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静一

作品数:27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音乐
  • 3篇音乐研究
  • 3篇婺剧
  • 3篇非洲音乐
  • 2篇电影
  • 2篇文化
  • 2篇西方歌剧
  • 2篇戏剧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2篇歌剧
  • 1篇地方剧
  • 1篇地方剧种
  • 1篇电影音乐
  • 1篇新媒介
  • 1篇新媒介环境
  • 1篇亚文化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探索
  • 1篇艺校

机构

  • 19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

  • 20篇汪静一

传媒

  • 2篇当代电影
  • 2篇音乐探索
  • 2篇艺术教育
  • 1篇当代电视
  • 1篇北方音乐
  • 1篇艺术科技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歌剧
  • 1篇人民音乐
  • 1篇视界观
  • 1篇美育学刊
  • 1篇非洲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吴侬软语,异彩纷呈——小议江苏小调的地方色彩
2009年
民歌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干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影响了中国音乐的风格。本文从江苏民歌中的小调入手,以实际的文本为依托,对其地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以使读者加深对民间音乐本质的理解。
汪静一
关键词:中国民歌江苏民歌
美国音乐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纪念音乐剧《俄克拉荷马》诞生70周年被引量:1
2013年
1943年出品的音乐剧《俄克拉荷马》第一次用音乐和舞蹈来刻画人物并发展故事,因此被称为首部有剧情的音乐剧,可以说是音乐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它诞生70周年之际,本文从其创作概况、音乐特征及其对美国乃至世界音乐剧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再次进行探讨。
汪静一
关键词:音乐剧《俄克拉荷马》音乐特征
沈秉廉儿童歌舞剧《五蝴蝶在花园里》研究
2020年
沈秉廉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和外国歌曲编译诸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取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研究视角,以沈秉廉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五蝴蝶在花园里》为对象,分析结构、内容、表演等方面,力图揭示儿童歌舞剧创作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汪静一
关键词:儿童歌舞剧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实践体验教学模式的探索被引量:4
2019年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的"实践体验"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与运用,以及将其落实在课堂教学体系、高校艺术社团机制、地方民间音乐资源、网络平台以及评价机制的建设中,将有效改善目前高校民族民间音乐公选课不甚理想的教学现状。
汪静一
关键词:高校民族民间音乐音乐课程教学模式
敲击悲怆的生命音符——试论柴科夫斯基作品中的悲剧性因素被引量:3
2004年
从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悲剧性因素入手阐释其音乐,并以柴科夫斯基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其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创作手法三个角度论述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中悲剧性因素存在的原因。
汪静一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抒情交响曲
当代中国非洲音乐研究成果述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之间国际合作交流的程度、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音乐在此间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根据所收集到的文献及历史资料,本文从中非音乐交流的视角把当代中国非洲音乐研究成果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1955—1...
汪静一
关键词:音乐研究
文献传递
建国以来中非音乐文化交流的反思
2016年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非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音乐文化领域的交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将总结建国以来对非洲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不同时期的演出学术交流所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最后指出在文献研究及实践交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客观评述及反思,旨在促进当代中非音乐文化交流繁荣发展。
汪静一陈杭瑞
当代中国非洲音乐研究成果述评
2017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之间国际合作交流的程度、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音乐在此间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根据所收集到的文献及历史资料,本文从中非音乐交流的视角把当代中国非洲音乐研究成果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1955—1977年)、改革开放30余年(1978—2012年)以及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以来(2013年至今)的三个阶段,并以统计学的方法对其理论成果进行分期审视与反思,旨在进一步推动中非音乐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
汪静一
关键词:音乐研究
在西方歌剧为蓝本的历史中反思——从《夕鹤》创生看日本对西方歌剧的接受
2010年
独幕歌剧《夕鹤》是木下顺二编剧,取材于柳田国男的《左渡民话》,由日本作曲家团伊玖磨(1924-2001)于1950-1951年完成。这部歌剧是因为它在日本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日本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同时,它也是其第一部在本土之外上演并获得相当影响力的歌剧。
汪静一
关键词:西方歌剧蓝本艺术探索
西非电影音乐的形态特征与创作规律被引量:1
2019年
自非洲国家告别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之日起,西非电影工作者就开启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在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西非电影音乐作品始终由“非洲风格音乐+西方风格音乐”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并逐渐形成了以本土传统风格音乐为非洲民族象征,以欧美风格音乐为其电影音乐基调的形态特征与创作规律。
汪静一
关键词:电影音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