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龙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蛋白置换液替代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被引量:5
- 1999年
- 我们曾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血浆作为置换液可能会引起丙型或乙型等肝炎病毒的感染。自1996年2月至1998年3月,我们探索以白蛋白替代血浆置换治疗29例难治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杨金龙郑水根夏子禹
- 关键词: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血浆转换
- 白蛋白替代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02年
- 杨金龙郑水根游龙英卢培黄秋芳漏德宝
- 关键词:白蛋白血浆置换高胆红素血症疗效
- 华蟾素与阿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比较被引量:8
- 1997年
- 目的:比较华蟾素与阿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7例,分华蟾素治疗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2±s8a)用华蟾素20mL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缓滴,qd。阿昔洛韦对照组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7±7a)用阿昔洛韦750mg溶于复方氯化钠液500mL中静脉缓滴,qd,疗程均为30d。结果:2组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方面效果均显著,华蟾素组与阿昔洛韦组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43%和43%,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39%和36%,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阿昔洛韦相似。
- 匡云山杨金龙吕萍郑水根
- 关键词:蟾蜍华蟾素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与外周血CD4 T细胞增殖反应
- 2009年
- 韩永年杨金龙卢培汤群郑水根朱玮游龙英
- 关键词:T细胞增殖反应慢性乙型肝炎CD4外周血免疫应答能力IFN-Α
- 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1996年
- 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45例临床分析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杨金龙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乃肝硬化腹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们收治了166例肝硬化腹水...
- 杨金龙
- 关键词:活动性肝硬变并发症腹膜炎
- 猪苓多糖合并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7
- 1995年
- 猪苓多糖合并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杨金龙应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江苏省连云港东风制药厂生产)合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20例,并设单用猪苓多糖治疗20例作对照,现将40例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40例慢乙...
- 杨金龙
- 关键词:乙型肝炎猪苓多糖乙肝疫苗
- 阿昔洛韦与垂盆草治疗乙型肝炎的比较被引量:6
- 1994年
- 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33±s6a),750mg,qd,共1mo。另2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35±7a),口服垂盆草冲剂为对照,10g,tid,共1mo。结果:HBeAg阴转率,前者为45%,后者为0(P<0.01);ALT复常率,前者为79%,后者为70%(P>0.05)。
- 杨金龙匡云山荣雅秋吕萍郑水根
- 关键词:乙型肝炎垂盆草
- 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干扰素α/β受体的表达被引量:11
- 2004年
- 汤群杨金龙何生松
- 关键词:HBV感染慢性肝病外周血单核细胞
- 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赛若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设治疗组62例,男性5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1±9岁;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赛若金300万u,肌注,隔日一次,连用4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32例,男性21例...
- 杨金龙郑水根夏子禹
- 文献传递
-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基因对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RB1和 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是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易感性及干扰素 (IFN)抗HBV治疗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检测上海地区 6 9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HLA DRB1和 DQB1等位基因以及 2 0 0名健康准骨髓捐献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其中 32例接受α 1b干扰素治疗 2 4周。结果 CHB患者HLA DRB1 0 6和 DRB1 0 8等位基因的频度高于健康人 (2 .17%对 0 % ,RR =3.96 3,95 %CI :3.4 2 5~ 4 .5 85 ,P =0 .0 17;11.5 9%对 5 .5 0 % ,RR=2 .2 5 3,95 %CI:1.14 7~ 4 .4 2 8,P =0 .0 2 1) ;而DRB1 0 7等位基因的频度则低于健康人 (2 .90 %对 7.75 % ,RR=0 .35 5 ,95 %CI:0 .12 3~ 1.0 2 5 ,P =0 .0 4 7)。IFN治疗的患者中 ,10例应答者DRB1 14等位基因频度高于 2 2例非应答者 (2 0 .0 %对 2 .3% ,RR =10 .75 0 ,95 %CI :1.116~ 10 3.5 5 8,P =0 .0 30 ) ;而DQB1 0 7分布则相反(10 .0 %对 38.6 % ,RR =0 .176 ,95 %CI :0 .0 36~ 0 .85 6 ,P =0 .0 2 2 )。结论 HLA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上海地区人群HBV的易感性和IFN抗HBV治疗有关。与其他HLA DRB1等位基因比较 ,HLA DRB1 0 6和 DRB1 0 8可能与HBV易感性有关 ,而HLA DRB1 0 7则相反 ,?
- 韩永年杨金龙郑水根汤群游龙英张工梁杨影
-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