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辉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基于面内激光测振仪电动机转速测量被引量:1
- 2018年
- 介绍使用面内激光测振仪测量电动机转速原理,该测量系统由光学头、控制箱、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光学头负责采集电动机速度信号,控制箱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数据采集卡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送到计算机由软件Quick SA分析处理得出速度值。在电动机转轴2个不同的位置进行了测量,测量值与理论值接近,说明面内激光测振仪能够实现电动机转速测量。
- 汪辉宋耀东杨兴宋云峰马修水马修水马勰
- 关键词:电动机转速测量光学头
- 基于面内激光测振仪电机转速测量
- 介绍使用面内激光测振仪测量电机转速原理,该测量系统由光学头、控制箱、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光学头负责采集电机速度信号,控制箱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数据采集卡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送到计算机由软件QuickSA分析处理...
- 汪辉宋耀东杨兴宋云峰马修水马勰于凯东
- 关键词:电机转速测量光学头
- 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文章基于对中国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2003—2017年表现的分析,探讨了经费投入、绩效奖励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师资队伍改革优化等因素对我国大学入榜数量增加、排名位次提升的影响,并提出高校应由数量化发展转向内涵式建设,营造较为宽松的科研创新环境,培养教师较高的科研自觉,从而形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 汪辉刘真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日本研究型大学组织机制改革研究
- 本文以日本研究型大学为例,分析研究型大学内部组织机制的设计与改革重点,探讨对中国研究型大学改革的有益的启示。本研究共分五章,探讨日本研究型大学各级学术组织的设计与改革。
第一章:通过统计分析考察日本国立大学的构...
- 汪辉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机制
- 日本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被引量:22
- 2005年
- 本文介绍了日本技术人员教育评估机构(JABEE)对高等学校相关工程技术专业的评估认证标准,分析了它对专业教学的影响,认为工程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工程教育的评估与认证也应该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工程教育的质量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国家资格认证直接挂钩,不仅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个人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工程技术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加速整个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
- 汪辉
-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管理
- 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研究形态探微——基于论文署名的统计分析
- 2013年
- 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进行学术生产的第一线,是大学创新力的集中营。然而,目前基层学术组织中的科研团队边界趋于保守,以导师与学生为主体各自形成较明显的刚性界限,且在与外部组织的合作中呈现出边界自由度不高的状况。基层学术组织呈现出"教授学生一体型"的内部结构,虽然副教授的参与程度在不同学科间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参与较少。从贡献度上来看,教授与学生成为研究所中贡献最大、承担研究任务最重的两大群体。
- 汪翠翠汪辉张金福
- 关键词:学术组织统计分析创新型创新力
- 大科学范式下顶尖科技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基于21世纪日本诺贝尔奖井喷现象的分析被引量:21
- 2019年
- 大科学时代,本专业研究能力之外的学术视野、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对科学研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日本21世纪诺贝尔奖的井喷,很重要的因素是其以东京大学为代表的顶尖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替代了传统的京都大学模式,有效适应了对科学家全方位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强调本科阶段的推迟专业化以及研究生阶段的跨学科培养。正是基于上述因素,宽口径、重基础能力训练成为日本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 汪辉顾建民
- 关键词:大科学
- 日本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及其对大学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4年
- 本文分析了日本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产生的背景及其过程,探讨了该政策对大学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认为该政策通过研究生院实体化,强化了大学的研究功能并使其组织结构趋于合理,从而推动了日本大学从本科教学为主向研究主导型的研究型大学转变。
- 汪辉
-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研究
-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UWSNs)由于其广泛的应用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不同于陆地传感器网络,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首先是一个三维的网络,而且在水下,存...
- 汪辉
- 关键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 时间社会学视域下研究型大学教师时间的“质”“量”建构被引量:1
- 2021年
- 通过对案例高校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研究型大学教师的时间利用普遍存在时间边界模糊、时间重点偏差、时间效率低下和时间节奏混乱等多种困局。这些问题主要与教师的工作密度、工作性质、工作支撑、工作环境、工作变化以及工作素养等有直接的关联,反映的是当前高校在治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与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大学教师时间建构的“质”与“量”必须从解脱教师非教学科学核心的繁杂事务、完善学术休假的制度保障、强化高校行政部门的支撑能力等方面着手改革。
- 汪辉陶佳惠张金福
- 关键词: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