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沁江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吸虫
  • 2篇吸虫
  • 2篇肝癌
  • 1篇胆管
  • 1篇胆管上皮
  • 1篇血吸虫病
  • 1篇血吸虫病流行
  • 1篇血吸虫感染
  • 1篇硬变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日本血吸虫
  • 1篇上皮
  • 1篇肿瘤
  • 1篇肿瘤防治
  • 1篇主要危险因素
  • 1篇转移酶
  • 1篇肽转移酶
  • 1篇吸虫病
  • 1篇吸虫感染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市第四人...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作者

  • 4篇段沁江
  • 2篇徐道寅
  • 2篇孙金兰
  • 1篇吴吉庆
  • 1篇诸和生
  • 1篇吴剑南
  • 1篇胡旭
  • 1篇朱新云

传媒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1997
  • 3篇199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与HBV感染协同致肝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以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和非流行地区常住居民1175人为对象,用ELISA法检测HBV、HCV血清学标志,用快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抗体判断血吸虫感染。结果,流行地区感染率分别为:HBV(63.8%)、抗-HCV(2.2%),血吸虫(70.2%);非流行地区感染率分别为HBV(49.7%),抗-HCV(0.9%),血吸虫(5.2%)。共检测490人血吸虫抗体,阳性176人(35.9%),阳性者HBV、HCV、肝硬变率显著高于阴性者。HBV、HCV,血吸中两种以上合并感染,均较单独感染对肝功能及肝硬变影响大,合并感染比上述感染阴性者的肝硬变患病率增长3.7-7.1倍,并发现HBV与血吸虫感染有相加致癌作用。
徐道寅段沁江孙金兰吴剑南胡旭郜如保朱新云吴吉庆陈宝康徐道堃方明馨李茂生耿昌友诸和生
关键词:HCV血吸虫肝硬变肝癌
HBV、HCV及血吸虫感染与LC、HCC关系的研究
1995年
HBV、HCV及血吸虫感染与LC、HCC关系的研究徐道寅,段沁江,孙金兰,吴剑南,胡旭,郜如保,朱新云吴吉庆,陈宝康,徐道,方明馨,李茂生,耿昌友,诸和生调查对象与方法以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和非流行地区常住居民1175人为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并对当地县(...
徐道寅段沁江孙金兰孙金兰胡旭吴剑南朱新云胡旭陈宝康徐道朱新云李茂生吴吉庆诸和生
关键词:血吸虫感染病例对照分析肿瘤防治血吸虫病流行主要危险因素
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肝脏病变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1
1995年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体内催化谷胱甘肽与亲电性物质发生结合反应,从而保护DNA分子免受损伤,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近年来发现GST在肝脏病变组织及血清中含量增高,这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可能是一种新型较敏感的肝癌指标。
段沁江
关键词:GST谷胱甘肽转移酶胆管上皮肝脏损伤
江苏省部分地区原发性肝癌病因因素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段沁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