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作品数:43 被引量:27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电气工程 理学 更多>>
2,2-二甲基乙烯基硼酸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提高石墨负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稳定性,构建更加均匀稳定的SEI膜,在碳酸酯类电解液中添加了1%(质量分数)的2,2-二甲基乙烯基硼酸(DEBA)。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循环前后的石墨电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DEBA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同时能够降低界面阻抗,形成更加均匀稳定的SEI薄膜。0.2 C时添加DEBA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43.2 mAh/g,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85.4 mAh/g,容量保持率为83.2%,表现出比不含添加剂的电池更好的循环性能。 王小玉 金海族 李星 李磊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 SEI膜 氮磷添加对昆仑山北坡高山草地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9年 氮(N)、磷(P)等养分添加是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策略,但其对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究以南疆昆仑山北坡高山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氮添加、磷添加、氮磷交互以及不施肥(CK) 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连续监测2017年生长季草地的N2O排放,研究不同氮、磷添加处理下的N2O排放特征,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影响N2O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定性识别及定量解析。结果表明:氮添加处理与氮磷交互处理在施肥后约3周引起显著的N2O排放峰,分别为42.3和15.4 g N·hm–2·d–1。与其他处理相比,氮添加处理生长季N2O排放通量显著增加了1.8–3.2倍,而磷添加以及氮磷交互处理与CK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负相关关系,与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H值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环境因子关系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与单施氮肥相比,在该地区草场采用氮磷混施可显著减少N2O的排放。 曹登超 高霄鹏 李磊 李磊 曾凡江 桂东伟 尹明远 曾凡江 艾力·甫拉提关键词:高山草地 氧化亚氮 一种新疆内陆干旱区大棚果桑两年五熟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疆内陆干旱区大棚果桑两年五熟的方法,属于果桑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桑葚第一成熟期为当年3月中旬至当年4月中旬;桑葚第二成熟期为当年6月中旬至当年7月下旬;桑葚第三成熟期为当年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 张波 吕国印 曾凡江 桂东伟 吕长亮 李磊文献传递 极端干旱区种植行距对油莎豆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21年 为探究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在极端干旱风沙环境中适宜种植行距,本研究在塔里木盆地南缘风沙活动强烈地段设置30 cm,60 cm,90 cm,120 cm等4个种植行距,分析了行距对油莎豆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莎豆饲草与块茎产量随行距增加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株密度与饲草、块茎及根系生物量均在30 cm行距下最大,在90 cm行距最低,但在60 cm与120 cm行距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30 cm行距下,块茎和根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应的其在0~20 cm土层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P<0.05);油莎豆种植后显著降低了20~40 cm土层盐分累积(P<0.05),但在0~20 cm土层,90 cm和120 cm行距处理的盐分累积却显著增加(P<0.05),且达到轻度盐渍化水平。综合来看,种植行距为30 cm时,油莎豆的生长表现及土壤盐分环境均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该区域的推荐种植行距。 刘亚兰 赵月 徐梦琦 柴旭田 曾凡江 李向义 李向义 黄彩变关键词:油莎豆 行距 土壤质量 干旱区 一种适用于干旱区沙壤土的油莎豆高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区沙壤土的油莎豆高产栽培方法,属于油莎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选种、晾晒、冬储、整地、播种、灌溉、田间管理及采收;本发明通过优选种子、调控播种密度、干旱沙地田间管理等综合措施提高干... 宋春武 李磊 鲁艳 刘亚兰文献传递 一种防风林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风林的构建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在荒漠的最外围依次种植高粱、果桑和高粱,所述果桑的种植行数为2行,在2行果桑之间种植苜蓿。在本发明中,所述高粱的耐贫瘠、生长快速的特性作为屏障保护果桑幼苗,而... 张波 吕长亮 曾凡江 桂东伟 吕国印 李磊 黄彩变 王保得文献传递 探空火箭空间等离子体主动释放试验 空间物理的研究通常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分析来进行的,但这些现象不随人们的意志而改变,其时间、地点和能源很难预测。空间等离子体主动释放试验利用火箭将粒子人为地注入到空间特定区域,利用地面光学、电磁测量和雷达进行观测,或利... 王劲东 李磊 刘成 陶然关键词:等离子体 钡 电离层 文献传递 一步溶胶-凝胶法制备氨基修饰的介孔CO2吸附材料 李勇 李磊 闻霞 王峰 赵宁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介孔材料 CO2 骆驼刺叶形态和荧光参数对光照的响应 被引量:5 2020年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林下的骆驼刺和自然光照下的骆驼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光照环境下骆驼刺地上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下相比,①林下骆驼刺比叶面积较高,而叶片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较低,地上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叶比重升高,同化枝比重降低;②林下骆驼刺的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含量明显较高,叶绿素a/b(Chl a/b)降低;③林下骆驼刺的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均显著升高,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捕获的能量(TRo/RC)和耗散的能量(DIo/RC)低于对照条件下的骆驼刺。在林荫环境下,除了通过改变骆驼刺地上生物量的分配、叶形态特征来响应光照环境的变化外,叶绿素a/b(Chl a/b)比值的变化和PSⅡ光化学效率的提高,反应中心数量的增加也是骆驼刺适应荫蔽环境的重要生理途径。形态和生理上更好的光资源利用和响应特点是骆驼刺适应弱光环境的主要方式。 岳泽伟 李成道 李磊 李向义 李向义关键词:骆驼刺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形态 光照环境 防风固沙 不同采收间隔双排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带风场结构与防风效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系发达,具有作为防风固沙作物的巨大潜力。开展不同条带状采收方式下油莎豆带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对于合理利用油莎豆进行防风固沙具有重要意义。以风洞模拟为手段,分别在6 m·s^(-1)、8 m·s^(-1)、10 m·s^(-1)3种风速下,对隔一带采收一带(H1)、隔一带采收两带(H2)、隔一带采收三带(H3)3种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型在风洞不同位置的风速进行测定,并对不同模型的流场特征、风速加速率及防风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种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型中,气流均在近床面内受油莎豆模型阻挡,风速被急剧削减形成一定面积风影区,H2与H3模型的流场结构稳定性、风影区面积均比H1模型高。(2)随着风速增加,不同模型的防风效能均有所下降。H2与H3模型背风面在不同风速下的平均防风效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H1模型。在采收间距内,H2与H3模型防风效能均>50%,H1模型<40%。(3)从防风固沙效益及流场稳定性来看,H2与H3模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显著大于H1模型。但从经济效益来看,H2模型采收间距减小,经济效益降低。综合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与获取油莎豆的经济效益来看,H3模型为推荐采收方式。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油莎豆采收模式的防风固沙效益,为利用油莎豆进行防风固沙提供了指导,并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油莎豆,获得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亚兰 李磊 鲁艳 鲁艳 李向义 宋春武关键词:风洞模拟 流场结构 防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