6±209)ml,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门静脉高压脾亢患者选择性地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段鑫 何涛 郑直 郑英键 李明杰关键词:门静脉 腹腔镜检查 脾切除术 断流术 二级脾蒂分离法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介绍该科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rua,ITP)的经验,以及利用可吸收夹行腔镜下脾蒂处理的体会。方法20例ITP患者,通过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用可吸收夹夹闭脾血管,完成腔镜脾切除手术。结果20例手术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16例患者用可吸收夹顺利完成腔镜脾切除,4例患者术中脾蒂改为Endo-GIA切割关闭。结论在具备丰富的腔镜手术经验的基础上,二级脾蒂分离法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前和手术中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做好相应准备。 段鑫 沈世强 李明杰 屈碧辉 王笛乐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与局部切除(附12例分析)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及采取局部切除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分析 1996~ 2 0 0 3年12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诊断及局部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十二指肠镜活检的阳性诊断符合率为 4 0 % ;T1期高分化腺癌 4例术后存活至今 ,分别达 6 2、31、84及 36个月。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适应于良性乳头肿瘤及T1期高分化腺癌 ,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术式选择。但术中严格要求完整切除 。 郑英键 李明杰 何涛关键词:诊断符合率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局部切除 腺癌 十二指肠镜 存活 VEGF-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对淋巴结转移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VEGF-C在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表达抑制后对胰腺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应用RT-PCR、ELISA进一步检测VEGF-C的表达差异,并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体内外转染抑制其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等方法体内外研究对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原发灶细胞(P<0.05)。体内外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后,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灶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原发灶,并且其表达下调能特异性促进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VEGF-C在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新机制。 李凯 李明杰 何涛 郑直 郑小林 屈碧辉 王勇 段鑫 郑英键关键词: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