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萍

作品数:1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多层螺旋CT
  • 4篇磁共振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静脉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成像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瘘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三维重建
  • 2篇文献复习
  • 2篇静脉瘘
  • 2篇肺动静脉

机构

  • 1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妇幼保...

作者

  • 15篇李玉萍
  • 9篇曹代荣
  • 6篇李银官
  • 6篇游瑞雄
  • 3篇李坚
  • 3篇郑贤应
  • 3篇李跃明
  • 2篇林征宇
  • 2篇邢振
  • 2篇涂占海
  • 2篇陈益光
  • 2篇吴凯明
  • 2篇江飞
  • 2篇郑义浩
  • 2篇林钊
  • 1篇江红玲
  • 1篇佘德君
  • 1篇陈余朋
  • 1篇倪希和
  • 1篇方如旗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5
  • 4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读片窗
2010年
李玉萍陈益光
关键词:读片窗左下肢麻木血生化
回盲部Crohn病与结核的CT与MRI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回盲部Crohn病与结核的CT与MRI鉴别诊断征象。方法对35例经临床确诊的回盲部Crohn病(19例)与回盲部结核(1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肠壁厚度、肠周渗出、肠周淋巴结情况,将肠周渗出程度分为三级(无渗出、轻度渗出、重度渗出);对二者的肠周渗出程度、肠周淋巴结分别采用Peanon卡方检验,对二者病变肠壁的平均厚度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35例经临床证实的患者中,回盲部Crohn病肠周渗出程度无、轻、重分别为7例、11例、1例;回盲部结核肠周渗出程度无、轻、重分别为2例、4例、1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48,P=0.001,P〈0.05)。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分别为18例(18/19)及15例(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4,P=0.646,P〉0.05)。二者病变肠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0.0mm及1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9,P=0.549,P〉0.05)。CT与MRI对回盲部Crohn病与结核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4.2%(16/19)和50.0%(8/16)。结论CT与MRI能够显示回盲部病变的影像特征与病变范围,对诊断回盲部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与鉴别回盲部病变的有效手段。
李玉萍郑贤应曹代荣游瑞雄
关键词:回盲部肠道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底节区病毒性脑炎和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诊断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及ADC值对累及基底节区的病毒性脑炎和急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基底节区的69例病毒性脑炎(A组)、100例急性脑梗死(B组)的常规MRI和DWI资料,以6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分析ADC值。结果 A组病灶DWI呈稍高信号,B组病灶呈明显高信号,A组病灶DWI信号较B组低;A组病灶ADC图均呈稍低或低信号,B组病灶均呈明显低信号。A、B组病灶平均ADC值为(0.78±0.19)×10-3和(0.39±0.16)×10-3 mm2/s,对照组为(0.96±0.26)×10-3 mm2/s,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脑炎常同时累及多个脑叶,急性脑梗死病灶范围与血供分布区域一致。结论磁共振DWI及ADC值能反映病变组织微观结构的信息变化,对基底节区病毒性脑炎和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李跃明翁淑萍方如旗邢振史震山李玉萍李坚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急性脑梗死基底节区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MDCT诊断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测量CT值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均为单发肿块,全部位于腹主动脉周围,腹主动脉左侧9例(81.82%,9/11),腹主动脉右侧1例(9.09%,1/11),腹主动脉前方邻近肠系膜血管1例(9.09%,1/11);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10例(90.9%,10/11),1例呈轻度分叶状,肿块直径3cm~10cm,平均5.1cm,瘤体密度欠均匀,伴有不规则囊变和坏死。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增强后11例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有无强化低密度囊变区。分析肿块平扫与双期增强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位于腹主动脉旁,无临床症状。CT增强显示腹主动脉旁孤立类圆形富血供软组织肿块并囊变,应高度警惕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提示外科做进一步检查和充分的术前准备。
潘木堂李玉萍林征宇李跃明李坚邢振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19例CT分析
2005年
目的:分析肝癌门静脉癌栓的CF表现,以加深、提高对门静脉癌栓认识。方法:对19例行螺旋CT增强二期扫描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例的门静脉癌栓直接及间接征象进行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能清楚显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有助于临床对肝癌进展的认识。
李玉萍江红玲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癌栓CT检查肝硬化造影剂
联合灌注加权和弥散加权成像鉴别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PWI和DWI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HG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A与41例HGA患者的常规MR、PWI及DWI资料。计算PA和HGA的相对脑血容量值(rCBV)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ROC曲线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A的rCBV值(1.82±1.05)明显低于HGA(5.07±1.49),PA的rADC值(1.98±0.60)明显高于HGA(0.99±0.29),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以rCBV值>3.02或rADC值≤1.24作为诊断HGA的阈值时,rCBV与rADC值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2条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CBV和AUCrADC分别为0.97及0.92,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和DWI对PA和HGA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李玉萍陈群林曹代荣佘德君杨谢锋郑颖彦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星形细胞瘤
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附34例报道被引量:3
2004年
游瑞雄曹代荣李银官林钊李玉萍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检查输尿管结石
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L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80例CT检查患者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常见及少见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经CT检查发现特征性的脂肪成分而明确诊断 ,2例以血管平滑肌成分为主的患者术前误诊。结论 CT尤其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采集平扫能发现ALL特征性脂肪成分 ,增强扫描可显示ALL血管、平滑肌特征。
游瑞雄曹代荣李玉萍李银官林钊
关键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体层摄影术CT检查多层螺旋CT
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分型,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5例行X线平片检查,5例行MSCT平扫检查,9例行MR平扫检查。结果 15例成人长骨内生性软骨瘤均为单发;骨端10例(肱骨8例、股骨2例),骨干4例(肱骨1例、股骨3例),股骨颈1例。X线平片三种表现:仅表现为钙化灶3例,骨质吸收伴钙化11例,阴性表现1例;仅3例表现骨膨大。MSCT检查5例,CT对病灶的钙化、周围骨质吸收范围,皮质受侵细节显示优于平片。MR检查9例,病灶境界均清楚显示,包括1例平片阴性,及另一例平片误诊骨化性纤维瘤。结论成人单发长骨内生性软骨瘤以骨质破坏及钙化为主要特征,平片有多种表现,结合X线、CT及MRI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李玉萍涂占海林征宇吴凯明陈益光曹代荣陈潭辉
关键词:长骨内生性软骨瘤放射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 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 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 ,并行肺部血管重建 (MPR ,MIP ,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 )。结果 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脉分支类同 ,连续的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 ,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 ,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旋转观察能显示三者关系的细节。
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郑贤应李玉萍江飞郑义浩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肺动静脉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