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锦成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3篇膝关节
  • 3篇固定术
  • 3篇关节
  • 2篇学习算法
  • 2篇延迟愈合
  • 2篇腰椎
  • 2篇愈合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疗效
  • 2篇机器学习算法
  • 2篇骨折延迟愈合
  • 2篇关节置换
  • 2篇补肾
  • 1篇动物
  • 1篇胸腰椎

机构

  • 13篇广州市番禺区...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梁锦成
  • 6篇石宇雄
  • 3篇屈任伸
  • 3篇姜自伟
  • 3篇直彦亮
  • 3篇刘锋
  • 3篇李悦
  • 2篇黄彬铖
  • 1篇练文兴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补法在骨科损伤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对中医补法在骨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200例骨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补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0、20 d的血红蛋白(HGB)以及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GB及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20 d,实验组患者的HGB及ALB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HGB及ALB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20 d,实验组患者的HGB及ALB水平分别为[(104.3±11.3)、(34.9±2.1)]、[(107.1±12.8)、(35.0±3.8)]g/L,均高于对照组的[(95.2±9.8)、(30.2±2.1)]、[(101.2±11.2)、(25.2±2.8)]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补法对骨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和普及。
屈任伸梁锦成黄杰峰
关键词:中医补法骨科损伤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影响。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均为B、C型)患者按照AO内固定原则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A 30例(术后关节腔内不注射玻璃酸钠)及实验组B 30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A、B两组术后第1、3、7天VAS疼痛评分及术后第1、2、4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全程无感染事件发生;B组术后疼痛在第3、7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第1、2、4周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明显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膝疼痛,促使患膝早期功能锻炼,较快促进患膝功能康复,有效防治术后膝关节粘连及僵硬,且使用安全,临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石宇雄何德利陈潮锋陈凯奇梁锦成练文兴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玻璃酸钠膝关节功能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住院时长被引量:7
2021年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住院时长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影响住院时长的相关因素并没有深入的研究。目的:通过临床数据建立全膝关节置换后住院时长的预测模型,使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评估不同算法的效能,获取与住院时长最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777例,详细录入患者临床资料及既往病史资料。使用逻辑回归、多元自适应回归、K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7种机器学习构建算法模型,采用10倍交叉验证法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计算并比较7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精度和平衡F分数。并评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神经网络构架和绘制性状相关热图。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777个样本,其中包括618例住院时长≤6 d的患者和159例住院时长>6 d的患者;②两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方式、糖尿病病史、缺血性心脏病病史、脑血管疾病史、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逻辑回归、多元自适应回归、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依次为:0.770,0.778,0.609,0.570,0.594,0.586和0.903,其中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效能最佳,同时通过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精度和平衡F分数的比较判断认为人工神经网络相较于其他模型能够更准确的预测结局指标,其次是逻辑回归、多元自适应回归算法;④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手术时长和年龄在预测变量中重要性最高,领先于其他预测变量,而心力衰竭病史、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手术方式、血红蛋白、输血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糖尿病病史和阻
陈潮锋石宇雄梁锦成何智军何达东
关键词:关节关节置换人工神经网络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需要输血的可能性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为了维持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有必要进行输血,但这常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研究全膝关节置换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确定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有利于术前评估及临床决策。目的:该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需要输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输血,将患者分为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ASA麻醉评分、麻醉方式、手术时长、手术类型、吸烟史、既往病史、有无使用胰岛素等临床数据,将上述潜在影响因素分别导入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4种预测模型,获得预测变量重要性和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结论:(1)共收集634例患者资料,其中包括未输血的患者527例和需要输血的患者107例;(2)结合4个模型,预测重要性评分排名前5位血红蛋白、年龄、手术时长、体质量指数和手术类型为相关性最高的前5位变量;(2)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算法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864,0.773和0.888,通过比较,极限梯度提升算法的表现最佳;(3)上述数据证实,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准确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是否有需要输血的可能性,有利于术前评估及临床决策,血红蛋白、年龄、手术时长、体质量指数和手术类型可能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是否需要输血的预测因素。
陈潮锋何达东梁锦成何智军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输血逻辑回归回顾性分析影响因素
大鼠缺血性骨折延迟愈合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一个新型造模为骨折延迟愈合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雌大鼠24只,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12只,A组麻醉后结扎股动脉,用冲撞法制作股骨骨折模型;B组麻醉后用冲撞法制作股骨骨折模型。分别于1,4及8周后观察大体标本、骨痂形态、X线检查确定骨折延迟愈合模型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肉眼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检查及放射学检查均显示A组骨缺损区骨愈合较B组慢,A组骨性连接出现较晚,骨端硬化。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缺血性骨折延迟愈合的病理改变,与缺血性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机制相符,符合缺血性骨折延迟愈合模型的要求,故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的实验性缺血性骨折延迟愈合动物模型。
陈潮锋李悦直彦亮姜自伟石宇雄梁锦成刘锋何德利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动物
补肾法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高龄与多种基础病都是骨折和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一个巨大的挑战[11]。在所有的骨折中存在着5%~10%的愈合障碍。而2%~5%会在愈合过程中出现中止,进而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12]。尽管临床上有多种方法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但是效果都不尽人意。而众多文献指出祖国医学在骨折延迟愈合治疗中的疗效。其中补肾法在“肾主骨”的理论指导中,成为了祖国医学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代表方法[13]。但既往缺少相关的文献研究,本文拟对补肾法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研究和科研设计质量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陈潮锋李悦直彦亮姜自伟石宇雄梁锦成刘锋何德利
关键词:META分析愈合疗效补肾法骨折延迟愈合祖国医学
附加钢板在累及干骺端的MayoⅢB型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附加钢板技术在累及干骺端的Mayo ⅢB型尺骨鹰嘴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对31例累及干骺端的MayoⅢB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尺骨鹰嘴解剖钢板联合掌骨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予镇痛治疗下,不予辅助外固定,立即进入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12.58个月,全部病例达到骨折愈合.随访末期,18~45岁年龄组病人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7.52°~133.52°,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87.91°~87.82°;在45岁以上组,肘关节屈伸14.50°~118.62°,前臂旋前旋后82.87°~64.12°.前者DASH评分均值7.47分,后者16.75分.结论:附加钢板技术在治疗累及干骺端的Mayo ⅢB型尺骨鹰嘴骨折时,能提供足够稳固的内固定效能,支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陈潮锋石宇雄梁锦成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功能评分
基于Wnt通路的补肾养血法联合DKK1-Ab治疗对缺血型骨不连大鼠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基于Wnt通路的补肾养血法联合DKK1-Ab治疗对缺血型骨不连大鼠骨形成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48只,将其分为骨不连对照组、DKK1-Ab治疗组、补肾养血中药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制备缺血型骨不连模型。每日给予骨不连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DKK1-Ab治疗组予以皮下注射,补肾养血中药治疗组予以中药灌胃,联合治疗组予以联合用药治疗。于第14、28日分次取材,经HE染色后观察骨组织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数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量血清中VEGF、BMP-2等含量,对股骨样品进行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用药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补肾养血中药治疗组,DKK1-Ab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成骨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28 d后,与骨不连对照组比较,各组成骨细胞和血管数含量持续显著升高(P<0.05)。分别干预14、28 d后,与骨不连对照组比较,补肾养血中药治疗组,DKK1-Ab治疗组、联合治疗的BMP-2、VEGF蛋白表达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养血中药能够通过改善血管血液供应促进局部骨的愈合,刺激成骨细胞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加快血管的形成,从而加速缺血型骨不连模型的愈合,对大鼠骨折不愈合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陈潮锋李悦直彦亮姜自伟石宇雄梁锦成刘锋何德利
关键词:骨不连补肾养血
92例肱骨髁上骨折后正中入路双钢板与传统Y型钢板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究肱骨髁上骨折后正中入路双钢板与传统Y型钢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于我院就诊的9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常规组给予传统Y型钢板固定,实验组给予后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手术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时间、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手术耗时、出血量、固定时间、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给予后正中入路双钢板与传统Y型钢板的临床疗效相当,治疗时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改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屈任伸梁锦成黄彬铖
关键词:双钢板固定后正中入路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微创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结束后所有对象均进行调查研究,并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小切口椎间盘髓核摘除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梁锦成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满意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