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潇哲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自体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移植后
  • 2篇自体神经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汉族
  • 2篇大鼠脊髓
  • 2篇大鼠脊髓损伤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退行...
  • 1篇隐性失血
  • 1篇荧光

机构

  • 3篇福建省级机关...
  • 3篇福建卫生职业...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7篇林潇哲
  • 5篇徐光辉
  • 2篇郑冰
  • 2篇徐杰
  • 2篇刘文革
  • 1篇张海参
  • 1篇施伟
  • 1篇柯斌
  • 1篇焦海山
  • 1篇王晓冬
  • 1篇姚健
  • 1篇田竑
  • 1篇廖张刚
  • 1篇陈文胜

传媒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鼠脊髓损伤进行自体神经移植后的光镜观察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使用自体腓肠神经组织移植修复后的病理变化。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自体腓肠神经移植组和非移植组各18例。两组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4周后移植组利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段,非移植组仅暴露切口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4、6、8周在光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腓肠神经再生状况。结果非移植组脊髓损伤段退化、变性,可见囊性空腔及瘢痕。移植组术后4周损伤区脊髓与移植物呈非紧密结合;术后6周融合良好;术后8周见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段与远端脊髓有机融合。与非移植组各组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移植物不仅良好存活,而且促进受损脊髓轴突再生。
林潇哲刘文革陈上卫徐光辉
关键词:脊髓损伤自体神经
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期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期限,观察自体神经移植对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切除大鼠左侧部分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缺损模型。神经损伤后1、3、6个月用对侧自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作为A1、B1、C1组,不予修复作为对照A2、B2、C2组。术后每周观察步态、足趾皮肤及腿部肌肉的变化。第2次术后3个月,进行电生理检查、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示踪、腓肠肌Masson染色、再生神经亮绿-变色酸2R-磷钨酸法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神经损伤后各组大鼠均有足部溃疡、跛行等失神经表现,修复术后2个月,A1、B1组溃疡愈合,跛行改善,其余各组仍有溃疡、跛行。修复术后3个月,A1、B1、C1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21.84±6.74)、(20.02±4.17)、(16.09±8.21)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potential,CAMP)波幅分别为(12.68±4.38)、(9.20±3.43)、(1.22±0.39)mV,A1、B1组与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C2组未记录到CAMP。FG逆行示踪观察,A1组阳性细胞最多,胞体较大,B1组居中,C1组阳性细胞最少,胞体最小。腓肠肌Masson染色示A1、B1组腓肠肌纤维形态接近正常,C1、A2、B2、C2组肌纤维明显萎缩。A1、B1、C1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40.73±118.46)、(299.88±119.75)和(54.33±53.43)μm2,A2、B2、C2组为(78.60±51.38)、(65.62±25.36)和(40.93±28.22)μm2。A1、B1组与C1、A2、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形态观察,A1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直径粗,髓鞘厚;B1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形态与A1组相似;C1组中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少,纤维细,髓鞘薄;A2、B2、C2组则仅见SC及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自体神经移植能不同程度修复缺损1个月和3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但对缺损6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修复作用不�
姚健林潇哲田竑施伟焦海山王晓冬
关键词:陈旧性损伤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移植
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I多态性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布特点。方法抽取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79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PCR-RFLP)测定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有两种基因型,TT、Tt两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1.01%、18.99%。T等位基因频率占90.51%,t等位基因频率占9.49%。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87,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分布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为种族差异及环境因素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徐光辉徐杰郑冰杨晟兴林潇哲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等位基因基因频率
大鼠脊髓损伤进行自体神经移植后荧光金逆行示踪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使用自体腓肠神经组织移植修复后的荧光金逆行示踪变化。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自体腓肠神经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两组,每组各18例。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4周后,移植组利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段,非移植组仅暴露切口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4、6、8周,行荧光金(fluoro gold,FG)逆行示踪了解脊髓损伤轴浆运输恢复情况。结果移植组术后4周,FG阳性标记神经元稀少;移植术后6周,FG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移植术后8周,FG阳性细胞密集。与非移植组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存活良好并促进脊髓损伤段轴浆运输功能恢复。
林潇哲刘文革丁铭廖张刚徐光辉
关键词:脊髓损伤自体神经荧光金
支架置入后不同时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支架置入后不同时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进行支架置入术后的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实施支架置入治疗后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在确定接触梗阻,纠正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后,对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A组(n=33)为支架置入术后2~6 d进行腹腔镜手术,B组(n=42)为支架置入术后7~11 d进行腹腔镜手术,C组(n=30)为支架置入术后12 d之后进行手术,对比3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期手术率,通过门诊或电话的形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23年2月。结果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组及C组相比,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二期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截止随访终点,并完成了随访工作,无失访病例。A组、B组、C组平均生存期及1年短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后择期行腹腔镜手术选择术后2~6 d进行的术后恢复指标表现更好,且该手术操作方式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二期手术率,安全性较好,但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在短期预后方面并未发现存在突出的临床优势。
柯斌林潇哲陈文胜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梗阻性结直肠癌
福建地区汉族人群VDR基因TaqⅠ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多态性与福建地区汉族人群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PCR-RFLP)对78例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DD)(腰椎DDD组)及79例非腰椎DDD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VDR基因TaqⅠ多态性检测,分析2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研究其中小于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腰椎DDD组基因型分布:TT 96.2%(75/78),Tt 3.8%(3/78);对照组TT 81.0%(64/79),Tt 19.0%(15/79)。其中TT基因型分布在2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DDD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分别为98.1%(153/156)和90.5%(143/158),t分别为1.9%(3/156)和9.5%(1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TaqⅠ多态性与福建地区汉族人群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有一定关系。
徐光辉徐杰郑冰杨晟兴林潇哲
关键词:VDR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汉族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分析被引量:36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隐性失血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4—2015-04采用PFNA治疗73例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计算其隐性失血量,比较并分析年龄差别(≥80岁、<80岁)、性别、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等情况下隐性失血量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PFNA术后失血总量平均为877 ml,隐性失血量为(753±88)ml,显性失血量为(122±14)ml。隐性失血是围手术期失血主要因素。年龄分层、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的PFN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9,P=0.014;t=2.330,P=0.011),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8,P=0.230)。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其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是术后贫血的主要因素。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者更易出现大量隐性失血,需加以重视。
徐光辉张海参杨晟兴林潇哲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