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春荣

作品数:22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圳市南山区科技研发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血管
  • 7篇造影
  • 5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术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对比剂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灶性
  • 3篇增生
  • 3篇体层摄影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机构

  • 17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深圳市南山区...
  • 2篇中国科学院自...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深圳市蛇口人...

作者

  • 22篇汪春荣
  • 18篇沈比先
  • 11篇谭四平
  • 10篇贾飞鸽
  • 8篇薛水培
  • 7篇高德宏
  • 6篇陈丽兴
  • 5篇刘康
  • 5篇邱士军
  • 4篇楚二伟
  • 4篇刘远健
  • 3篇钟文新
  • 3篇彭珂文
  • 3篇高慧
  • 2篇曾志斌
  • 2篇言伟强
  • 2篇陈胜基
  • 2篇褚千琨
  • 2篇罗玉娟
  • 1篇王成林

传媒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及其影像学表现被引量:6
2008年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仅次于血管瘤的第2位肝脏良性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正常肝脏结构的增生性疾病,并不是真正的肿瘤,有自发性消退倾向。FNH为富血管性病变,具有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经典型FNH术前确诊不难。非经典型病灶缺乏特征性,与富血供病变难鉴别,只能依靠穿刺活检。若早期能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纤维板层样肝癌、肝腺瘤等鉴别,就可采取保守治疗,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于典型现对FNH的病理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予以综述,以提高对FNH的影像学诊断认识。
汪春荣言伟强刘远健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肺动脉内血栓与灌注缺损间的关系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无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各15例,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收集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及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对比分析并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疑似病例中,15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13例患者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CTA无明确血栓;11例肺动脉CTA显示43个血栓,其中9例血栓与灌注缺损同时存在,2例CTA共5个血栓肺内无灌注缺损。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段、13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沈比先谭四平彭冬红汪春荣贾飞鸽李元歌罗玉娟楚二伟
关键词:低剂量对比剂血栓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血管造影诊断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7月间在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接受腹腔动脉双源CTA检查的25例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A检查发现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均为男性,年龄(45.3±6.7)岁.2例有高血压病史。4例患者CTA检查均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管径增粗,2例呵见内膜瓣和真假腔.1例溃疡状破口,1例壁间血肿,近段破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CTA分型:Ia型2例,Ⅱb型1例。Ⅲ型1例。2例出院时进行了DSCTA复查,出现了进行性变化。结论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特征.并能为疾病分型和随访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彭珂文沈比先高燕曾志斌汪春荣肖鹏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与病理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分析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磁共振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特征.结果 18例中,病灶位于幕上者13例,幕下者5例;位于大脑镰旁3例,大脑凸面7例,小脑3例,桥小脑角区2例,鞍区及鞍上2例,蝶骨嵴1例.肿瘤多为类圆形,13例病灶可见瘤周水肿,14例病灶内可见血管流空,5例病灶内可见坏死囊变.增强扫描示肿瘤多明显均匀强化,16例病灶与硬脑膜以宽基底相连,其中15例可见脑膜尾征.所有肿瘤均完全切除.18例中7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中CD34+6例,CD31+7例,上皮膜抗原(EMA)+6例,波形蛋白(Vim)+6例,S-100-7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6例,7例增殖细胞抗原Ki-67阳性指数均<10%.结论 血管瘤型脑膜瘤具有一定的磁共振影像特征,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但确诊仍需依据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汪春荣邱士军沈比先高德宏褚千琨冯柳薛水培高慧
关键词:血管瘤型脑膜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 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肝血管瘤(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北大深圳医院做MSCT血管成像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FNH19例(21个病灶)、HCC19例(21个病灶)和HA17例(22个病灶),采用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肿瘤血管进行3D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门脉癌栓、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包膜影等影像学特征,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NH、HCC和HA均多有供血动脉增粗表现,显示率分别为95.2%(20/21)、100.0%(21/21)、77.3%(17/22),3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除了供血动脉增粗外,均未见包膜影、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影等特征性表现,包膜影多见于FNH(66.7%,14/21)和HC(71.4%,15/21)。FNH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低密度分隔影的显示率分别为61.9%(13/21)、38.1%(8/21)、61.9%(13/21),均明显高于HCC的9.5%(2/21)、0(0/21)、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548、7.560、18.828,P值均〈0.05);FNH中未见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而HCC常见动静脉瘘(19.0%,4/21)和门脉癌栓(28.6%,6/21)。结论MSCT血管成像对于FNH、HCC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指导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式。
汪春荣沈比先刘远健谭四平贾飞鸽彭珂文高德宏钟文新
关键词:局限性结节状增生血管肝细胞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测量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对比分析两组间增强后的CT值。判断肺灌注图像质量并分级,比较两组的肺灌注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图像清晰显示。低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6/30),常规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4/30)。常规剂量组上腔静脉、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灌注伪影明显多于低剂量组(48:10)。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降低对比剂剂量可以减少双能量肺灌注图像的伪影。
谭四平沈比先陈丽兴薛水培楚二伟刘康汪春荣罗玉娟
关键词:肺栓塞对比剂
应用80kVp低管电压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在低体重指数(BMI)患者前瞻性冠状动脉CTA中使用80kVp管电压的可行性。方法:对8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检查。将84例患者按BMI分为80kVp(BMI≤22kg/m2)和100kVp(22kg/m265次/分)。分析直径≥1.5mm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心率的一致性较好(P值>0.05)。80kVp、100kVp组的ED分别为(0.56±0.21)mSv、(1.43±0.58)mSv。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E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80kVp、100kVp组的合格图像分别为92.2%、91.8%。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主动脉SNR及左、右冠状动脉主干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80kVp的超低管电压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可以应用于低BMI患者,图像质量足以满足诊断需要,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谭四平沈比先陈丽兴贾飞鸽汪春荣曾志斌薛水培刘康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造影管电压辐射量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苦丁茶防治食管鳞癌的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苦丁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防治食管鳞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苦丁茶所有成分数据,筛选出苦丁茶主要入血活性成分,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主要成分的蛋白作用靶点;在GEO数据库中查找食管鳞癌相关基因;通过Cytoscape进行网络拓扑分析,构建苦丁茶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的相互关系网络,筛选出苦丁茶防治食管鳞癌的关键靶点;采用STRING中GO功能分析和DAVIDE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苦丁茶防治食管鳞癌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利用TCMSP模型筛选出94个苦丁茶有效成分中的6个主要活性成分:蒲公英赛醇(Taraxerol)、丁子香萜(Mair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棕榈酸异戊酯(amyrin Palmitate)、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坡模酸(tetradecahydropicene-4a-carboxylic acid)。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软件预测出6个主要活性成分的174个蛋白作用靶点,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之间形成392条对应关系。应用GEO数据库中检索食管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差异显著性,选取前250个差异表达基因;经网络拓扑分析后,筛选出73个苦丁茶活性成分靶点与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的关键交叉节点。应用STRING中GO功能富集和DAVIDE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苦丁茶作用于食管鳞癌的关键节点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超分子纤维组织,细胞骨架组织,多细胞组织过程的调控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细胞骨架蛋白结合、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肌动蛋白结合、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结合等;信号通路主要被富集于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结�
范文斌汪春荣陈开林罗经文
关键词:苦丁茶食管鳞癌网络药理学
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肺动脉内血栓与灌注缺损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5例无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CTPA)及肺灌注图像。用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范围。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患者中,13例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无明确血栓。11例患者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显示43个血栓,2例CTPA显示5个血栓的患者肺内无灌注缺损。9例同时出现血栓与灌注缺损,肺内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个肺段、13个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不一定匹配,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图像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谭四平沈比先陈丽兴薛水培楚二伟刘康汪春荣贾飞鸽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双源CT多时相前瞻性冠状动脉成像应用于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多时相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各支冠状动脉的最佳时相,以提高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在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lex Padding技术对4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多时相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检查。数据采集中心时相设为40%,以相对时相40%重组图像后,在180~320 ms间期内再以10 ms的间隔重组15个绝对时相。选择显示各支冠状动脉的最佳时相并进行后处理。分析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1~4分),比较单时相和多时相重组的图像质量,并记录辐射剂量。结果 46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最佳重组时相不一致。71.7%的RCA最佳重组时相位于280~300 ms;52.2%的LAD最佳重组时相位于210~230 ms,82.6%的LAD最佳重组时相位于200~250 ms;63.1%的LCX最佳重组时相位于240~260 ms。40%的单时相重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为2.81±0.62,合格率为57.6%;经过多时相重组后,图像质量评分平均达到3.57±0.55,合格图像达到92.6%。单时相与多时相重组的RCA、LAD、LCX图像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为(2.46±0.55)m Sv。结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RCA、LAD、LCX的最佳重组时相不一定相同,单时相重组难以获得满意的图像,多时相重组可以提高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前瞻性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谭四平沈比先谢培益陈丽兴薛水培贾飞鸽汪春荣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前瞻性心电门控窦性心动过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