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艳

作品数:9 被引量:58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血液
  • 2篇输血
  • 2篇凝血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红细胞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HLA-DR...
  • 2篇HLA-DR...
  • 1篇蛋白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杜艳
  • 7篇田莉
  • 5篇沈长新
  • 4篇夏琳
  • 4篇蔡木安
  • 2篇张建武
  • 1篇陈萍
  • 1篇李黎
  • 1篇周新
  • 1篇范俊丽
  • 1篇李瑞炎
  • 1篇陈明
  • 1篇刘芳

传媒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HLA-DRB1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了解湖北汉族人群HLA-DRB1基因多态性,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 方法,对154名湖北汉族ALL患者和...
沈长新夏琳杜艳田莉蔡木安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位基因HLA-DRB1DRB
红细胞血型抗体亚类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红细胞血型抗体亚类IgG1、IgG2、IgG3、IgG4及孕妇血清IgG抗A(B)对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运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MGIA)对652例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IgG抗A(B)进行抗体效价检测,效价≥64为阳性;运用透射免疫比浊法(ITA)对25例HDN患儿红细胞放散液血型抗体亚类IgG1、IgG2、IgG3和IgG4进行检测,有相应抗体为阳性。结果:652例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中IgG抗A(B)阳性218例(33.4%),4例Rh血型不合的抗体均为阴性。218例阳性抗体中继承父亲的抗体201例,与父亲无关的抗体17例,发生HDN者25例(11.5%);患儿红细胞血型抗体亚类中引起HDN的抗体比例为IgG1(100%)>IgG3(80.0%)>IgG2(44.0%)>IgG4(4.0%)。其中IgG1、IgG3联合引起HDN者80%。结论: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与HDN发病率成正相关,引起HDN的主要血型抗体亚类是IgG1和IgG3,IgG1的作用机制更强,多数情况2者联合引起HDN。
夏琳杜艳蔡木安田莉沈长新
关键词:孕妇血型抗体亚类新生儿溶血病
原发性肝癌凝血及抗凝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凝血及抗凝指标与肝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 9例肝癌患者 (其中 2 3例术后复查 )的部分凝血及抗凝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肝癌合并肝硬化组PT、APTT、TT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延长 ;肝癌组术前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肝癌并肝硬化组FIB则显著降低 ;肝癌患者TF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各组肝癌患者AT III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 肝癌患者明显存在凝血及抗凝血激活状态 ,TF和AT
徐献群杜艳刘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凝血PLC
建立对输血不良反应及差错事故监测和监控的血液预警系统被引量:6
2008年
夏琳陈明田莉杜艳蔡木安
关键词:输血预警系统
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和携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红细胞携氧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1例手术患者采用美国美敦力血液回输机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血液凝固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红细胞携氧功能相关指标: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度(pH)、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61例患者术中回收原血和"机血"共84912ml,平均每例患者回输浓缩红细胞465ml。与术前比较,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天凝血功能指标PLT、FIB显著降低(P<0.01),PT显著延长(P<0.05或P<0.01),术后当天D-D明显升高(P<0.05);携氧功能指标PaO2在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天显著升高(P<0.01),RBC、HGB、Hct均显著降低(P<0.01,P<0.05)。术后第7天所有异常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洗涤式自体血回输不影响血液凝固和携氧功能,可安全应用于心脏手术。
田莉李瑞炎杜艳
关键词:洗涤红细胞自体血回输心脏手术回收式自体输血自体血液回输
HLA-DRB1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54名湖北汉族ALL患者(ALL组)和181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ALL组HLA DRB112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58%vs10.50%,χ2=4.27,RR=2.24,P<0.05),而HLA DRB107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79%vs12.7%,χ2=4.57,RR=0.55,P<0.05)。结论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对湖北汉族ALL有遗传易感作用,而HLA-DRB107等位基因可能对湖北汉族ALL患者有遗传拮抗作用。
沈长新夏琳杜艳田莉蔡木安
关键词:HLA-DRB1PCR-SSP
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的外周血染色体、Y染色体上SRY基因和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方法:对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9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分别是:sY84、sY86、sY127、sY129、sY134、sY254、sY255、sY242、sY152,同时检测SRY基因,并以X/Y连锁锌指蛋白基因(ZFX/ZFY)为内对照进行多重PCR筛查AZF微缺失。结果:患者核型为46,XY/47,XXY/48,XXYY/49,XXXXY,其中48,XXYY占56%;47,XXY占30%;46,XY占12%;49,XXXXY占2%,患者父母核型正常;患者及父母SRY基因检测与染色体性别一致,患者检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缺失位点为sY86和sY127,缺失类型为AZFa+AZFb缺失。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重要的遗传检测指标。
田莉张建武沈长新杜艳周新
关键词:KLINEFELTER综合征SRY基因AZF微缺失
染色体平衡易位46,XY,t(4;7)(q21;p15)致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综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平衡易位携带者对子代的影响。方法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对患者进行复合刺激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生长激素(G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同时检测其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及相关影象检查。结果患者核型为46,XY,t(4;7)(q21;p15),患者母亲核型为46,XX,t(4;7)(q21;p15),其他成员核型正常。患者复合刺激试验示GH分泌反应低下,FSH、LH反应正常,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硫酸去氢表雄酮(DHEA-S)、总睾酮(T)低于参考范围的下限。骨龄11岁,垂体MRI排除脑组织异常。结论患者的异常表型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所致,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可致子代生长激素缺乏症。
田莉李黎杜艳陈萍沈长新张建武
关键词: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Ⅱ Ⅴ Ⅶ Ⅷ Ⅸ Ⅹ),Fibrinogen(Fib),PT and APT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 is and cirrhosis.Method: 108 patients′ plasmas and 30 plasmas from normal subjec t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The lengthed PT and APTT were found in samples from 80. 56% and 71.3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and cirrhosis.Plasmas levels of Fib incre as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remained norm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 ersistent hepatitis,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irrhosis and severe hepatitis( P< 0.05 ).The activity of coagula tion factors Ⅱ Ⅴ Ⅶ Ⅸ Ⅹ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0.001 ) ;but the activity of coagulation factor Ⅷ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P<0.01 ).Conclusion: Th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 ation of coagulation activity had diagnostic and prognositc value in hepatitis a nd cirrhosis.
徐献群范俊丽杜艳
关键词:肝病血浆凝血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