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炜鹏
- 作品数:27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玉林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定向越野比赛的供能方式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从生理学能量供应特点的角度出发,对2006年全国定向冠军赛男子冠军成绩和2008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精英组、高校组、高中组的比赛距离、比赛用时、检查点分段距离的分段用时特点与人体运动供能方式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对体能类耐力主导项目的体能特点与定向运动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我国定向越野比赛的体能供能方式表现特征,为定向越野的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 林炜鹏欧剑
- 培养小学生学习乒乓球兴趣的策略与办法探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完善的当下,我国教育工作更加注重文体教育,阳光体育正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乒乓球是我国国球,并且对于运动硬件设施、运动环境的要求较低,具备简单性、轻便行、灵活性、低成本性,非常适合我国国情。作为国球,乒乓球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一代又一代群众的体育热情。本文将针对培养小学生学习乒乓球兴趣的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培养小学生学习乒乓球兴趣的策略与办法。
- 黄艳兰林炜鹏
- 关键词:乒乓球
- 玉林师院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初探被引量:4
- 2004年
-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参观访问、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制订适应学分制管理的选课与排课方案、新教学大纲、教学常规,构建了玉林师院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并通过实施检验了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张强林炜鹏蒙祖兵
-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
- 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效益被引量:2
- 2009年
- 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来阐述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可能获得的心理效益,并以此证明体育运动是促使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 林炜鹏
- 关键词:残疾人自卑感体育运动个体心理学
- 浅谈玉林师范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
- 2004年
- 从体育课程的性质、指导思想、总目标、设置与结构、内容确定原则、成绩考核与评价、学习与管理规定等几个方面对修订后的大纲进行了介绍,使其更符合新《纲要》的要求。
- 林炜鹏蒙祖兵张强
- 玉林师院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探讨被引量:1
- 2004年
-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在内容上、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新理念、新思路,提出我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途径和办法。
- 蒙祖兵林炜鹏张强
- 关键词:体育课程
- 分层教学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乒乓球运动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运动,在运动中需要通过调整身体姿态以及攻防转换、战术调整来获取胜利,对于运动者的技术能力与乒乓球意识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在高校教学中,由于对于乒乓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低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差。分层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行分层,具有针对性的对其提出教学方案。本文分析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促进分层教学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措施。
- 林炜鹏黄翔
- 关键词:分层教学乒乓球
- 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工作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选择能够反映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的体育学和心理学核心刊物作为对象,通过对1998-2007年发表的有关运动心理学的文章进行了分析,共搜索到实证研究论文659篇。结果发现:体育心理学研究仍显薄弱,定量研究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性研究范式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加强本土化研究,竞技运动心理学应坚持个案研究。深化对质性研究的认识,整合"定量"与"质性"两种范式,是今后运动心理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 林炜鹏洪晓彬邓丽星
-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研究
-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体育创新教学初探被引量:5
- 2009年
- 未来的教育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怎样创新体育教学,真正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教学放到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上,是值得推敲的。但是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满足客体对象的层次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努力,必然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 林炜鹏
-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创新教学教育目标德智体美
- “互联网+体育”背景下高校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体育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也走向全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实施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力求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使用,开办特色体育课程,实现特色体育文化建设,培育校园精神文化。本文通过对特色体育课程界定、特色体育文化内涵、特色体育文化特征的阐述,探究“互联网+体育”背景下特色体育文化的建设策略,打造高校体育文化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
- 林炜鹏
-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