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6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学
  • 6篇文化
  • 5篇文艺
  • 3篇心理
  • 3篇艺术
  • 3篇审美
  • 3篇国文
  • 2篇心理结构
  • 2篇知识分子
  • 2篇中国文学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工作
  • 2篇社会科学工作...
  • 2篇文艺学
  • 2篇写作
  • 2篇美学
  • 2篇命题
  • 2篇国文学
  • 1篇刀锋

机构

  • 18篇厦门大学
  • 2篇集美大学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作者

  • 18篇林兴宅
  • 1篇朱水涌
  • 1篇陈家春
  • 1篇夏敏
  • 1篇王诺
  • 1篇丹娅
  • 1篇赖干坚
  • 1篇蔡厚示

传媒

  • 3篇东南学术
  • 3篇粤海风
  • 2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南方文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写作(中)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科学要走向社会
1996年
林兴宅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科学工作者走向社会市民社会中介组织第一生产力
闽文化研究的新收获──简评何绵山新著《闽文化概论》被引量:1
1997年
林兴宅连诚谦
关键词:闽文化文化概论地域文化研究新著传统文化习俗
旧文艺学体系的哲学反思被引量:3
1995年
三十多年来文艺战线的风云变幻昭示着一种令人困惑迷乱的局面:各种具体的文艺主张不管它们的对立多么尖锐,一概都是从一个共同的理论前提出发,它们都毫无例外引经据典,证明自己的主张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解释.比如,写真实和写本质、干预生活和干预灵魂、题材决定论与反题材决定论、英雄典型论与中间人物论、现实主义主流论与现实主义深化论等等都毫无例外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到最初的根据.“文艺从属于政治,从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政治标准第一”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不合适的提法不正是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吗?我们甚至应该承认,那些极左的文艺主张也是从解放以后我们确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顺理成章推导出来的.生活中美丑并生,理论上真理与谬误杂陈,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各种本质迥异的理论主张全部归附于同一个理论前提,这却是意识形态大一统的产物,同时也表明争论各方思维方法惊人的相似.今天,我们必须在哲学方法上认真地、系统地清理一下建国以后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得失.
林兴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文学概论》文学本质论
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1994年
文学文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林兴宅,洪申我1985至1986年,中国文艺界曾兴起过一阵“文化热”。事情首先是由一批青年作家的“寻根文学”创作发起的;尔后,文艺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投入了这场文化大讨论。热潮虽已过去一段时间,影响却至今犹存。讨论的结果,在文学...
林兴宅洪申我
关键词:文学文化学
文化散文的独特魅力——由曾纪鑫《历史的刀锋》谈开被引量:1
2007年
  散文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正宗文学体裁之一,但是理论界对散文的研究,其广度和深度远不及诗歌和小说,尤其是对散文的文学性重视不够.……
林兴宅
关键词:文化散文历史感抒情散文抒情性散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学被引量:3
2002年
中国文学面临的冲击林兴宅:我们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受到三次冲击。第一次是市场化或者叫商品化的冲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学边缘化,整个中心转移了,企业家充当了社会主流角色,文学退到社会的边缘再一个变化就是文学和商品的实现连在一起,精品文学慢慢失去社会的关注,而一些流行的、时尚的文学作品地位却在上升。
林兴宅朱水涌王诺夏敏王予霞吴尔芬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文学文学艺术文化全球化个人化写作文学边缘化
"神韵说"之系统观被引量:1
1990年
神韵说,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著名的理论命题,就其精神内核而言,大致可以包括诸如韵味、趣味、兴趣、神韵之类的概念(当然,仔细分辨,各概念内涵仍有差异).这是一个曾经令理论家们相当困惑的问题.许多人试图从理论上对它进行阐释,然而结局每每不尽人意.鲁枢元同志曾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概括出"神韵说"的三个特性:1、它是一种形质之外而又超越形质的东西;2、它是一种语言之外而又超越语言的东西;3、它是一种具有双重意义的无限("有"与"无"的无限),它的存在方式与观照主体密切相关.(参见鲁枢元《"神韵说"与"文学格式塔"》,《文学评论》1987年第三期.)应该说,鲁枢元对"神韵说"的概括是比较准确的,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诸如"超然象外,得其环中"、"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古人论述之精要.
林兴宅洪申我
关键词:神韵说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命题超越语言精神内核语言形象
文化转基因:从和而不同说起
2012年
一、"和"的内涵——中西观念形态的差异林兴宅(以下简称"林"):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当前的文化转换中,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它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等诸多层面。我想。
林兴宅陈家春
关键词:普世价值世界观文化转型政治制度文化观念
文艺批评的主体性与自律性被引量:1
1991年
批评是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点轻慢。然而仔细揣摩,倒又觉得传统的答案过于刻板,难尽人意。但是,这却是一个关系到批评品格的重要问题,不容你无视。随着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扩展,一批新的文学批评命题产生了:批评即选择;批评乃是审美反应的阐释;我所评论的就是我……等等。一时间,各种观点流传迅速,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确给批评界注入了一股活泼的生机。新命题的核心,有这么两层最重要的内涵:目标的选择和主体的重建。我们曾过分拥挤地将注意中心集中在若干文学现象上,试图用儿条权威性的论述去构造大一统的规范化批评。这种努力在一定时期会取得相当积极的成果,但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施行却使它变成喋喋不休的说教或繁琐重复的论争。我们走过的批评道路已经留下许多教训,当我们还缺乏自觉意识时,旧日的错误又变为惰性力量而产生批评本身的自同性,成为发展的障碍。新命题恰恰是对批评本身自囿性的冲击,所以它的的确确是批评的进步。
林兴宅洪申我
关键词:文学批评批评家文学现象命题
文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3年
现在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观念的碰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随着新时期文学角色的大转变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文学也面临着新际遇的挑战。面对挑战,文学及文学工作者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我地位及功用,这是本刊文学专题笔谈的主题。本刊连续刊载“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文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是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新时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种思考必将更加深刻,本刊编辑部欢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继续参加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赖干坚蔡厚示王光明丹娅林兴宅
关键词:文学地位新时期文学审美情趣中文系中国知识分子文学创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