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浩

作品数:191 被引量:779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30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47篇农业科学
  • 19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1篇马铃薯
  • 59篇甘薯
  • 21篇栽培
  • 15篇选育
  • 13篇冬种
  • 13篇冬种马铃薯
  • 13篇育种
  • 11篇引物
  • 11篇栽培技术
  • 11篇果蔗
  • 10篇冬作
  • 10篇黑胫病
  • 9篇高产
  • 8篇性状
  • 8篇薯瘟病
  • 8篇种质
  • 8篇瘟病
  • 8篇马铃薯新品种
  • 8篇扩增
  • 7篇农业

机构

  • 190篇福建省农业科...
  • 4篇龙岩市农业科...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福建省农业厅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作者

  • 190篇汤浩
  • 145篇罗文彬
  • 126篇许泳清
  • 123篇李华伟
  • 120篇纪荣昌
  • 101篇邱思鑫
  • 98篇邱永祥
  • 87篇刘中华
  • 68篇李国良
  • 58篇张鸿
  • 56篇林赵淼
  • 35篇林志坚
  • 24篇蔡南通
  • 24篇吴秋云
  • 17篇李光星
  • 11篇潘世明
  • 9篇王水琦
  • 8篇余华
  • 7篇李海明
  • 7篇王子琳

传媒

  • 3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5篇福建农业科技
  • 9篇中国马铃薯
  • 5篇园艺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福建甘蔗
  • 4篇2016年中...
  • 3篇甘蔗(福建)
  • 3篇中国蔬菜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甘蔗糖业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作物杂志
  • 2篇福建稻麦科技
  • 2篇核农学报
  • 2篇2008年中...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13篇2021
  • 20篇2020
  • 12篇2019
  • 12篇2018
  • 15篇2017
  • 14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培养料对姬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02年
比较分析了以闽牧 4 2、蔗渣和稻草为主料栽培的姬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 ,闽牧 4 2培养料栽培的姬菇 ,生物学效率最高 ,为 1.14。变量分析表明 ,闽牧 4 2培养料栽培的姬菇比稻草培养料栽培的姬菇增产 6 0 .11%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比蔗渣培养料栽培的姬菇增产 19.2 8% ,差异达显著水平。蔗渣培养料栽培的姬菇比稻草培养料栽培的姬菇增产 34.2 3% ,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三种培养料栽培的姬菇 ,粗蛋白含量均高于 31% ,氨基酸总量三者相近 ,均高于 2 2 % ,E/T值达 37%左右 ,接近FAO/WHO提出的 4 0
曾日秋卢川北汤浩洪建基
关键词:培养料姬菇
2013年福建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正>福建省是全国冬种马铃薯重产区,近年来由于比较效益高,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提高,产量也逐年增加,促进了福建省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了农民收入。1 2013年福建省马铃薯产业特点1.1发展现状1.1.1面积、总产减少,单产...
汤浩罗文彬纪荣昌李华伟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
文献传递
一种甘薯病毒检测引物及方法
本发明根据甘薯褪绿矮化病毒、甘薯G病毒和甘薯羽状斑驳病毒三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出了三对用以检测甘薯病毒的引物;并同时揭露了利用该三对引物对甘薯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具体地,采用RT-PCR方法,应用...
李华伟许泳清邱思鑫罗文彬刘中华邱永祥纪荣昌汤浩
文献传递
甘薯单节快速繁苗技术被引量:2
2011年
甘薯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甘薯的生产对保证粮食安全、丰富食品类型、提供加工原料等均有重要的意义。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甘薯育苗工作对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福建省传统甘薯育苗的方法有5种,即塑料薄膜覆盖苗床育苗法、地膜覆盖育苗法、塑料大棚露地育苗法、小苗假植育苗法、蔓尖越冬育苗法。
邱永祥许泳清罗文彬刘中华汤浩蔡南通
关键词:甘薯繁苗技术无性繁殖作物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法粮食作物
施肥方式对闽彩薯4号脱毒苗农艺性状及微型薯繁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索马铃薯闽彩薯4号繁育微型薯的最佳施肥方式,为马铃薯闽彩薯4号微型薯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闽彩薯4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施肥方式下对马铃薯脱毒苗农艺性状和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株高(64.67 cm、64.33 cm)、叶面积值(237.96、185.49)最大,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T2处理的平均结薯数、平均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最高,分别为1.84粒·株^(-1)、12.42 g·株^(-1)和39%。综上,闽彩薯4号脱毒苗的最佳施肥方式为T2处理,即以有机肥1.27 kg·m^(-2)作基肥;在定植后15 d时喷施1次1/2MS营养液,30 d时喷施1次MS营养液,45 d时喷施1次2MS营养液。在该施肥方式下,闽彩薯4号生长最好,原原种生产效益最高。
许泳清许国春李华伟纪荣昌罗文彬汤浩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型薯施肥
食用、加工双优质高产型甘薯新品种福薯806的选育被引量:1
2022年
福薯80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福薯604为母本,广薯87、福薯90916、福薯2号、龙薯710、胜利百号、金薯14等品种为父本进行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2020-2021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两年鲜薯平均产量38448.75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6.43%;薯干产量10135.35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11.74%;淀粉产量6610.05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13.63%;干物率29.35%,淀粉率19.17%;薯块蛋白质含量0.78μg·hg^(-1),可溶性糖含量3.58%,胡萝卜素含量248μg·hg^(-1);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食味品质和外观鉴定综合评价,其中食味评分82.6分,比对照广薯87高2.6分;外观评分81.6分,比对照广薯87高1.4分,食用品质达到特优质品种水平,适合作为倒蒸地瓜干产品的原料薯。
邱永祥林赵淼林赵淼张鸿李国良汤浩
关键词:甘薯食用选育
不同培养料栽培榆黄蘑试验被引量:12
2003年
本试验分别以蔗渣、稻草、闽牧 42和象草为主料栽培的榆黄蘑 ,试验结果表明以蔗渣为主料栽培的榆黄蘑生物学效率最高为 1 .1 7,其次是杂交饲用甘蔗闽牧 42和象草分别为 1 .0 1和 0 .91 ,稻草最差 ,仅 0 .47。试验表明蔗渣、闽牧 42和象草是栽培榆黄蘑的优质培养料。
曾日秋汤浩卢川北洪建基
关键词:榆黄蘑培养料生物学效率蔗渣闽牧42象草
播期调控和氮肥施用对闽薯系列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播期调控和氮肥施用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栽培措施,是促进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前人针对播期和施氮这两大栽培技术措施开展了大量研究,发现播期与马铃薯产量关系密切,而不同的施氮方式和施氮量直接影响马铃薯产量形成。然而,不同生态区...
许国春纪荣昌李华伟许泳清罗文彬汤浩
关键词:马铃薯播期氮肥
铅对叶菜用甘薯根系生长及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砂培设置5个不同浓度Pb处理,研究Pb对叶菜用甘薯根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处理浓度的上升,植株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当处理浓度大于300 mg/kg,不仅植株生根的数量显著减少,新根的活力也明显减弱。Pb处理也降低了植株的光合能力,表现为光合速率下降,光效率减低。从光合色素影响因素上看,叶绿素a含量降低最为关键,其次为叶绿素b,而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相对较小。
邱永祥蔡南通吴秋云罗文彬李光星汤浩
关键词:甘薯PB根系光合作用胁迫
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1年
为明确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及群体遗传特性,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福建省各马铃薯产区的90株黑胫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etitive sequence-PCR,Rep-PCR)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地区的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引起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包括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帕曼蒂氏果胶杆菌P.parmentieri、P.polaris和达旦提狄基氏菌Dickeya dadantii。对90株菌株的Rep-PCR检测得到47多态性条带条,多态性比率为100.00%。按采集地区将菌株划分为8个群体,其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48,有效等位基数平均为1.3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17,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0.26,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22.75,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平均为48.40%。供试90株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584~1.000,遗传距离为0.149~0.602,群体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系数为0.605时,可将90株菌株分为4个类群,其中93.33%的菌株分布在Ⅰ和Ⅱ类群中,当相似系数为0.646时,第Ⅰ类群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类群可分为3个亚群。表明福建省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ep-PCR技术可用于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华伟林志坚罗文彬许国春许泳清纪荣昌邱思鑫汤浩
关键词:马铃薯黑胫病REP-PCR聚类分析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