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0)、(1-42)[Aβ(1-40)、Aβ(1-42)]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分为前列地尔组及对照组各42例,前列地尔组给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d,每日1次,共治疗14天;对照组不使用前列地尔,其他治疗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和28天测定静脉血Aβ(1-40)、Aβ(1-42)水平并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清Aβ(1-40)、Aβ(1-42)及Aβ(1-40)/Aβ(1-4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28天,前列地尔组Aβ(1-40)及Aβ(1-40)/Aβ(1β-42)比值逐步降低(P<0.001),Aβ(1-42)于治疗后14天升高(P<0.05)。对照组Aβ(1-40)和Aβ(1-42)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前列地尔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后血清Aβ(1-40)水平,降低血清Aβ(1-40)/Aβ(1-42)比值。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 周永林森赵连东
- 关键词:脑梗死前列地尔
- 苯妥英钠对脑卒中患者血清HDL-c水平及卒中复发率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对脑卒中患者血清HDL-c水平及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苯妥英钠治疗组及同期3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常规予以降血压及抗血小板治疗,苯妥英钠治疗组:苯妥英钠0.1 Bid,6个月后改为0.1qd,随访两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检测HDL-c水平,比较两组脑卒中复发率和HDL-c水平变化。结果苯妥英钠治疗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六个月后血清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随访两年,苯妥英钠治疗组6个月后HDL-C仍维持在一较高水平,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苯妥英钠能提高血清HDL-c水平,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 赵颖赵连东王增军林森卢玉振
- 关键词:苯妥英钠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高密度脂蛋白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规律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以依拉达奉30mg加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0天。同时加用东菱迪芙按隔天10U,5U,5U加NS250ml静脉滴注及葛根素活血化淤等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依达拉奉外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ml,1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治疗21天后ESS增分率和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OD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1天后治疗组、对照组的ESS增分率分别为58.9±27.8、36.8±23.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ADL增分率分别为63.4±33.6、30.4±31.8,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依达拉奉清除脑缺血过多产生的自由基,减少SOD的消耗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 周永林森赵连东
- 关键词:依达拉奉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S100B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B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索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益处。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Ⅰ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Ⅱ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其余治疗均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检测患者血清hs-CRP和S100B水平,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hs-CRP水平下降均不明显(P>0.05)。治疗组S100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S100B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hs-CRP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血清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S100B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对照Ⅰ组S100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Ⅱ组S100B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相对20 mg/d、1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40 mg/d的剂量可更明显降低hs-CRP、S100B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
- 周永林森赵连东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敏C反应蛋白S100B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