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瑾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省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肤
  • 2篇中医
  • 2篇综合征
  • 2篇痤疮
  • 2篇玫瑰痤疮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类天疱...
  • 1篇弹性纤维
  • 1篇弹性纤维性假...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炎症
  • 1篇药物超敏反应...
  • 1篇疫苗
  • 1篇疫苗诱发
  • 1篇增厚
  • 1篇症状
  • 1篇证论治
  • 1篇证型
  • 1篇证型分布

机构

  • 10篇云南省中医医...

作者

  • 10篇杨瑾
  • 6篇叶建州
  • 5篇伍迪
  • 4篇欧阳晓勇
  • 3篇杨雪松
  • 3篇黄虹
  • 1篇赵文斌
  • 1篇王丽芬
  • 1篇赵丽娟
  • 1篇张旭
  • 1篇刘涛

传媒

  • 4篇皮肤病与性病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聚类分析探讨叶建州教授治疗玫瑰痤疮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2023年
目的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玫瑰痤疮的中医证型,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玫瑰痤疮提供新的思路和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叶建州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治疗玫瑰痤疮的患者证候信息资料,用Excel10建立中医证候数据库,选取频次≥30的高频证候;借助SPSS 26.0软件对高频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得出肝郁血瘀证、肺胃热盛证、脾胃湿热证三个主要证型,证型分布清晰,符合临床实际。结论 聚类分析得出的肝郁血瘀型弥补了现有分型的局限性,提示了情志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避免了以皮损辨证的局限性。叶建州教授强调从肝论治并同时调治肺脾,可同时改善皮损和精神症状,为玫瑰痤疮的个体化施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安妮叶建州张佩莲张成丹伍迪杨瑾
关键词:玫瑰痤疮聚类分析证型分布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白塞病1例
2023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销售员,因“双下肢红丘疹、斑块、破溃1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胫前出现散在紫红丘疹,轻微痒痛,皮损逐渐增大,中央破溃、结痂,未予重视,皮损逐渐增多,累及双侧小腿,活动时疼痛明显,遂至我科门诊就诊,病程中无发热盗汗,无咳嗽咽痛,无腹痛腹泻,无结膜充血等症状,大小便正常,饮食正常,舌红,苔薄根部微黄腻,脉弦数。既往史:近2年口腔溃疡发作频繁,平均1次/月,近2月口腔溃疡较前更大,愈合时间延长;“小三阳”20余年,其余无异常。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小腿散在紫红色大小不一毛囊性丘疹、斑块,以小腿前外侧为主,边界清楚,中央可见不规则黑痂,表面覆白色鳞屑,轻压痛(图1a、b)。
王金容张佩莲欧阳晓勇杨瑾杨雪松叶建州
关键词:结膜充血白塞病腹痛腹泻
伴黏膜受累的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例并文献回顾
2021年
患者女,35岁,躯干、四肢红斑、瘙痒半月,加重伴水疱3 d。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疱液见中性粒细胞,真皮中浅层血管内及周围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见IgA、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荧光诊断为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线状IgA大疱性皮病为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成人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出现误诊。
王金容张佩莲黄虹杨瑾伍迪欧阳晓勇叶建州
关键词:成人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1例
2010年
王丽芬杨瑾刘涛
关键词:弹性纤维性假黄瘤自觉症状皮肤增厚颈部颈前部皮疹
儿童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2023年
患儿女,14岁。全身斑块、水疱伴瘙痒3个月,加重伴发热4 d。患儿3个月前右下肢出现红斑、丘疹及脓疱,后皮损逐渐蔓延至全身,伴发热,于外院诊断为药疹及毛囊炎,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每日1次,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32 mg,每日1次,逐渐减量至停药,皮损自然消退。4 d前,患儿皮损复发加重,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5℃,遂于2020年12月15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儿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传染性疾病、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杨瑾张佩莲徐永强王金容黄虹
关键词:特发性儿童
加味荆芩汤对玫瑰痤疮模型小鼠皮损组织炎症及免疫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加味荆芩汤治疗玫瑰痤疮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加味荆芩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予背部注射40μl抗菌肽LL-37(浓度为320μmol/L),每12 h重复注射1次,共注射4次,以制备玫瑰痤疮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同时间点背部皮内注射40μl PBS溶液。造模成功后加味荆芩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加味荆芩汤4.35、8.71、17.42 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2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每日1次,持续5天。观察各组小鼠皮损变化,并进行红斑面积测定及红斑程度评分;取注射部位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法检测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固有免疫关键因子[Toll样受体2(TLR2)及下游分子丝氨酸蛋白酶激肽释放酶5(KLK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适应性免疫CD4^(+)T细胞相关因子干扰素γ(INF-γ)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LK5、MMP-9蛋白表达及CD4^(+)T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CD4^(+)T细胞相关因子[IFN-γ、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注射部位皮肤正常,未见皮损及红斑,病理显示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红斑程度评分及红斑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显示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可见深层结缔组织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荆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红斑程度评分及红斑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炎性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少;加味荆芩汤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细胞浸�
杨瑾赵丽娟伍迪张旭叶建州
关键词:玫瑰痤疮免疫反应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诱发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女,35岁,躯干、四肢红斑、结节伴瘙痒6年,加重10d。患者发病前有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史,入院症见全身泛发丘疹、结节,伴高热,嗜酸性粒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组织病理示:表皮不规则增生肥厚,真皮中浅层血管内及周围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王金容杨瑾黄虹伍迪杨雪松欧阳晓勇叶建州张佩莲
关键词:疫苗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大疱性类天疱疮中医诊疗古今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为重症皮肤病。目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存在各种禁忌症并常带来较多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积极探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辅助治疗该病有着重要临床意义。随着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中医药内治法、外治法、中成药等有了进一步发展。笔者将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医古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王金容杨雪松张佩莲杨瑾欧阳晓勇叶建州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中医药辨证论治
桑菊饮在皮肤科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桑菊饮首见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原为治风温初起而设,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化裁治疗因风热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所引起的皮肤科疾患,疗效显著。
杨瑾
关键词:桑菊饮皮肤科应用
体外超声辅助吸脂术结合隆颏术在面部轮廓塑形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体外超声辅助吸脂术或结合隆颏术在面部轮廓塑形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应用美国WELLS JOHN公司SILBERG E.U.A.TM体外超声乳化吸脂系统辅助行吸脂术120例...
赵文斌伍迪杨瑾宴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