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双

作品数:12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凋亡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亚群
  • 1篇引流
  • 1篇引流器
  • 1篇引流手术
  • 1篇有氧糖酵解
  • 1篇淤血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抑制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手术
  • 1篇输液
  • 1篇术后
  • 1篇树突

机构

  • 5篇济南市第三人...

作者

  • 5篇李晓双
  • 2篇张化芝
  • 2篇黎晓鹃
  • 1篇徐丽丽
  • 1篇展燕
  • 1篇亓红艳
  • 1篇张圣村
  • 1篇刘亚平
  • 1篇赵明池
  • 1篇张锡银
  • 1篇李殿强
  • 1篇韩作芹
  • 1篇杨海洪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帕替尼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的作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体外水平抗乳腺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阿帕替尼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阿帕替尼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乳酸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阿帕替尼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乳酸产量的影响;采用糖酵解压力试剂盒检测阿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外酸化速率的影响。结果阿帕替尼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P<0.05),作用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56μmol/L;阿帕替尼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5);阿帕替尼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细胞内乳酸产量(P<0.05);阿帕替尼干预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糖酵解能力值及糖酵解保留值,降低MDA-MB-231细胞外酸化速率(P<0.05)。结论阿帕替尼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效应,进而诱导其凋亡。
张化芝李晓双郭晓烨赵明池
关键词:乳腺癌凋亡有氧糖酵解
温控颅腔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颅内血肿、脓肿、脑脊液等液状物引流及向颅内注入药物的温控颅腔引流器,包括有引流管(1)及引流孔(2),其特征是引流管(1)的上部外包一水室(3),水室(3)设有进水管(4)及出水管(5),在端部设置...
杨海洪韩作芹李殿强刘亚平李晓双
文献传递
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7
2018年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探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并实施手术的3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50例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4例,感染率9.71%,其中轻度感染5例,中度感染18例,重度感染11例;34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5.63%,革兰阳性菌17株,占26.56%,真菌5株,占7.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后切口疼痛、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切口疼痛明显是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后肺部感染可能与高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切口疼痛明显相关;针对感染常见病原菌,临床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加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张化芝郭晓烨李晓双徐丽丽黎晓鹃
关键词: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
ITP患者外周血DC亚群和CD80、CD86表达变化及其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DC亚群和CD80、CD86表达变化及其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80例肝素抗凝IT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DC亚群的具体分布情况,并通过ELISA检测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ITP患者的DC亚群DC2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治疗后ITP患者的DC亚群DC2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ITP患者的DC1、DC2上的CD8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DC2上的CD8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治疗前ITP患者的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地塞米松治疗后显著下降(P <0. 05);治疗前ITP患者的IL-4、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5),地塞米松治疗后均显著上升(P <0. 05)。结论:ITP患者的发病与外周血DC亚群数量及功能紊乱和IL-2、IL-4、IL-10、IFN-γ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其与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黎晓鹃李晓双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树突状细胞亚群地塞米松
静脉输液通用固定夹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一种静脉输液通用固定夹板,包括有基板(1)、基板系带(2)及尼龙粘接扣(3),其特征在于基板(1)的板面上设有弧槽(4),基板(1)的背面设有滑槽(5),滑槽(5)内设置辅助托板(6),辅助托板(...
张锡银亓红艳张圣村展燕李晓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