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杰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蚯蚓
  • 2篇橡胶林
  • 2篇次生
  • 2篇次生林
  • 1篇生物量碳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湿度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生...
  • 1篇土壤微生物生...
  • 1篇土壤温度
  • 1篇外来种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 1篇温度
  • 1篇物量
  • 1篇环境因子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杜杰
  • 3篇杨效东
  • 2篇张花
  • 1篇吴艺雪
  • 1篇方丽娜
  • 1篇余广彬

传媒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外来种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产茧和幼蚓孵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采用主处理为土壤温度,副处理为土壤湿度的裂区区组实验设计,在室内微生态条件下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培养蚯蚓,探讨了3种土壤温、湿度对热带外来种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成蚓产茧和蚓茧孵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corethrurus成蚓在20—30℃土壤温度范围、25%—35%土壤湿度环境中均可持续产茧和孵化幼蚓,培养时间、土壤温湿度对蚯蚓的产茧和孵化呈现显著影响。20%土壤湿度下成蚓休眠或死亡。35%土壤湿度下呈现最大蚓茧产量和幼蚓孵化量。在较好(35%)土壤湿度下产茧数表现为高温好于低温,反之亦然;在适宜(25%—35%)土壤湿度下幼蚓孵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呈现高、低温的限制作用,即25℃土壤温度和35%土壤湿度时出现最高幼蚓孵化率。在适宜的土壤温湿度范围内,湿度较温度对蚯蚓繁殖具有更显著的控制作用,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土壤湿度加以调节。
张花杨效东杜杰吴艺雪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和橡胶林蚯蚓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2006年1月,通过样地调查法比较了西双版纳次生林和橡胶林2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蚯蚓数量分布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林转变为橡胶林后,土壤养分及植物有机碳输入均明显减少,同时蚯蚓群落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橡胶林,热带外来种蚯蚓无围海蚓的密度(52.27ind.m-2)显著高于林地内本地种蚯蚓远环蚓的密度(0.53ind.m-2),但在次生林,2种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橡胶林本地种蚯蚓远环蚓的密度(0.53ind.m-2)和生物量(0.32g.m-2)与次生林(6.93ind.m-2、7.76g.m-2)相比呈下降趋势。无围海蚓的幼蚓在其种群中占有较大比例,类似增长型种群年龄结构,而远环蚓则主要以成蚓为主。相关分析表明,橡胶林的细根生物量与无围海蚓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由此预示蚯蚓群落结构的这种变化可能与橡胶林土地利用引起的植被变化、土壤养分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外来种蚯蚓与本地种蚯蚓本身的生态适应对策也不可忽视。
杜杰杨效东张花余广彬
关键词:土地利用橡胶林次生林
土地利用方式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35
2011年
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通过去除凋落物和切根控制试验,研究了热带森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橡胶林)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林转变为橡胶林后,土壤养分及植物碳输入均明显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降低;两种林型雨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高于干季,其中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橡胶林则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受植物根系养分输入的调控,地上凋落物数量的影响较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细根生物量及其C、N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橡胶林细根生物量及其C、N输入量,以及地上凋落物均未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橡胶种植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降低,加上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减少,且其调控因素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可能影响土壤的其他生态过程.
方丽娜杨效东杜杰
关键词:土地利用次生林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