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军 作品数:103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电气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高性能介观结构碳基储能材料 高效的能源转化与存储是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关键之一是创制高性能电极材料。以纳米结构单元按照一定方式组装而成的介观结构能源材料既具有纳米结构基元的"纳米效应",又具有一系列的"集合效应",如纳米结构基元大大... 王喜章 吴强 杨立军 胡征关键词:介观结构 超级电容器 一种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直链型二羧酸二钠盐或共轭型多羧酸钠盐增大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的层间距,从而实现改善OH<Sup>‑</Sup>层间扩散动力学,得到电极材料。根据... 赵杰 吴强 杨立军 王喜章 胡征文献传递 热解聚苯胺/碳纳米笼复合物制备氮掺杂碳材料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将含氮聚合物聚苯胺(PANI)均匀地担载到具有大比表面积、多级孔结构和高导电性的3D碳纳米笼(CNC)表面,再热解PANI制得了N掺杂位富集于表面、且具有优良导电性的碳基纳米材料.通过改变热解温度和前驱物中PANI的含量,对热解产物的表面N含量和导电性进行了调控.优化得到的NCNC-2-900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性能,其起始电位高(-46 m V vs Ag/Ag Cl),明显优于体相N掺杂的CNC(-105 m V),且稳定性好(运行10 h后仍保留96%活性).该结果表明在保持良好导电性的同时增加表面N掺杂位是提高碳基材料ORR活性的有效途径. 许智慧 沈丽明 吴强 孙涛 徐宇洋 黎聃勤 杜玲玉 杨立军 王喜章 胡征关键词:氮掺杂 氧还原 InxAl1-xN一维纳米结构的形貌及成分调控 三元合金氮化物在光电子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1],其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成分调变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原因在于氮化物的晶格不匹配容易使产物出现相分离,难以得到成分均匀的合金氮化物。文献已报道InxGa1-xN一维纳米材料... 杜玲玉 吴强 杨立军 王喜章 胡征关键词:一维纳米结构 化学气相沉积 蒸气压 文献传递 一种多级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还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模板剂、表面修饰剂和极性溶剂混合,得到基体材料;在所述基体材料表面原位生长金属有机化合物,得... 陈轶群 张俊茹 吴强 王喜章 杨立军 胡征一种限阈型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限阈型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费托合成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限阈型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包括碳基纳米笼、铁基纳米颗粒,所述铁基纳米颗粒被限阈在碳基纳米笼的笼腔内。在本发明中,铁基纳米颗粒作为... 卓欧 刘萌 高福杰 王喜章 吴强 杨立军 胡征文献传递 硫掺杂碳纳米笼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以噻吩和苯为硫源和碳源、以MgO为模板,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得了硫掺杂碳纳米笼,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丰富和石墨化程度较好等特点.通过改变噻吩的用量可在0~3.45 at%范围内调变其硫掺杂量.系统考察了硫的掺杂量对于碳纳米笼氧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含量为0.84 at%的SCNCs具有最佳的氧还原性能,随着硫掺杂量增多其氧还原性能逐渐变差,当硫的掺杂量高于1.61 at%时甚至不如未掺杂的碳纳米笼.这对于通过调变掺杂元素种类、含量及掺杂构型优化碳基无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具有参考价值. 王立伟 冯瑞 夏婧竹 陈盛 吴强 杨立军 王喜章 胡征关键词:硫掺杂 氧还原 燃料电池 碳基纳米笼负载高熵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基纳米笼负载高熵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属于碱性条件下电解制氢技术领域。本申请利用微波法高效制备而成的双功能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两部分,载体为碳基纳米笼,活性组分是由不少于五种金属组分构成的高熵合金... 江杰涛 许冯飞 沈桢 王喜章 吴强 杨立军 胡征相平衡主导的气-液-固生长机理:进一步的证据 纳米材料的预测和设计是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长期梦想,该梦想的实现有赖于对生长机理的深刻理解。基于前期研究中揭示的相平衡主导的气-液-固(VLS)生长机理[1],我们成功地预测了在11331638°C温区内通过氮化Al69... 张永亮 蔡跃进 吴强 杨立军 王喜章 胡征关键词:相平衡 文献传递 钴取代多金属氧酸盐作为可溶性介质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2023年 锂硫电池(LSB)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及环境友好等特点,是前景光明的下一代高能量二次电池,目前面临着可溶性多硫化锂(Li_(2)S_(n),8≥n>2)的穿梭效应以及S_(8)↔Li_(2)S转化反应的极化效应等挑战性问题.以钴取代多金属氧酸盐(Cobalt-substituted polyoxometalates,Co-POMs)作为可溶性介质,通过化学吸附使可溶性多硫化锂“固化”,通过催化作用促进S_(8)↔Li2S的转化反应,有效抑制了穿梭与极化效应,从而提升了LSB性能.添加Co-POMs的LSB在2A·g^(-1)下循环400圈后仍具有565mAh·g^(-1)的比容量,库伦效率接近100%,在5 A·g^(-1)的倍率测试下展现出518 mAh·g^(-1)的放电比容量,优于添加了四丁基铵-POMs的LSB,远优于没添加可溶性介质的LSB.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兼具吸附和催化功能的量子点可溶性介质提升LSB性能的新策略. 李子奇 刘力玮 毛承晖 周常楷 夏旻祺 沈桢 郭月 吴强 王喜章 杨立军 胡征关键词:锂硫电池 化学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