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脑电图观察婴儿痉挛症46例 被引量:1 2008年 婴儿痉挛症(West综合征),它有3大主征:痉挛性发作、智力低下及高峰节律紊乱。高峰节律紊乱又称高度失律或高幅失律。现将昆明市儿童医院电生理中心2003年。2007年8月46例视频脑电图检查的West综合征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杨之兰 李丽君 李磊关键词:视频脑电图 婴儿痉挛症 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危重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与预后判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11年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危重症抢救水平的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但危重儿远期神经发育残疾率仍居高不下。我院设有全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如何早期发现、 李丽君 孙伟伟 吴茜 杜琨 潘晓杰 李磊 黄秀华 马小燕 张倩关键词:新生儿脑损伤 危重症抢救 视频脑电图监测 预后判定 围产医学 脑电图监测对小儿意识障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意识障碍患儿临床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2例意识障碍患儿进行EEG描记,同时进行感觉刺激观察EEG的反应并与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儿EEG全部异常。其中α-昏迷型1例,呈弥漫性8~11Hz中高波幅α频率波;β-昏迷型1例,呈弥漫性13~20Hz低中波幅β波,外界刺激无反应;θ-昏迷型18例,呈弥漫性20~280μV的θ波;争昏迷型16例,呈弥漫性高波幅δ波;伴有癎样放电者6例,在慢波背景上不同区域出现癎样发作波;纺锤波昏迷2例,为20~150μV的纺锤波,以中央、顶区为主;低电压倾向8例,呈低波幅慢活动。临床结局:临床痊愈38例,遗留后遗症11例,死亡3例。结论:EEG描记可以了解昏迷病人脑功能受损情况,为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李丽君 李磊 黄秀华 马小燕 孙伟伟 马越明关键词:儿童 预后 多导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导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早期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足月HIE患儿,生后6 h内进行VEEG监测,1周内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分析不同程度HIE患儿VEEG异常率,以及VEEG异常程度与MRI异常分度的关系,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评分,评估VEEG与脑损伤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3例HIE患儿,VEEG总异常率为59.3%(73/123),其中轻度HIE患儿异常率29.5%(18/61),中度HIE患儿异常率82.1%(32/39),重度HIE患儿异常率100%(23/23)。VEEG异常程度越严重,6个月时MDI和PDI评分越低,特别是VEEG重度异常的HIE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新生儿多导VEEG监测可反映HIE患儿脑功能损伤的程度,连续多次监测对判断预后非常有价值。 孙伟伟 李丽君 李磊关键词:脑电描记术 癫癎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报告 2006年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的P300成分检测对癫癎儿童认知功能的评价。方法:利用ERP、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IS-CR)对32例癫癎儿童进行P300测定和心理评估,以2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癎组儿童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得分均明显降低(P<0.01),32例癫癎患儿中有28%有智能障碍;ERP的P300波潜伏期也明显延长,P<0.01。结论:癫癎儿童易发生智力障碍,P300波潜伏期检测能早期、客观、准确地评价癫癎儿童的认知功能状况。 李丽君 李磊 马小燕 黄秀华关键词:儿童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一种视频脑电图电极安放护理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视频脑电图电极安放护理盒,包括主体,主体的上端设有梳理机构,梳理机构包括盒体、螺杆、安装板、电机、滑块、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盒体设于主体的上端,盒体的左侧延伸出主体,盒体延... 朱萍 李丽君 李磊 赖玲 王尚昆 夏欢 江山丽 何维 方紫菡 王莉 李加瑞 刘敏 闵杰青文献传递 脑电图在新生儿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新生儿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772例,其中男474例,女298例,平均胎龄(37±3)周,出生时体重(3±0.92)kg,采用EEG描记不同疾病新生儿的脑电活动。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出血的EEG异常率分别为59.2%、35.5%、24.4%、66.7%和33.3%。结论:EEG检查能较全面、动态地评价新生儿脑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亚临床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李丽君 孙伟伟 李磊 黄秀华 马小燕关键词:新生儿疾病 托吡酯与氟哌啶醇治疗抽动障碍疗效的比较 2006年 李丽君 李磊 马小燕 黄秀华关键词:抽动障碍 托吡酯 氟哌啶醇 ITGA7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α7(ITGA 7)基因变异致罕见先天性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的ITGA7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0岁9个月。5岁时起病,以下蹲困难、轻度跟腱挛缩为主要表现,无明显肌无力及认知损害,病情进展慢;血肌酸激酶轻度增高,肌电图示部分肌肉肌源性损害。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ITGA7基因存在c.1100dupG纯合移码变异,受检者父母该位点均为杂合子,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ACMG)评分为PVS 1,PM2,PP 5,为致病性变异。结论ITGA 7基因变异相关肌病轻重不一,轻者进展缓慢,以运动发育落后及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重者起病早,进展快,以肌无力为主要表现,但所有患者肌酶均仅为轻度增高或正常。 孙莹 王春霞 李磊 段丽芬 王惠萍 王左华 张霞关键词:先天性肌病 28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和电生理学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及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以及多项睡眠图(PSG)描记在发作性睡病中的诊断价值,并了解患儿夜间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对28例2011年2月~2013年2月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特点、MSLT和PSG结果进行分析,以22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28例患儿多数以睡眠过多为首发症状,伴猝倒发作15例(54%),伴睡眠瘫痪14例(46%),伴入睡前幻觉19例(68%)。MSLT结果:23例平均睡眠潜伏期≤5min(占82%)。19例入睡次数≥3次(占68%)。23例入睡开始阶段出现REM≥2次(占82%),PSG结果:发作性睡病总睡眠时间减少,REM潜伏期缩短。结论:MSLT和PSG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儿童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孙伟伟 李丽君 李磊 黄秀华 马小燕关键词:发作性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