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涛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外肌增粗的CT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吉六舟李洪涛孙国运刘义康李硕清杨建林
-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临床与CT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7例、Wernicke脑病2例、Huntingtion氏大舞蹈病1例、Leigh病1例和Hauervorclen-spatz氏病1例的CT平扫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17例中,CT显示双侧豆状核低密度7例、苍白球6例、双侧豆状核伴胼胝体1例、壳核伴外囊2例、壳核伴尾状核1例;双额顶叶低密度5例、单侧壳核出血1例、大脑萎缩4例和小脑萎缩1例。结论:CT平扫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可见于多种疾病,必须密切结合其他征象和临床,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 吉六舟李洪涛孙国运刘志刚刘义康
- 关键词:基底节区CT
- 眼眶淋巴瘤的CT诊断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2例淋巴瘤中仅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病变位于右侧眼眶肌锥内间隙。1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双侧眼眶发病1例,其余为单侧。12例中局限型7例,病变局限于眼球周围,弥漫型5例,表现为肌锥内外间隙弥漫软组织影,沿眶锥“铸形”生长。结论: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即眼眶内软组织包绕眼球生长,眼环无增厚及凹陷,是提示淋巴瘤的重要线索。但最后的诊断有赖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
- 吉六舟李洪涛孙国运刘志刚杨建林孙世介陈涛
- 关键词:淋巴瘤眶肿瘤
-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的CT诊断
- 2010年
- 吉六舟杨建林李洪涛邓全成刘义康
- 关键词:骨化性纤维瘤
- 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复杂骨折与整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后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与整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后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与整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
- 李彬徐鹏熊炜邓全成杨明张莹黄凤云汪文靖杨建林吉六舟汤素琼牛文强刘义康睢继兵曾亚菲李洪涛
- 主动脉夹层CT平扫与CT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平扫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CT血管造影(CTA)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主动脉夹层32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后进一步行CTA检查(15例夜间急诊患者先行平扫后于次日进一步CTA检查,其余患者均平扫后紧接着行CTA检查),并进行比对。结果:32例主动脉夹层中21例典型主动脉夹层,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按Stanford分型,A型10例,B型22例。21例典型主动脉夹层中20例平扫可见撕裂内膜片,1例仅见主动脉增宽,增强可见内膜片分隔真假腔内均有对比剂进入,其中内膜钙斑随撕裂内膜移位2例。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平扫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增厚,厚度≥5 mm,增强血肿内无对比剂充盈,呈半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影。其中7例内膜钙化内移,3例内膜渗漏,5例穿透性溃疡。该组病例中15例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发4例心包积液,24例胸腔积液。结论:主动脉夹层的确诊需要CT增强,但对于受各种条件所限,患者不能及时行CT增强时,CT平扫可以提示主动脉夹层存在,及时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吉六舟刘秀平李洪涛刘义康邓全成杨建林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血肿
- 多排螺旋(MSCT)CT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MSCT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鉴别不同原因造成的十二指肠淤积症。方法:1.利用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或CTA来测定十二指肠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利用正常
- 邓全成杨建林吉绿洲李洪涛曾亚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