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施峰
-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附11例报告)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评价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采用介入断流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的压力、门静脉的内径及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以判定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即时止血率均为100%;胃冠状静脉栓塞前、胃冠状静脉栓塞后和脾动脉栓塞后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7.24±4.02)、(40.38±4.15)和(26.33±4.14)cmH2O.胃冠状静脉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P=0.088);脾动脉栓塞后与胃冠状静脉栓塞前门静脉压力比较,(P〈0.001);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B超测量的门静脉内径为:(1.39±0.16)cm、(1.39±0.15)cm,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比较,(P=0.97);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的血小板数为:(59.36±16.91)×10^9/L、(173.64±55.47)×10^9/L,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比较,(P〈0.001)。结论介入断流术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即时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并逐步改善外周血情况。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魏鼎泰黄辉黄小民林施峰辛勇通叶建安陈幼英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介入断流术栓塞放射学
- 不同栓塞剂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评价不同栓塞剂聚乙烯醇、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栓塞治疗的疗效,以选择合适的栓塞剂。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采用聚乙烯醇、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并用B超、CT或MRI进行随访观察以判定疗效。结果采用聚乙烯醇栓塞的血管瘤大小没有改变,甚至增大,而用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的血管瘤均明显缩小,甚至消失。结论在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栓塞治疗时,液体栓塞剂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疗效优于固体栓塞剂聚乙烯醇。
- 魏鼎泰林施峰辛勇通叶建安陈幼英
- 关键词:肝脏血管瘤栓塞疗效
- 睡眠障碍对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程度对清晨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于宁德市医院初次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6例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分为高血压无睡眠障碍组(172例)和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组(84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组中根据睡眠障碍程度分为轻度睡眠障碍组(37例)、中度睡眠障碍组(24例)、重度睡眠障碍组(23例),应用动态血压测量评估清晨血压。结果: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2.8%;睡眠障碍组患者清晨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亚组比较中,重度睡眠障碍组清晨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中度及轻度睡眠障碍组(P<0.05);两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清晨血压水平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 quality index,PSQI)积分成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睡眠障碍程度影响清晨血压水平,清晨血压可随着睡眠障碍程度加重而升高,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应重视睡眠质量的改善。
- 黄丽娟叶林峰朱绍亨罗瑞英林施峰
- 关键词:睡眠障碍清晨血压高血压病
- 不同长度超滑泥鳅导丝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1.8 m长及2.6 m长超滑泥鳅导丝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TRI)诊疗中效果。方法入选我院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脉PTCA及PCI术患者1 08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应用1.8 m泥鳅导丝组,B组为应用2.6 m泥鳅导丝组。通过对比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急诊患者门球时间来评估两者优劣。结果 B组在手术持续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短于A组,并发症少,尤其发生前臂血肿减少;急诊患者门球时间稍有缩短。结论 2.6 m超滑泥鳅导丝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中优于1.8 m超滑泥鳅导丝。
- 占德进罗瑞英林施峰曾玉玲杨尚磊林英娜
- 关键词:冠脉介入并发症
- 血管内放射治疗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 魏鼎泰贺能树辛勇通林施峰
- 一、主要内容:该研究应用32P液体灌注球囊近距离照射血管成形术后的兔髂血管模型,观察被照射血管段的吸收剂量分布及生物效应,探讨放射治疗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①建立血管腔内近距离照射治疗的模型。该模型采用的32P球囊源...
- 关键词:
- 关键词:再狭窄
-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头颈部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头颈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41例头颈部疾病患者进行DSA检查,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结果12例鼻出血栓塞后即刻无活动性出血,随访6~12个月未再复发;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后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1例外伤动脉出血栓塞后即刻止血,无复发;14例血管畸形栓塞后随访6~12个月,明显好转3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姑息性治疗后存活时间2年以上者3例。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头颈部疾病安全、有效。
- 辛勇通魏鼎泰林施峰叶建安陈幼英
- 关键词:栓塞术颈外动脉鼻咽纤维血管瘤血管畸形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NSTE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 NT-pro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GRACE)评分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0月连续入选在宁德市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ANSTEMI患者156例,根据入院时GRACE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组( GRACE评分<85分)48例、中危组( GRACE评分为85~133分)51例、高危组( GRACE评分>133分)57例。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Dimension自动检测仪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GRACE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439(134~915) ng/L,中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886(234~2488) ng/L,高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中位水平为2320(278~10442) ng/L,高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中危组>低危组( P <0.05)。 NT-proBNP取以10为底的对数( lg )转换为lgNT-proBNP后与GRACE评分做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gNT-proBNP与 GRACE 评分呈正相关( r =0.52, P <0.05)。结论AN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快速筛查高危ANSTEMI患者及评估其预后。
- 黄丽娟林施峰罗瑞英
- 关键词: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应对体会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应对处理方法。方法发病在6h以内或12h内仍有持续胸痛的126名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搜集患者的临床、造影资料。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级两项结果 ,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的差异,分析患者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抽吸导管及腺苷、替罗非班药物应用的效果。结果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为12.7%。无复流组:症状至PCI时间P值<0.05、病变长度P值<0.05、血栓负荷P值<0.05、术前TIMI血流分级P值<0.05。16例无复流患者术中予以抽吸导管及腺苷、替罗非班药物冠脉内应用。16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6.3%。结论无复流现象是STEMI患者PCI治疗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症状至PCI时间、病变长度、血栓负荷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等因素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术中血栓抽吸、腺苷、替罗非班应用有一定的疗效。
- 林施峰高峰林杰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
- 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急诊动脉大出血26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在急诊动脉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造影表现以及操作技术要点。方法对26例急诊动脉大出血患者进行DSA(血管造影)检查行超选择血管栓塞治疗。结果26例急诊动脉大出血患者插管栓塞成功率达100%;26例患者急诊栓塞术后均止血成功。术后接受2~12个月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急诊动脉大出血安全、有效。
- 林施峰魏鼎泰辛勇通叶建安陈幼英
- 关键词:大出血超选择动脉栓塞血管造影
- 不同动脉入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不同动脉入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4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89例,对比观察两组的术中情况、PCI治疗成功率、术后血管情况、局部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无严重局部出血性并发症,股动脉组有3例(3%,3/89)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4)vs.3%(3/89),P<0.05]。局部血肿发生率股动脉和桡动脉组分别为1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12/89)vs.1.0%(1/104),P<0.05]。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比股动脉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d vs.(13±7)d,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时,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安全、有效,是可行的。
- 罗瑞英高峰朱绍亨林施峰占德进林杰张彦
- 关键词:心肌梗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