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珏 作品数:17 被引量:7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河南省部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耐药性发生和演变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性毒株的进化演变规律。方法将河南省南部某地74例接受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别在抗病毒治疗后3、6、12、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逐一访谈了解一般情况、服药方案、服药依从性及保障措施、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等,同时采集14 ml EDTA抗凝静脉血,检测CD4/CD8细胞数、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性。结果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67、118、151和215。治疗3、6、12、18个月时AZT耐药发生率分别为6.76%、13.51%、14.86%和9.46%,ddI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2.70%、6.76%、8.11%和5.45%,AZT的耐药发生率高于dd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高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刺,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103和181。治疗3、6、12、18个月时,NVP耐药发生率分别为9.46%、18.92%、22.97%和32.43%。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刺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耐药发生趋势。耐药和不耐药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服药依从性差可能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本组患者中已出现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高度耐药,服药依从性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服药的监督管理,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李珏 李韩平 刘海霞 李宏 杨坤 鲍作义 刘永健 庄道民 王哲 辛天义 李敬云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耐药性 队列研究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我国中部农村抗病毒治疗AIDS患者研究队列中选择4例服药依从性较好,治疗初期为野生型毒株,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患者的4~5次随访血浆样本的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观察每个克隆的基因型耐药性特征。结果共检测了855个克隆,得到4例患者历次克隆序列中带各种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构成图谱: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HIV-1 NNRTI类耐药突变途径,发现4条主要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1)G190A,常伴随F227L突变出现,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还有继续累加P236V突变的趋势;(2)Y188C,多单独出现,有时与P236V等同时发生;(3)Y181C,多与V179D或K103N同时出现,不同的患者选择趋向不同;(4)K103N,多与Y181C或M230L突变联合出现。结论总结出4例患者HIV-1 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特征。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最先筛选出来的耐药突变往往能够成为最后的优势种. 李珏 焦丽燕 李韩平 李林 刘永健 庄道民 鲍作义 刘思扬 李宏 王哲 李敬云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酶抑制剂 突变 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应用,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夫米定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筛选上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病毒株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性毒株3TC HIV-1 CGMCC №1140,该毒株对... 李敬云 李珏 鲍作义 刘思扬 庄道民 李韩平 刘永健 李林 杨坤文献传递 HIV表型耐药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2007年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大大地降低了HIV/AIDS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耐药性的出现却极大地限制了HIV抗病毒治疗效果。选择一个能最大抑制HIV-1复制的方案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对于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不但可能对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对其它药物亦会产生潜在的交叉耐药,因此耐药性的产生对救援治疗方案的效力亦具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耐药病毒的感染也会限制初期联合抗病毒方案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效力。研究证明根据耐药检测结果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可有效地降低病毒载量,升高CD4细胞,从而极大地改善HIV一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因此许多专家组织,如IAS—USA、DHHS及EuroGroup已提供耐药检测的推荐和指南。目前HIV耐药性检测方法主要有3种:基因型耐药检测、表型耐药检测和虚拟表型耐药检测。 鲁俊锋 李珏 李敬云 吴昊关键词:HIV-1复制 耐药性检测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 耐药检测 河南省部分地区HIV-1耐药性发生和演变规律的队列研究 目的:了解河南省HIV耐药性毒株的进化演变规律.方法:将河南省南部某乡74名接受AZT+ddI+NVP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别在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逐一访谈... 李珏 辛天义 李敬云 李韩平 刘海霞 李宏 杨坤 鲍作义 刘永健 庄道民 王哲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耐药性 抗病毒治疗 病毒载量 文献传递 HIV耐药性检测方法与应用 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是从1995年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将作用于病毒复制不同环节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大幅降... 李珏关键词: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 文献传递 HIV-1拉米夫定(3TC)耐药毒株的体外诱导培育和鉴定 目的:通过体外传代培养,将我国HIV-1药物敏感毒株诱导为拉米夫定耐药毒株.方法:在MT4细胞-中国HIV-1B'亚型CNHN24毒株培养系统中加入0.008 μ mol/L拉米夫定,逐渐增加药物浓度进行传代和培养,每隔... 李珏 鲍作义 刘思扬 庄道民 李韩平 刘永健 李林 杨坤 李敬云关键词:体外诱导 艾滋病 HIV-1 拉米夫定 耐药毒株 文献传递 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HIV-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阐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中国中部农村某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例研究队列中选择4例服药依从性较好,治疗初期为野生型毒株,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患者的4~5次随访血浆样本的反转录酶(RT)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观察每个克隆的基因型耐药性特征。结果共检测855个克隆,平均每份血液样本47.5个±22.8个克隆,得到4例患者历次克隆序列中带各种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构成图谱:某些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表现为典型的TAMs-1型突变模式,如L210W、T215Y、M41L突变,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优势种所携带的突变数目有累加趋势;某些患者表现为较明显的TAMs-2型突变,如K70R、D67N、K219Q等突变;其中,某些患者的克隆同时含有T215Y(TAMs-1型)和K70R、D67N(TAMs-2型)突变。结论总结出4例患者HIv-1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特征。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TAMs-1型、TAMs-2型以及TAMs-1/TAMs-2融合型,该类突变表现出逐级累加的趋势,最先筛选出来的耐药突变往往能够成为最后的优势种。 李珏 焦丽燕 李韩平 李林 刘永健 庄道民 刘思扬 鲍作义 李宏 王哲 李敬云关键词:耐药基因突变 我国中部农村HIV-1耐药性及分子进化规律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较大范围HIV-1耐药性的横断面监测,但缺乏深入的队列和进化规律研究,对HIV-1耐药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及耐药毒株的生物学特点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和临床治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 李珏关键词:队列研究 文献传递 我国部分地区HIV感染者HCV协同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5 2008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体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协同感染状况。方法以我国北京、河南、广西部分地区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病人的基本状况,采集病人的EDTA抗凝静脉血,对感染者的HIV感染状况、CD4细胞数、HIV病毒载量及HCV感染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我国部分地区HIV感染者中HCV的协同感染状况。结果共收集到HIV感染者血液249份,其中有34.14%的感染者同时感染HCV。统计学分析显示,河南地区的HIV感染者同时感染HCV的比例显著高于北京和广西地区;经静脉吸毒和输血传播感染HIV的病人同时感染HCV的几率相近,但都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了HCV的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要显著高于未感染HCV的HIV感染者,但CD4细胞数没有显著差别。结论HCV协同感染率在不同的HIV感染者人群中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协同感染会影响感染者HIV病毒载量,因此在观察HIV感染者疾病进程及考虑治疗措施时,应充分考虑HCV协同感染的影响。 李林 鲍作义 隋洪帅 刘思扬 庄道民 刘永健 苗文泉 李珏 李敬云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