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水泉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草蛉
  • 3篇低温冷藏
  • 3篇冷藏
  • 3篇捕食
  • 2篇生态学
  • 2篇米蛾
  • 2篇发育
  • 2篇捕食功能
  • 1篇幼虫
  • 1篇羽化
  • 1篇羽化率
  • 1篇若虫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命表
  • 1篇天敌
  • 1篇天敌昆虫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生态
  • 1篇种群生态学
  • 1篇历期

机构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广东省昆虫研...

作者

  • 5篇李水泉
  • 4篇韩诗畴
  • 3篇李志刚
  • 3篇黄寿山
  • 3篇叶静文
  • 1篇张英杰
  • 1篇徐英杰
  • 1篇郑基焕

传媒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害虫天敌的大...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玛草蛉捕食米蛾卵的功能反应与数值反应被引量:9
2012年
针对天敌控害潜能评价和天敌昆虫大量饲养的基础理论问题,以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黄玛草蛉Mallada besalis Walker捕食米蛾卵的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研究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黄玛草蛉幼虫对米蛾卵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近一个稳定值,且与是否供水有关,供水时3龄幼虫的理论捕食能力最大,为3205.1粒卵/d。数值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米蛾卵对黄玛草蛉的生长、发育、繁殖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猎物密度增大,黄玛草蛉幼虫的发育速率、雌虫的产卵量、孵化率及雌性比增大,成虫的寿命延长,最后趋于稳定。米蛾卵密度5、10、20、30、50卵/d。分别是黄玛草蛉幼虫存活、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后代卵孵化及世代延续的临界值。并讨论了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研究在天敌利用研究中的侧重点和重要性。
李水泉黄寿山韩诗畴李志刚叶静文徐英杰
低温冷藏对玛草蛉卵与蛹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玛草蛉Mallada sp.是一种有望商品化开发利用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大量保存及远距离运输的技术,是天敌昆虫商品化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了低温冷藏(T=10℃、RH=75%±5%)对草蛉卵、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卵比对照卵(温度T=25±1℃、相对湿度RH=75%±5%、光照L:D=16:8)的发育历期极显著缩短,冷藏60d后,卵不能孵化;低温冷藏卵比对照卵的孵化率极显著降低,冷藏30d后,孵化率仅为8.15%,降低64.52%。蛹冷藏5d与对照蛹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低温冷藏10d以上的蛹比对照蛹的发育历期极显著缩短,冷藏60d后,蛹的发育历期比对照短6.90d;低温冷藏蛹比对照蛹的羽化率极显著降低,冷藏60d后也能够发育,但羽化率低,仅为23.33%。综合卵和蛹冷藏后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可以认为卵的最佳冷藏天数为10d,蛹的最佳冷藏天数为30d。结果显示,玛草蛉蛹期是较好的低温冷藏虫态,以其蛹作为保存与远距离运输的虫态,可以满足玛草蛉商品化贮藏和运输要求。
李水泉黄寿山韩诗畴李志刚叶静文张英杰
关键词:低温冷藏发育历期孵化率羽化率
黄玛草蛉种群生态学研究
黄玛草蛉是多种害虫的捕食性天敌,繁殖力强,捕食量大,食性杂,是生物防治中重要的有效天敌昆虫。以昆虫种群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针对黄玛草蛉的饲养技术及提高田间应用效果问题,开展了黄玛草蛉实验种群生态学基础的研究。在室内人...
李水泉
关键词:种群生态学捕食功能低温冷藏
低温冷藏对玛草蛉卵与蛹发育的影响
玛草蛉Mallada sp.是一种有望商品化开发利用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大量保存及远距离运输的技术,是天敌昆虫商品化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了低温冷藏(T=10℃、RH=75%±5%)对草蛉卵、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李水泉黄寿山韩诗畴李志刚叶静文张英杰
关键词:昆虫生态学天敌昆虫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玛草蛉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被引量:11
2011年
玛草蛉Mallada sp.是新入侵危险性害虫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的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室内开展了玛草蛉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和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玛草蛉2龄和3龄幼虫对螺旋粉虱若虫的捕食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方程分别为Na=0.8836N/1+0.8836×0.0407N和Na=1.3721N/1+1.3721×10.0134N,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5700和74.6269。玛草蛉2、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螺旋粉虱若虫的密度增加而降低。
李志刚郑基焕叶静文李水泉韩诗畴
关键词:螺旋粉虱捕食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