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章成

作品数:21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遥感
  • 5篇水稻
  • 3篇影像
  • 3篇图像
  • 3篇土地利用
  • 2篇多光谱
  • 2篇植被
  • 2篇图像处理
  • 2篇丘陵
  • 2篇决策树
  • 2篇决策树分类
  • 2篇TIN
  • 1篇单产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营养
  • 1篇氮素营养状况
  • 1篇倒伏
  • 1篇地块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害

机构

  • 15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土地统...
  • 1篇绵阳市国土资...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15篇李章成
  • 10篇任国业
  • 9篇李宗南
  • 7篇蒋怡
  • 5篇王昕
  • 4篇周华茂
  • 3篇董秀春
  • 2篇刘忠友
  • 2篇李源洪
  • 2篇王小燕
  • 2篇魏来
  • 1篇姚兴柱
  • 1篇黄平
  • 1篇李丹丹
  • 1篇陈仲新
  • 1篇吴玺
  • 1篇湛洪举
  • 1篇卿明福
  • 1篇杨娟
  • 1篇涂军

传媒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LOS_PALSAR双极化雷达影像遥感监测水稻的研究——以德阳地区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该文以包含平坝地及丘陵区的德阳地区为研究区,利用该区水稻拔节(7月10日)和乳熟(8月25日)两景双极化(HH/HV)ALOS_PALSAR雷达数据,参照2009年6月3日TM(129/038,130/038)光学影像,分析主要地物影像特征,对比分析水稻在不同时相、不同极化方式后向反射系数,结合GIS和GPS技术获取的地面调查资料,对水稻种植区域进行识别和面积监测,最后利用水稻本底调查资料进行对比,探讨利用ALOS_PALSAR数据进行水稻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文采用了监督分类和决策树分类两种方法,其中决策树分类以后向反射系数HH/HV比值和两时相HV-HV差值为基础,以HH-HV≥1.5和0.2≤HH/HV≤0.6(7月10日)和0.15≤HH/HV≤0.6(8月25日)为水稻阈值区域.结果表明:与2009年水稻本底解译随机选取的100个水稻图斑相比较,监督分类准确率为91%,区域水稻种植总解译面积比本底增加了8.2%;决策树分类准确率为93%,区域水稻种植总解译面积比本底增加了3.48%.结合地面样方调查资料,利用ALOS_PALSAR多时相影像进行水稻识别和面积测量可以达到较高精度.
李章成李源洪周华茂
关键词:极化特征遥感监测
决策树分类数码相机影像获取水稻覆盖度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叶面积指数(LAI)、植被指数(VI)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构建遥感长势监测、估产模型的重要参数,作物覆盖度可以间接表达叶面积指数和植被指数。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不仅能识别田块形状,提高农作物类型识别精度,还可以以田块为单元进行作物长势、单产监测。为此,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面作物覆盖度,建立覆盖度与叶面积指数、植被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遥感监测提供一种重要参数。以2013年四川省德阳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10个(1 km×1 km)样方。在水稻返青期(6月3日)、分蘖期(6月18日)、拔节期(7月3日)、抽穗期(7月25日)、灌浆期(8月12日)及成熟期(8月30日),以GPS定点,每样方采集5个地块,每地块3个重复,以数码相机垂直拍摄的方式,获取不同生育期的照片。利用ENVI 4.7图像处理软件,根据决策树分类方法,计算不同测点不同时期的覆盖度值。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准确、客观地提取水稻不同时期的覆盖度值;利用Photo Shop 6.0人工调节选择计算覆盖度的方法主观性较强,结果与决策树方法接近,无显著差异。
李章成涂军刘忠友湛洪举周华茂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决策树分类水稻
基于OLI影像的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监测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为使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准确监测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方法】根据丘谷相对高差分别选定浅丘、深丘水稻样方各4个,通过地面样方调查和同生长季Google Earth影像解译获取的样方水稻种植面积作为验证数据,评价基于OLI融合影像的川中丘陵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精度。OLI影像经正射校正后,使用15 m全色波段影像和30 m多光谱影像融合,得到15 m分辨率的融合影像,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取监测结果。【结果】与样方验证数据比较,在样方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基于OLI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结果显示,浅丘区的平均精度为93.7%,误差范围为1.0%~8.7%;深丘区的为92.5%,误差范围为1.5%~15.8%。【结论】根据浅丘区、深丘区监测结果的误差范围差异,随着丘谷高差增大,地形趋于复杂、地块趋于狭长与破碎,OLI影像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精度有下降的趋势。该研究为改进OLI影像监测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精度提供参考。
蒋怡李宗南李丹丹李丹丹任国业
关键词:遥感图像处理水稻种植面积
基于语义分割模型和遥感的柑橘园空间信息提取被引量:3
2023年
为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快速提取柑橘园空间信息,选择四川省柑橘重点产区蒲江县为研究区,以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图像为数据源,构建3类不同树龄的柑橘园样本数据集,训练U-net和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提取柑橘园空间信息。通过验证,具有不同神经网络结构的U-net和DeepLabv3+模型提取柑橘园信息总体精度分别为88.30%和86.79%,Kappa系数为0.75和0.72,二者精度相当;通过分析小地块的果园遥感识别精度,测试区最小识别图斑面积约为120 m2,大于该面积的果园遥感面积平均精度在85%以上。该研究可为经营者、农业部门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开源的深度学习分类工具快速获取果园空间信息提供参考。
董秀春蒋怡杨玉婷郭涛李宗南李章成
关键词:果园柑橘遥感空间信息
基于多时相高分一号影像水稻监测精度评价与修正——以德阳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以2014年四川省德阳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10个(500m×500m)样方作为训练区,同时期建立水稻验证点。提取2个时相高分一号的NDVI值,分析其变化特征,确定阈值;利用数字高程图(DEM)及坡度图,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水稻遥感监测。以水稻地块样点作验证,评价高分一号数据在水稻识别方面的精度,最后利用样方测算的修正系数对遥感监测面积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在类似德阳地块比较破碎的平原和丘陵区域,高分一号影像遥感识别水稻的用户精度可达92.3%,制图精度可达96.5%。以78%系数乘积修正该区域水稻遥感监测面积,得到更为准确的水稻播种面积。高分一号影像作为全新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在水稻监测方面,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免费的遥感影像替代源在更大区域中探讨使用。
李章成王昕李宗南任国业
关键词:遥感决策树分类
一种诊断水稻冠层氮素营养状况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断水稻冠层氮素营养状况的系统,包括:支架,用于固定图像采集部件;图像识别单元,识别图像中绿色叶片并量化绿色叶片的叶色值;中央控制单元根据绿色叶片像元分布计算孔隙度和冠层叶面积指数,根据叶色值计算叶片氮素...
李宗南黄平任国业蒋怡李章成
文献传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以绵阳市游仙区为例被引量:22
2011年
为了给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经验,使新一轮规划更接近实际发展状况及更具可操作性,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轮土地规划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游仙区上轮规划实施综合评分为77.7,等级一般。效果指标得98分,规划实施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生态退耕和结构调整致人均粮食有所降低;执行性指标得57.4分,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力度不足致完成性指标得分54.9分;限制性上限指标全部超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超过指标2倍以上;实施后期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调整,限制性下限指标勉强达标。
李章成杨娟任国业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层次分析法
采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更好的利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为今后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提供更准确快捷的方法,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光谱知识自动提取中分辨率影像中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以岳池县花园镇为例,采用2001年TM和2006年SPOT2影像进行对比分析、识别、运算,然后提取。经分析提取精度较高,达98.2%,并得出该方法的适用范围。
吴玺王小燕魏来李章成卿明福任国业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遥感影像
基于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稻虾田遥感识别
2024年
稻渔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肥力、降低CH4排放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准确获取稻鱼田、稻虾田等信息,对服务现代农业数字化管理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平原的典型稻虾田为研究对象,使用2019~2021年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构建时序数据集;分析稻虾田与常规稻田、莲藕田、传统水产养殖等地物后向散射系数的时序特征;通过随机森林分类器提取稻虾田、常规稻田、藕田等信息,结果显示:①稻虾田年内后向散射系数具有典型的时序变化特征,其系数变化范围、曲线波峰明显区别于常规稻田、藕田。②随机森林分类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94.32%和0.91,表明Sentinel-1时序数据可准确识别稻虾种养,能将稻田和藕田等地物进行区分,是多云雾地区稻渔遥感监测的理想数据源。该研究结果可为多云雾地区稻渔种养的遥感识别提供参考。
董秀春蒋怡李宗南陈洋王小燕杨雪青李章成刘亚
关键词:遥感合成孔径雷达时序数据
四川省丘陵区“两区”划定存在的问题及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是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试点阶段,通过对四川省试点县中丘陵区"两区"划定项目调研,依据"两区"划定概念、方法以及划入原则,讨论了"两区"划定中片块、地块在划入条件及界定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调研分析,本文认为:(1)"两区"片块、地块划入条件需增加弹性。(2)片块划定时考虑农业规模经营和实际地形地貌,补充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如道路、沟渠)的相关信息,补充完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等信息,建立片块数字空间信息库,为"两区"划定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生态建设等提供详实的基础信息。(3)综合考虑县级农村资源空间管理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两区"划定信息平台应与其他已有相关平台进行整合。本论文探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以供相关决策机构的管理、实施作业人员后期的"两区"划定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李章成任国业王昕李宗南蒋怡刘忠友
关键词:地块丘陵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