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下肢
  • 2篇动脉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下肢动脉
  • 2篇下肢动脉成像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造影术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下肢动脉病
  • 1篇下肢动脉病变

机构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3篇林涛
  • 3篇余强
  • 3篇孙明华
  • 2篇王韶颖
  • 2篇范新东
  • 1篇罗济程
  • 1篇韩永顺
  • 1篇李开成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6排螺旋CT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李开成余强孙明华林涛韩永顺罗济程
关键词: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 对44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螺旋CT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mm,重叠50%。对比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2.5-3ml/s,Smartprep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4-35s。对全部重建图像行MIP,VR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其中6例同期进行了DSA检查,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44例可疑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在CTA上得以清晰显示。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36例,动静脉畸形2例,髂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3例未见异常。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36例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髂总动脉狭窄5例,闭塞4例;髂内外动脉狭窄7例,闭塞7例;股动脉狭窄14例,闭塞19例;腘动脉狭窄5例,闭塞12例;小腿动脉狭窄17例,闭塞20例。29例显示管壁钙化。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的14例中,敏感性92.9%,特异性100%,准确性92.9%。 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病变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孙明华王韶颖林涛余强范新东
关键词: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下肢动脉成像下肢动脉病变
16层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1
2004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51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2.5mm,重叠50%,造影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2.5~3ml/s,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5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表面阴影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观察,并对图像进行评价,51例中6例行DSA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为5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2例,股月国动脉型18例,小腿动脉型8例,广泛型18例。3例未见异常。病变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行DSA检查和手术的17例中,16例和MSCTA结果吻合。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并可以作出合适分型,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孙明华林涛王韶颖范新东余强
关键词:16层CT血管造影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造影术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