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荣荣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著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道德
  • 4篇民族志
  • 3篇社会
  • 3篇个体化
  • 2篇医学化
  • 2篇人类学
  • 2篇伦理
  • 2篇民情
  • 2篇公益
  • 1篇道德研究
  • 1篇道德主体
  • 1篇道德自我
  • 1篇第一人称
  • 1篇第一人称叙述
  • 1篇电影
  • 1篇独立电影
  • 1篇多动障碍
  • 1篇行善
  • 1篇羞辱
  • 1篇研究进路

机构

  • 14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4篇李荣荣
  • 1篇张劼颖

传媒

  • 3篇社会学评论
  • 2篇社会学研究
  • 1篇世界民族
  • 1篇社会
  • 1篇学海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社会发展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人类学本土研究述略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取得初步进展,将国外人类学的地区研究作为对话领域的必要性亦随之凸显。本文初步梳理了美国人类学本土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期为海外民族志中美国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
李荣荣
关键词:本土研究海外民族志
以电影为切入点的民族志研究进路——谢里·奥特纳《非好莱坞:美国梦日暮西山之际的独立电影》评介被引量:1
2016年
美国人类学家谢里·奥特纳(Sherry B.Ortner)所著《非好莱坞:美国梦日暮西山之际的独立电影》以独立电影为切入点,通过追问独立电影揭示的"现实"究竟是什么,探讨了197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以及"美国梦的终结",并对造成这些变化的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批判,进而鲜明地体现出人类学作为"文化批评"的价值诉求。该书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美国社会文化变迁,以及认识美国人类学本土研究的新进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荣荣
关键词:文化批评独立电影民族志研究
在人类学“田野”中反思精神医学
2023年
精神健康不仅是构成个体生命经验的私人话题,也是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议题。精神医学作为抚慰人们身心苦痛的一种重要途径,重要性日益彰显。此时,我们尤其需要医学之外的视角对之加以检视以深化对它的认识。本文尝试通过梳理人类学经验研究来增进相关理解。
李荣荣
关键词:人类学个体生命
从“为自己而活”到“利他个体主义”——乌尔里希·贝克个体化理论中的一种道德可能被引量:33
2014年
社会团结是个体化理论关心的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乌尔里希﹒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中,利他个体主义是显示出团结迹象的伦理要素。有鉴于国内学界的相关讨论尚不多见,同时考虑到个体主义在中国语境内遭遇的意识形态曲解与文化误读,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作为一种突破利他与利己之间二元对立关系的新伦理,利他个体主义所蕴含的"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的原则为现代个体参与社会提供了积极的伦理环境,进而为个体化社会的团结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强调公民自组织的亚政治是实践利他个体主义的空间及条件,由此表明了将个体道德与制度道德并置思考的重要性。贝克关于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及其社会条件的讨论,对于思考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个体如何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荣荣
关键词:个体化道德
关于道德自我的“第一人称”叙述——从马丁利近著看人类学道德研究的一种思路被引量:1
2020年
谢丽尔·马丁利是西方人类学道德研究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其近著来具体理解"日常伦理"的研究思路。在从关注病痛及照料经验转向聚焦这些经验所蕴含的道德意义的过程中,马丁利提出以"道德试验室"作为人类学道德研究的关键意象。"道德试验室"意在强调日常生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与可能性的空间,道德主体在此践行其判断与行动,并完成其"在道德上成为"的生命任务。在视日常生活为"道德试验室"的基础上,马丁利主张以日常生活经验及行动本身作为人类学道德研究的起点,并倡导一种兼具人文主义与社会批判色彩的"第一人称"美德伦理学,由此反思、丰富了道德研究中侧重结构力量与主体类型的"第三人称"视角。
李荣荣
从内在幽深处展望世界社会——读贝克《自己的上帝》被引量:7
2011年
一、个体化主题的出现及本文主旨 (一)退入私人领域的宗教 在宗教研究中,经典世俗化理论①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社会和个人心灵中的宗教衰退。不过,在纷繁多姿的各种新老宗教经验面前,
李荣荣
关键词:世界社会上帝宗教研究私人领域宗教经验个体化
美国的社会与个人——加州悠然城社会生活的民族志
作者扎根美国加州一个普通小镇一年,聚焦家庭生活中爱的表达、家庭主妇、家庭学校、婚姻关系、代际关系和居住模式等内容,以民族志的形式表明当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体现出两个重要主题:首先,家庭是独立的私人领域,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
李荣荣
势:一种理解现代公益的本土视角——从公益情势中民间行善的重塑说起
2021年
本文从"势"的视角切入,通过叙述某民间公益组织成立与重塑的过程,来呈现传统行善经验与国家力量的具体相遇;并借由分析各种情势共同塑造复杂公益情势的故事,探讨将"势"作为一种理解与思考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及变迁的分析视角的可能性。作为分析视角的"势"一方面超越了"静-动""状态-生成""情况-演变"的对立,另一方面突破了"宏观-微观""总体-个体"的对立;从而既可为"国家-社会"框架引入关注不同领域之间因应变化之动力与过程的思考起点,又可为"国家-社会"框架引入关注"人"及其能动性的维度。作为一种具有本土意涵的概念与分析视角,"势"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值得继续探讨。
李荣荣张劼颖
关键词:国家-社会公益民情道德
从医学概念到“疾病”事实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诊民族志
2024年
本文聚焦儿童精神科医生的临床诊疗,尝试在深描诊疗实践的基础上推进对医学化过程的理解。文章通过分析医生将儿童特定行为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并予以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以及家长在此过程中的选择与行动,探讨精神医学领域内特定障碍被诉诸行动的具体过程。本文认为,聚焦诊疗实践既有助于探究障碍/疾病从医学概念转变为“疾病”事实的具体过程,亦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理解医学化的临床发生及其作为一种社会过程的属性。
李荣荣
关键词:医学化ADHD
在人类学“田野”中反思精神医学被引量:1
2023年
人类学相关研究可以用来增进对精神健康及现代生物精神医学的理解。不论是重视疾痛叙事与主体经验,还是探讨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及其医疗技艺的形成;不论是挖掘精神苦痛的社会根源,还是将研究视线从疾痛延伸至照护;人类学研究在揭示精神苦痛真实存在的同时,反思了生物精神医学忽视疾病背后的生活世界与社会脉络的医学化单一思维。在以全部人口为关注对象的社会精神医学渐趋显现的今天,人类学研究既可为现代人理解精神健康提供一种有别于生物精神医学病理化表述的深厚叙事,又能以其在医疗现场展开的、关注个体经验的研究,丰富和修正将精神疾病完全视为社会建构的强烈建构论。回顾人类学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更宽广的语境中理解精神苦痛作为身体事实、医学事实、社会事实与历史事实的多重维度。
李荣荣
关键词:医学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