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栋栋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公共安全
  • 2篇脆弱性
  • 1篇低保
  • 1篇低保金
  • 1篇地产
  • 1篇地产市场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学
  • 1篇政治学意义
  • 1篇数学模型
  • 1篇系统动力学
  • 1篇模型分析
  • 1篇经济变量
  • 1篇经济学
  • 1篇范式
  • 1篇房地
  • 1篇房地产
  • 1篇房地产市场
  • 1篇房价
  • 1篇拨款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6篇段栋栋
  • 2篇朱正威
  • 2篇刘海媛
  • 1篇蔡李
  • 1篇陈晨
  • 1篇郭雪松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知识经济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现代商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形成与范式被引量:26
2011年
国际社会的公共安全评估框架在不断发展之中,从单独的"脆弱性"视角或"能力"视角进行公共安全评价,到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安全评价的"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大体经历了三个过程。本文阐述了在"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下的公共安全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该评价框架的范式与应用。"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的评价框架研究,把质性研究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综合的视角出发,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提出了一种公共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动态评价的新思路,构建了一个公共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评价和识别框架,为公共安全评价工具和方法提供新的视角和前提。
朱正威蔡李段栋栋
关键词:公共安全脆弱性
中国区域公共安全的动态评价方法研究——基于“脆弱性—能力”的综合框架及系统动力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各类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梳理公共安全、公共安全评价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并详细阐释了基于"脆弱性—能力"的中国区域公共安全综合评价框架,提出了从"脆弱...
朱正威郭雪松段栋栋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文献传递
经济学中阈值效应的模型分析
2010年
首先解释了经济学中阈值效应的内涵,然后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对阈值效应进行论证分析,最后总结了研究阈值效应的现实意义。
刘海媛段栋栋
关键词:数学模型经济变量
国家低保金财政拨款对地方的分配问题探析
2010年
社保领域"如何给钱"的问题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分配"财政拨款的问题,本文聚焦于国家低保金财政拨款对地方的分配问题,变相借助阿玛蒂亚·森的贫困指数,在考虑了地方贫困程度、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地方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央低保金财政拨款的分配指数模型,从较宏观的视角提供了中央低保金财政拨款对地方分配一种思路,并结合实际予以进一步分析,以便于在具体操作中实施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段栋栋陈晨刘海媛
关键词:低保金财政拨款
基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产品成本的房价决定模型
2008年
房地产市场价格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关注城市房价这一热点问题,选取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产品成本这两个对房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利用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构建了房地产产品价格的决定模型,然后从该模型出发,在界定了房地产产品价格演变的长短期概念的基础上,借助蛛网模型的思想分别分析了长短期中上述两种因素对房价的形成和演化的作用机理。
郭岳泉段栋栋
“条件反射”理论与“强化理论”的区别及其政治学意义
2008年
深入分析了管理学中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内涵上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理论映射到干群关系上的差异,然后从它们对正确认识干群关系的启示,以及对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改善领导方式和提高领导绩效的启示两个方面剖析了二者理论的政治学意义。
段栋栋
关键词:政治学意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