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清

作品数:30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催化
  • 8篇泛函
  • 7篇密度泛函
  • 7篇甲烷
  • 5篇乙烷
  • 4篇乙烯
  • 4篇活化
  • 4篇果糖
  • 4篇反应机理
  • 4篇B3LYP
  • 3篇乙炔
  • 3篇原子
  • 3篇团簇
  • 3篇甲烷单加氧酶
  • 3篇分子
  • 3篇NI
  • 3篇PBE
  • 3篇催化剂
  • 3篇
  • 2篇乙烷脱氢

机构

  • 30篇四川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作者

  • 30篇杨华清
  • 12篇胡常伟
  • 5篇秦松
  • 4篇龚茂初
  • 4篇高超
  • 4篇田安民
  • 4篇陈耀强
  • 4篇鞠廷勇
  • 3篇李方明
  • 3篇陈曙
  • 2篇覃松
  • 2篇王悦
  • 2篇向波
  • 1篇张海丽
  • 1篇李象远
  • 1篇朱权
  • 1篇张其翼
  • 1篇苏志珊
  • 1篇胡海荣
  • 1篇徐建

传媒

  • 9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全国催化学术...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果糖催化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的理论研究
<正>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呋喃类化合物是实现其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而离子液体能使该过程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得到明显提高。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研究了果糖脱水
杨孟瑶杨华清高超秦松胡常伟
关键词:果糖5-羟甲基糠醛离子液体
文献传递
Fe、Mn添加物对Rh/SiO_2催化剂的CO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
杨华清
关键词:添加物
模拟含双锌核的甲烷单加氧酶催化甲烷和乙烷羟基化理论研究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含双锌核的甲烷单加氧酶催化底物CH3X(X=H,CH3)羟基化的反应机理。用cis-(HCOO)(C3N2H4)Zn2(μ-O)2(COOH)(C3N2H4)(其中C3N2H4=咪唑)模拟双锌核甲烷单加氧酶中的关键化合物Q。研究表明,反应通过自由基回弹机理发生。首先,底物CH3X(X=H,CH3)与Q中的一个桥形氧发生相互作用生成分子复合物QCH3X。然后,Q中的一个桥形氧进一步夺取底物中的氢原子,生成QH和XCH2双自由基。这两种双自由基很容易结合生成醇类分子复合物PXCH2OH,其中P=cis-(HCOO)(C3N2H4)Zn(μ-O)Zn(COOH)(C3N2H4)。最后,分子复合物PXCH2OH脱去羟基化合物XCH2OH生成P。在298.15K和1atm的条件下,含双锌核甲烷单加氧酶Q催化CH4和CH3CH3羟基化反应在蛋白质溶液中的速率常数分别为6.414×10-19和1.542×10-6dm3.mol-1.s-1。
徐建高超杨华清秦松胡常伟
关键词:密度泛函方法羟基化合物
Fe原子、FeO分子催化乙炔三聚环化生成苯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陈曙杨华清鞠廷勇胡常伟
关键词:乙炔
Pt3Ni团簇模型催化剂活化乙烷的理论研究
乙烯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中间体.在乙烷氧化脱氢生成乙烯过程中,铂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1,2].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团簇尺寸下化学反应的本质,详细研究了在异核双金属Pt3Ni 团簇上乙烷的活化机理.
付洪权杨华清李象远胡常伟
关键词:乙烷乙烯氢气
FeO催化乙炔三聚环化气相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B3LYP/aug-cc-pvtz//6-311++G(2d,2p)水平下研究了气相FeO分子催化乙炔三聚环化合成苯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反应主要涉及三次C-C成键以及一次C-O断键:FeO分子与两分子C2H2相互作用并形成C-C键,产生中间体cyc-C4H4FeO;FeO活化第三分子C2H2,使其与cycC4H4FeO上的C原子成键,生成八元环中间体cyc-C6H6FeO;cyc-C6H6FeO上连接FeO的两个C原子成键,形成中间体C6H6OFe;中间体C6H6OFe的C-O断键,生成C6H6与FeO的分子复合物C6H6FeO。反应的转化频率(TOF)为6.73×10-9h-1,关键过渡态为第三次C-C成键过渡态,八元环中间体cyc-C6H6FeO是关键中间体。
陈曙鞠廷勇杨华清
关键词:乙炔B3LYP
含BrΦnsted酸和NaCl的水溶液中葡萄糖和果糖的稳定形态的理论研究
2020年
在M06-2x/6-311++G(d,p)的理论水平下,研究了含NaCl和BrΦnsted酸的水溶液中葡萄糖和果糖的稳定形态。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葡萄糖的稳定形式为β-D-吡喃葡萄糖,其中O5位有最大亲核指数,-O3H3的H原子具有最大亲电指数。葡萄糖优先与配合了一个水分子的Na+复合物配位,抗衡阴离子Cl-与Na+复合物配位后的葡萄糖中-O4H4的H原子配位,形成葡萄糖的稳定形态。果糖O4位有最大亲核指数,-O1H1的H原子有最大亲电指数,却不倾向配位离子,以单独β-D-呋喃果糖的稳定形态存在。这一结果为探究NaCl作为反应助剂对反应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杨红梅黄周杨华清
关键词:葡萄糖果糖水溶液NACL
磷钨杂多酸在乙醇溶液中稳定物种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在M06/6-31++G(d,p),Lanl2dz的理论水平下,研究了磷钨杂多酸在乙醇中的稳定存在形式。在磷钨杂多酸中,有4种不同类型的氧原子:O_a(中心四面体里的氧原子,P-O_a)、O_b(两个三金属簇角顶共用氧原子,W-O_b-W)、O_c(同一个三金属簇共用氧原子,W-O_c-W)和O_d(端氧原子,W=O_d)。计算结果表明:在乙醇溶液中,[HPW_(12)O_(40)]^(2-)的H^+位于O_c上,[H_2PW_(12)O_(40)]^-的2个H^+均位于O_c上,H_3PW_(12)O_4的3个H^+分别位于:O_b、O_c、O_c。同时,磷钨杂多酸的最稳定物种,在298.15 K时为[H_2PW_(12)O_(40)]^-,在403.15 K时为[HPW_(12)O_(40)]^(2-)。
向波王悦杨华清
关键词:磷钨杂多酸KEGGIN乙醇
棕榈酸在Ni_2P(001)表面上吸附的理论研究
2017年
本文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中PBE交换相关泛函和DNP基组,研究了棕榈酸分子在Ni_2P(001)表面上的吸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有三种类型的化学吸附,第一种为棕榈酸中的羧基与Ni中心及其对位中心发生相互作用;第二种为棕榈酸中的羧基与Ni中心及其邻位中心发生相互作用;第三种为棕榈酸中的-C=O基仅与Ni中心发生相互作用。其中,第一种为最稳定的吸附形态,其棕榈酸转移了0.094 e电子到Ni_2P(001)表面上。这一结果为研究棕榈酸在Ni_2P(001)表面上的催化脱氧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王悦向波李丹杨华清
关键词:棕榈酸
单原子Zn-N_(x)/C(x=0~4)催化剂活化O_(2)的理论研究
2023年
在GGA-PBE/DNP的理论水平下,构建了Zn单原子和氮原子共掺杂单空位(SG)和双空位(DG)石墨烯催化剂模型,分别记作Zn-N_(x)/SG(x=0~3)和Zn-N/DG(x=0~4)。对于Zn-N_(x)/SG或Zn-N_(x)/DG,随着N原子的增加,其稳定性依次升高。研究了在不同含氮配位环境的Zn-N_(x)/SG和Zn-N_(x)/DG对吸附和活化O_(2)的影响。单空位掺杂的Zn-N_(x)/SG活化O_(2)的程度均强于双空位掺杂的Zn-N_(x)/DG。对于Zn-N_(x)/SG或Zn-N_(x)/DG,随着N原子的逐渐增加,Zn位点的正电荷逐渐增加,d带中心与费米能级的能级差逐渐减小,活化氧气的能力逐渐增强。其中,Zn-N_(3)/SG表现出最强的活化O_(2)的能力。
苟进韬刘挺豪杨华清
关键词:GGAPBEDNP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