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桑卫国

作品数:171 被引量:2,04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45篇生物学
  • 4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5篇化学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入侵
  • 15篇生态系统
  • 13篇植物
  • 12篇生态
  • 12篇暖温带
  • 12篇温带
  • 10篇落叶阔叶
  • 10篇阔叶
  • 9篇物种
  • 8篇群落
  • 8篇外来入侵
  • 8篇落叶阔叶林
  • 8篇阔叶林
  • 7篇入侵种
  • 7篇生物入侵
  • 7篇食品
  • 7篇气候
  • 7篇侵种
  • 6篇英文
  • 6篇暖温带落叶阔...

机构

  • 73篇中国科学院植...
  • 64篇宁波大学
  • 37篇中央民族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浙江海洋学院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北京市园林绿...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中国国际贸易...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浙江医药高等...
  • 2篇伦敦大学学院
  • 2篇中国21世纪...

作者

  • 171篇桑卫国
  • 18篇马克平
  • 10篇董明敏
  • 10篇苏宏新
  • 8篇冯金朝
  • 8篇薛达元
  • 7篇刘海丰
  • 7篇陈灵芝
  • 6篇魏伟
  • 6篇陆兆华
  • 6篇白帆
  • 6篇吴汉民
  • 5篇周湘池
  • 5篇吴辉辉
  • 5篇王顺忠
  • 4篇陈峻崎
  • 4篇王兵
  • 4篇余新晓
  • 4篇彭羽
  • 4篇罗红宇

传媒

  • 19篇植物生态学报
  • 14篇生态学报
  • 10篇生物多样性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宁波大学学报...
  • 5篇食品科技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生态科学
  • 4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Journa...
  • 3篇水产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东海海洋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Acta B...
  • 2篇生态经济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少数民族中的生态学智慧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危机爆发。森林、草场沙化,河流、湖泊干涸,沙尘暴肆虐……这些生态危机都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而生态智慧是寻找人类与环境的平衡,从我们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来看,他们留给...
王明桑卫国
超临界CO_2萃取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的工艺优化及其主要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CE)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的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提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动态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作为变量,以香榧假种皮提取物得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根据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对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的优化工艺为:粉碎度40目,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动态萃取时间2.5 h、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4 MPa,在此条件下提取物平均提取率为(22.12±0.09)%。经过GC-MS检测分析,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二萜类物质,其次为羧酸、酯类、倍半萜类和单萜类物质。
于勇杰韩琴倪穗邬玉芬桑卫国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响应面法
赤魟软骨粘多糖制备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介绍了国内外软骨多糖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对3种提取工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稀碱法的总多糖含量及产率最高,此最佳工艺过程: 原料(鱼骨粉)→浸泡→离心→抽提→离心→酶解→离心→乙醇脱水→产品(鱼多糖
吴辉辉桑卫国罗红宇
关键词:粘多糖浓盐法
文献传递
浙江秀山海泥水溶体系的抗氧化性能和美白功效研究
2009年
采集浙江舟山秀山的滩涂海泥,通过水浸提、离心沉降处理得到水溶相体系海泥提取液,按照20%(体积分数)加入到抗氧化性能和美白功效的评价体系中,采用BCS-Trolox法测定体系的总抗氧化性能;采用酪氨酸酶法评价体系的美白功效,以熊果苷溶液作为抑制酶反应的标准对照品;研究了温度、pH和时间对水溶相体系抗氧化性能和美白功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溶相体系的的抗氧化性能显著,20%的海泥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能与3.68±0.25μmol/L的Trolox相当;以筛选的250mg/L熊果苷作标准对照测定样品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是方便可行的,经评价,该体系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其酪氨酸酶抑制率达到27.97%±0.69%;温度对水溶相体系的抗氧化性能影响显著,pH、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三个因素对水溶相体系的美白功效影响均不显著,因此,确定最佳的水溶相体系制备条件为温度60℃、pH5.6、时间10min。
罗红宇吴辉辉谢延海桑卫国张骏
关键词:抗氧化性能美白功效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英文)被引量:6
2004年
用森林动态林窗模型 FORET1模拟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长期变化特征。模型参数取自暖温带地区长期森林研究和经营的历史数据 ,对过去数据中缺少的参数进行了实地测定 ,并用观测的数据对模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模拟可以看出 ,森林的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且极度不稳定 ,峰值出现在30 a左右 ,相似于世界上其它地区森林动态格局变化 ,生物量格局呈循环状态变化 ,循环周期大致在 110 a左右。
桑卫国
关键词: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浙江秀山海泥营养物质对环境生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将浙江秀山海泥样品通过水浸提、离心沉降处理得到水溶相体系海泥提取液,按照20%(体积分数)加入到抗氧化性能评价体系中,采用BCS-Trolox法测定体系的总抗氧化性能,研究了温度、pH和时间对水溶相体系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含水量为50%的浙江秀山海泥的营养成分,测定了生长于秀山滩涂海泥的菲律宾蛤仔和泥螺肌肉的SOD和GSH-Px的活力。结果表明,与已经开发成保健或泥疗产品的对照泥样相比,秀山海泥富含抗氧化活性营养成分V_A、V_E、V_C、Ge、Fe、Mg、Zn、Sr、Ca,总蛋白酶活性较强;该水溶相体系的抗氧化性能显著,20%的海泥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能与(3.68±0.25)μmol/L的Trolox相当;温度对水溶相体系的抗氧化性能影响显著,pH、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确定最佳的水溶相体系制备条件为温度60℃、pH 5.6、时间10min;与对照组相比,秀山滩涂海泥能够激活菲律宾蛤仔和泥螺肌肉的SOD、GSH-Px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能。
罗红宇吴辉辉解延海桑卫国张骏
关键词:营养成分抗氧化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价值转移模型在森林类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收集与中国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相关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荟萃分析或元分析)的方法,建立相关的价值转移数据库和Meta分析价值转移模型;分析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检验模型样本外价值转移的有效性,探讨Meta价值转移方法在中国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在中国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中,单位面积提供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休闲游憩的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最高,净化空气的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最低;②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及其所处的植被分区,会极显著地影响我国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③Meta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作为一种快速且有效的方法用于样本外价值转移。
舒航庄立文孙晓杰邢一明桑卫国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小兴安岭南坡红松林动态模拟被引量:27
1998年
用林窗模型研究了小兴安岭南坡红松针阔混交林长期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有效性检验证明所得模型能够合理地预测森林的组成、结构和动态。以经营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后,运行模型模拟12个树种600a的演替动态,结果表明次生裸地的森林在几个世纪后能恢复到以红松为主的针叶树占优势的群落,演替呈现为树种组成差别很大的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0到70a,这时阳性先锋树种在群落中占据优势,无论树种组成,生物量,生产力,阳性树种占的比例都最大;第2个阶段为70~300a,在这个阶段中,硬阔叶树占优势,呈现了树种多样性最大的一个阶段,阳性阔叶树种还未退去,耐阴针叶树种已开始增多;第3个阶段为300a之后,针叶耐阴树种开始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并且整个群落的树种组成、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很小,林分的各种特性呈现具有一定波动的相对稳定态。
桑卫国李景文
关键词:红松林
天山云杉树木年轮宽度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被引量:8
2007年
利用取天山山脉中国境内东西中部3个地区的天山云杉树木年轮样本,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的方法,分析了树木生长与降水和气温两个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树木年轮分析的常规程序,对样芯进行黏贴、打磨、测量宽度,利用COFECHA程序进行了交叉定年,然后运用ARSTAN程序建立了3个地区的树轮年表,并用PRECON程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树木生长同时受降水和气温的综合影响,并呈规律性变化,从西部到东部,树木生长对降水因子的响应程度越来越弱,且由负相关变化到正相关;对温度因子的响应程度越来越强,且由正相关变化到负相关.通过对同一纬度不同地区树木生长的研究,发现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树木生长与主要气候因子响应关系的异同,这一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整个新疆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王云霞陆兆华苏宏新桑卫国
关键词:响应函数气候因子
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与环境和人为因子的关系——以五个自然保护区为例(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以5个保护区为例来探究外来入侵植物与环境及人为因子间的关系。利用CCA分析了环境变量与外来入侵植物丰度的关系,采用了多元回归得出了与外来入侵植物最为相关的环境与人为因子。结果显示,从泰山自然保护区到丰林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25种、12种、13种、5种、5种,沿着包括纬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高降雨量等环境因子强度的降低而下滑。而同时,外来入侵植物的数量随着人为活动的干扰度增强而增加。从起源上来看,热带成分从31%降至0,而北美起源的植物则逐渐增加。从科的组成上看,五个自然保护区中均有菊科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15%、33%、36%、 40% 和20%,显示了其世界广布的特性,而其他科属入侵植物的分布并不均衡。从生活型上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外来入侵植物的传入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及利用喜好的驱动。
张渊媛冯金朝桑卫国薛达元
关键词:外来入侵种自然保护区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