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永畅

作品数:29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面神经
  • 3篇眼台
  • 3篇义眼
  • 3篇义眼台
  • 3篇义眼台植入
  • 3篇植入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术后
  • 3篇术后暴露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颞肌
  • 3篇羟基磷灰石
  • 3篇网膜
  • 3篇临床解剖学
  • 3篇临床解剖学研...
  • 3篇解剖学

机构

  • 19篇河南大学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郑州市第五人...
  • 2篇淮河医院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作者

  • 29篇段永畅
  • 19篇田广永
  • 4篇徐达传
  • 4篇孟宪民
  • 4篇张珊珊
  • 3篇黄美贤
  • 3篇张书申
  • 2篇郑伟
  • 2篇石小田
  • 2篇于巧莲
  • 2篇高延庆
  • 2篇李少华
  • 2篇陈海芳
  • 2篇彭志强
  • 1篇张剑凯
  • 1篇李婷
  • 1篇刘长秀
  • 1篇张毅
  • 1篇张芳
  • 1篇杨静雅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开封医专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静脉球内侧壁的临床解剖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内侧壁的解剖学特点,为颈静脉球部位的外科手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显微镜下解剖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乳胶灌注的成人头颅标本颈静脉球部位.观察颈静脉球内侧壁部位的结构特点及神经走行关系;在5具干颅骨标本上观察颈静脉球内侧壁的骨性标志。结果颈静脉孔内口、颞骨颈静脉突、枕骨颈静脉突、硬脑膜及经该部位穿行的Ⅸ、Ⅹ、Ⅺ颅神经共同构成了颈静脉球内侧壁;在颈静脉球内侧壁白前上往后下做一弧形斜线,斜线的前下位置为神经部,为神经纤维束穿行部位;后上部位为静脉部位,颈静脉球壁与颞骨岩部及硬脑膜紧贴;舌咽神经走行在前上位置,多数有岩下窦的开口将之与迷走神经分隔,中间有条索状的纤维组织分隔。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颈静脉球内侧壁走行关系密切,本组有26侧(86.67%)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有硬脑膜间隔,4侧(13.33%)硬脑膜间隔不明显。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无明显间隔穿人颈静脉球内侧壁,多数迷走神经与副神经容易区分;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走行在颈静脉球内侧壁的下方。结论颈静脉孔内口、颞骨岩部的部分骨质、枕骨的部分骨质、后组颅神经、硬脑膜及静脉壁共同组成颈静脉球的内侧壁,了解该部位的解剖学特点能够对颈静脉球部位手术提供理论指导,减少手术并发症。
田广永段永畅石小田于巧莲彭志强黄美贤徐达传
关键词:颈静脉球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多贝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多贝斯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8例Ⅰ-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员给予多贝斯500mg/次,一天三次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一天三次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眼底血管造影的变化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53.6%,(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多贝斯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用多贝斯疗效好。
孟宪民张书申段永畅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多贝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声带息肉73例被引量:1
1998年
田广永段永畅
关键词:声带息肉中西医结合治疗
改良额肌腱膜与硬脑膜额肌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2006年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和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应用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23例(31眼),应用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组术治疗22例(30眼),所有病例上睑下垂均≥4mm,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额肌悬吊组:满意25眼,良好6眼,未矫正0眼。无复发。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组:满意23眼,良好7眼,未矫正0眼。复发2例。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可作为重度上睑下垂首选的治疗方法。
段永畅孙华高延庆
关键词: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硬脑膜
癔病性失音的心理学康复
2005年
癔病性失音又称功能性失音,是一种以癔病为原因的暂时性发音障碍,为癔病的喉部表现[1],所以患者往往就诊于耳鼻喉科.目前对癔病性失音多采用暗示疗法,1993年2月-2002年12月,我科共治疗癔病性失音患者53例,并对其进行心理学分析和心理学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田广永段永畅刘长秀李海霞
关键词:癔病失音心理学康复治疗
复方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变化、前房出血吸收时间、继发性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8例(13.79%)发生继发性出血,对照组18例(32.14%),出现继发性出血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安全有效,且能有效地预防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孟宪民段永畅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前房积血
颞肌骨膜修复义眼台术后暴露的体会
2006年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暴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暴露患者21例,应用带颞肌骨膜覆盖的方法进行处理。颞肌骨膜9例取耳后颞肌骨膜,12例取颞部带颞肌骨膜。结果21例患者18例一次成功,3例经过二次修复成功。应用耳后肌骨膜瓣患者有5例耳后皮肤感觉麻木,有3例半年后缓解。结论带颞肌骨膜抗感染能力强,韧性好,对创面要求低,易于成活,且取材方便,是一种较好的材料。
段永畅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
先天性泪囊炎泪道探通时机的探讨
2006年
段永畅
关键词: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炎
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相关手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人路的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测量,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头颅福尔马林泡过6例12侧,在放大1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面隐窝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窗,岬小桥、岬后脚、等相关的解剖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短脚的平均距离为20.06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锥段中点平均距离为17.28 mm,面神经锥段中点距外耳道后壁垂直距离平均为4.67mm,面神经水平段平均长12.30 mm,面神经垂直段平均长16.31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111.5°,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23.9°锥隆起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4.46 mrn,锥隆起到镫骨头平均距离2.62mm,锥隆起到砧骨窝平均距离4.43mm,卵圆窗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4mm,砧镫关节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9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卵圆窗平均距离8.10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岬小桥与岬下脚下端的距离分别是(4.85±0.45mm),(6.21±0.52mm);鼓索神经和面神经垂直段夹角平均为48.3°,水平半规管与面神经水平段夹角平均为19.5°,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夹角平均为111.5°。结论中耳乳突入路手术中部分重要解剖结构位置恒定,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离及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熟悉其解剖关系,可以完全的清楚病变,又可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手术损伤。
张珊珊田广永段永畅徐达传
关键词:中耳后鼓室应用解剖学
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临床解剖
2008年
目的:探讨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的手术入路,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及依据。方法:11具(22侧)成人头颅标本,其中10具(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湿标本,1具(2侧)新鲜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颈静脉球的手术,观察手术入路中主要结构及颈静脉球部位的暴露情况。结果颈静脉球顶到后半规管之间的距离(4.78±3.46)mm;面神经垂直段到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13.46±3.66)mm;面神经管垂直段中点到乙状窦前壁距离为(6.30±2.75)mm.应用该入路暴露颈静脉球部位,可以显示颈静脉球内侧壁的后组脑神经与血管。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管、乙状窦,枕骨颈静脉突及寰椎横突是该手术入路中的主要标志。结论:经乳突联合枕骨髁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球部位病变,能够提供良好的视野,利于保留面神经功能及后组脑神经功能。
李少华段永畅田广永陈海芳
关键词:显微手术手术入路颈静脉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