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颖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支气管
  • 6篇气管
  • 6篇细胞
  • 4篇支气管上皮
  • 4篇支气管上皮细...
  • 4篇上皮
  • 4篇上皮细胞
  • 4篇气管上皮
  • 4篇气管上皮细胞
  • 4篇哮喘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病毒
  • 2篇诱导痰
  • 2篇人支气管上皮
  • 2篇人支气管上皮...
  • 2篇青霉菌
  • 2篇转染
  • 2篇雾化
  • 2篇雾化吸入
  • 2篇吸入

机构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篇李颖华
  • 7篇何志义
  • 3篇李超乾
  • 2篇吴高慧
  • 2篇张建全
  • 2篇陈欢
  • 1篇何英
  • 1篇黄锡奎
  • 1篇宾雁飞
  • 1篇陈艳
  • 1篇姜小红
  • 1篇廖宁
  • 1篇王红哲
  • 1篇白晶
  • 1篇郭素娟
  • 1篇孙雪皎
  • 1篇王哲
  • 1篇邓家珍
  • 1篇姜晓红
  • 1篇齐玉晶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哮喘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 首次将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用于防治中度支气管哮喘,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的哮喘患者,满足以下条件纳入研究:年龄≥14岁,符合2008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中度标准,在1个月内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酮替芬或孟鲁斯特等抗炎抗过敏药物并无明显呼吸道感染及已知有其他任何严重的疾病或异常.选取100名哮喘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37/63,年龄(32.11±12.95)岁.将其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男/女比例为16/34,年龄(33.56±14.23)岁;B组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29,年龄(30.66±11.50)岁;各50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A组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72μg/mL×2支加入3 mL生理盐水,1次/d,连续5 d.B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每天两次,持续使用.观察1个月,期间两组患者均可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并记录使用喷数.于第0天、第6天、第31天查患者肺功能及哮喘激发试验,治疗前后测ACT评分.结果 于治疗后第6天、第31天,A组哮喘激发试验转阴率分别为82%,78%,B组分别为84%,90%,两组治疗后患者激发试验均明显转阴,经x2检验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治疗后A,B组乙酰甲胆碱累积用量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之间无差别;A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显著增高(P<0.05),在第31天较A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最大呼气流量(PEF)在治疗后第6天、第31天均显著增高(P<0.05),在第31天B组较A组增高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均显著提高�
郭素娟李超乾黄锡奎姜小红吴高慧王红哲李颖华何英邓家珍梁国容
关键词:哮喘草分枝杆菌雾化吸入气道高反应性哮喘控制测试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量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马尔尼菲青霉菌(PM)快速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异性基因MP1基因设计4条特异引物,反应前加入钙黄绿素荧光试剂,63℃恒温反应60min,结束后通过目视检测荧光及浊度仪检测产物浊度值判断结果;评价所建立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标准曲线,并用LAMP法及PCR法检测样本,比较样本检出情况。结果该方法特异性良好,PM出现特异性LAMP扩增反应,而烟曲霉菌、腐皮镰刀菌、棘状外瓶酶菌、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哈氏孤菌、创伤孤菌、水等均未出现扩增;检测限约为1.7×10-7 ng/μl,为PCR检测方法的10倍;以LAMP反应时间X轴,浓度的负次方数为Y轴,构建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4145x-8.9968,相关系数R2=0.996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LAMP法较PCR法获得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反应时间短的特点,简便易行,适合于基层对PM的快速检测。
陈欢罗洪林何志义戴小英毛从政李颖华廖宁张建全钟小宁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环介导等温扩增浊度计
lncRNA-NR_046269对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早期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lncRNA-NR_046269对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早期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TM孢子和RPMI1640培养基与BEAS-2B细胞株共孵育4 h,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NR_046269/IL-6关系对子,采用慢病毒载体转染BEAS-2B细胞株,分别敲低和过表达NR_046269,验证NR_046269对IL-6有无调控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R_046269与IL-6呈显著负相关(PCC=-0.998,P<0.05)。qPCR和ELISA结果均显示实验组IL-6表达显著降低(P<0.05)。NR_046269敲低组IL-6表达显著升高,而NR_046269过表达组IL-6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TM感染早期IL-6表达显著降低。通过负调控IL-6表达,lncRNA-NR_046269有望成为临床治疗TM的新靶点。
徐明鹏韦虹羽李颖华梁象东方妮陈艳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L-6
灭活草分枝杆菌雾化吸入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及诱导痰中B7分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单核细胞B7分子在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防治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正常对照组15例(A组),27例尘螨过敏性轻、中度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B组,13例)和雾化吸入组(C组,14例),B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C组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6天、第31天检测肺通气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诱导痰中CD80+、CD86+单核细胞占CD14+单核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B、C两组外周血CD80表达率均高于A组(P值均<0.01)、第31天比治疗前降低(P值均<0.01);CD86表达率B、C组与A组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诱导痰中CD80、CD86表达率均比A组高(P值均<0.01),与治疗前相比,第6天CD80、CD86表达率C组降低(P值均<0.05);第31天CD80、CD86表达率B、C两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哮喘患者外周血及诱导痰中单核细胞CD80、CD86表达率与FEV1、PEF呈中度负相关(P值均<0.01)。由此证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及诱导痰中B7分子表达增高,且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可通过下调B7分子从而达到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姜晓红李颖华吴高慧李超乾
关键词:哮喘CD80CD86
LncRNA-NR_046269对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早期CLTC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早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R_046269对网格蛋白重链基因(CLTC)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前期TM孢子感染BEAS-2B细胞4 h后的lncRNAmRNA基因芯片表达谱。以BEAS-2B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用TM孢子感染BEAS-2B细胞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lncRNA-NR_046269、CLTC的相对表达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lncRNA-NR_046269与CLTC mRNA的相关性,然后使用慢病毒载体转染BEAS-2B细胞,分别过表达和敲低lncRNA-NR_046269(分为过表达组和敲低组),验证lncRNA-NR_046269对CLTC的表达是否具有靶向调控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lncRNA-NR_046269[(1.05±0.06)vs.(37.17±0.46)]和CLTC[(1.02±0.01)vs.(4.44±0.45)]的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49、12.89,P均<0.05),RT-q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NR_046269与CLTC mRNA成显著正相关(PCC=0.987,P<0.05)。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敲低lncRNA-NR_046269的BEAS-2B细胞株,与阴性对照组(0.865±0.328)相比,过表达组中NR_046269表达上调(10.570±0.250),CLTC的表达随着上调(1.250±0.020),同时敲低组中NR_046269下调(0.020±0.001),CLTC表达亦下调(0.008±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94.44、3617.74,P均<0.05)。结论TM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早期lncRNA-NR_046269和CLTC表达显著上调,且lncRNA-NR_046269对CLTC基因有正性调控作用,揭示了TM感染进展中的功能性炎症相关lncRNA及基因,可能作为TM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韦虹羽李颖华李海敏何志义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病毒转染
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防治支气管哮喘及其对单核细胞B7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取15例健康正常人A组外周血及诱导痰,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B7分子/(即CD80、CD86/)表达率及检测肺通气...
李颖华
关键词:哮喘单核细胞CD80CD86
文献传递
马尔尼菲青霉菌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吞噬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PM)孢子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吞噬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人HIV-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6hPAS染色,观察孢子黏附细胞的情况;HIV-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4h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观察细胞吞噬孢子的情况;HIV-分离株孢子与细胞培养1~5h,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吞噬孢子的过程;(人HIV-分离株孢子、人HIV+分离株孢子、FRR2161孢子、野生分离株孢子、及LPS分别加入以上4种分离株孢子、空白对照及LPS阳性对照组)10组实验组分别与细胞培养24、48、72h,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IL-6和IL-8浓度。结果 PAS染色示孢子紧紧黏附细胞;FISH示细胞能吞噬孢子;透射电镜示细胞吞噬孢子后,孢子细胞壁被破坏,细胞溶酶体增多和线粒体空泡化并轻度肿胀;3个时间段的LPS阳性对照组、孢子刺激组及孢子加LPS刺激组的细胞上清液IL-6及IL-8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PM孢子与BEAS-2B细胞发生黏附后被吞噬,细胞内溶酶体将孢子消化破坏,并导致细胞分泌的IL-6和IL-8浓度增加。
庞燕陈欢何志义李颖华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因子
诱导痰微生态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诱导痰微生态多样性与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共123例,使用16S rRNA方法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时的诱导痰微生态,出院后随访1年。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微生态Alpha多样性与1年内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Shannon指数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hannon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死亡风险降低87.1%(95%CI:0.183~0.956,P=0.039)。在微生物门水平上,死亡组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存活组,蓝藻门相对丰度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菌属水平上,死亡组的葡萄球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存活组,韦氏菌属,普氏菌属-7和罗氏菌属相对丰度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导痰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住院的AECOPD患者1年死亡风险相关,对AECOPD预后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齐玉晶孙雪皎宾雁飞李颖华王哲何志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微生态
固有免疫反应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马尔尼菲篮状菌(TM)在我国南方是常见的机会性致病性真菌。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或潜在免疫抑制疾病的日益增多,导致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流行区域不断扩大,且漏诊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TM的免疫应答机制。本文从固有免疫应答角度归纳总结了近年来TM感染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李颖华
关键词:巨噬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先天免疫
lncRNA与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lncRNAs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其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甚少。病原体在感染宿主后,一方面其自身lncRNAs发生改变,导致宿主致病;另一方面引起宿主lncRNAs发生适应性改变,起到免疫防御作用。
李颖华何志义
关键词:寄生虫细菌病毒真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