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穑稼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地下结构
  • 2篇混凝土
  • 1篇地下连续墙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作用
  • 1篇叠合
  • 1篇叠合构件
  • 1篇叠合浇筑法
  • 1篇动态响应分析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析
  • 1篇预应力
  • 1篇三维模拟
  • 1篇深水平井
  • 1篇施工阶段
  • 1篇时程
  • 1篇时程分析
  • 1篇受力
  • 1篇受力性能
  • 1篇水平井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梁穑稼
  • 3篇徐伟
  • 2篇徐赞云
  • 1篇陈宇
  • 1篇益炜

传媒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建筑施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以预应力技术控制超长结构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可行性研究
2008年
超长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一直是工程中的难题。通过对混凝土收缩和温度裂缝的成因及原理的探讨,结合工程实际和数值分析,提出了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以主动防止结构楼板开裂现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梁穑稼益炜徐伟
关键词:裂缝温度应力分析
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浇筑法施工阶段裂缝控制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蓬勃兴起,为满足使用要求实际工程较多地采用了高而大的转换层。转换层施工强度大,过程复杂,对工期和造价都有较大影响。叠合浇筑法施工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转换层施工方法。 ...
梁穑稼
关键词:叠合浇筑法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叠合构件受力性能
文献传递
沉井下沉时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基于极限平衡状态和平面滑裂面假定,推导出单一非黏性土层中沉井下沉时的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计算公式,采用等效内摩擦角和等效自重应力的方法将其推广至成层黏性土层中,并与某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井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随着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土体与沉井壁的外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滑裂面的滑裂角随着外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大;理论推导的土压力接近实测土压力,且基本介于主动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之间;实际工程中,在预估侧壁摩阻力时,可以考虑12m深度以下保持不变.
梁穑稼徐伟徐赞云
关键词:土压力侧壁摩阻力
地震作用下的超深水平井动态响应分析
2012年
以位于地震断裂带的水电站出线水平井为项目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模拟,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分析地震作用下的超深水平井的动态响应。分析表明:水平井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比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小;周围土体对结构的位移限制,以及深厚覆盖层对地震波的吸收,使得水平井无论是水平地震作用还是竖向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都很小,表明水平井的抗震性能优越,证实了深埋结构的抗震可靠性。
梁穑稼徐伟徐赞云
关键词:地下结构地震作用三维模拟时程分析
格形地下连续墙基坑施工阶段侧向变形被引量:6
2015年
为获得格形地下连续墙受力和变形的一般规律,结合实际工程,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现场监测方法对其侧向变形规律、设计参数对墙体位移的影响、围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与开挖深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墙顶水平位移较大,墙体发生重力式位移模式;前后墙的变形规律相似,开挖深度、前后墙间距、隔墙间距、土质和临时支撑对墙体位移有显著影响;与拉锚地下连续墙相比,格形地下连续墙整体刚度大,抗水平变形能力强,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为开挖深度的0.15%~0.50%,满足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基本要求.
梁穑稼徐伟陈宇
关键词:地下结构格形地下连续墙侧向变形离心模型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