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吟

作品数:65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5篇视网膜
  • 45篇网膜
  • 26篇细胞
  • 13篇神经节
  • 13篇神经节细胞
  • 13篇小鼠
  • 13篇节细胞
  • 10篇视网膜神经
  • 10篇视网膜神经节
  • 10篇视网膜神经节...
  • 10篇网膜神经节细...
  • 9篇基因
  • 8篇受体
  • 6篇眼部
  • 6篇小鼠视网膜
  • 6篇膜片
  • 6篇膜片钳
  • 5篇眼科
  • 5篇双极细胞
  • 5篇天冬氨酸

机构

  • 63篇武汉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5篇沈吟
  • 18篇邢怡桥
  • 16篇罗雪
  • 10篇刘诗亮
  • 9篇陈媛媛
  • 5篇田凯琳
  • 3篇陈飞
  • 2篇陈长征
  • 1篇张敏
  • 1篇程谷萌
  • 1篇杨红霞
  • 1篇彭斌
  • 1篇范雯
  • 1篇杨宁
  • 1篇杨雄里
  • 1篇贺涛
  • 1篇武犁
  • 1篇吕菊玲
  • 1篇王晓玲
  • 1篇林中乔

传媒

  • 13篇中华实验眼科...
  • 11篇中华眼底病杂...
  • 4篇医学综述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第三届中国眼...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1作用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GPER1)作为雌激素的新型受体,与经典的雌激素受体α、β不同,主要参与调节雌激素活化的快速非基因信号通路。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激活GPER1,可以调节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活性状态,从而起到促进细胞生长、对抗凋亡的作用。本文就GPER1的结构、分布、相关配体及作用通路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马雪云沈吟邢怡桥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
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和PsCatCh2.0恢复视觉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XXM2.0)、Channelrhodopsin-PsCatCh2.0(PsCatCh2.0)的光敏感性及动力学特征,分析其是否可用于光遗传学视觉功能的恢复。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XXM2.0和PsCatCh2.0的基因片段连接到包含抗氨苄青霉素筛选基因和报告基因的载体pCIG(c)-msFoxn3上,形成新质粒pCIG(c)-msFoxn3-XXM2.0、pCIG(c)-msFoxn3-PsCatCh2.0。将构建的新质粒转染到HEK 293T细胞上,用HEKA膜片钳系统行全细胞模式记录对光反应。在2.7×10^16、4.7×10^15、6.4×10^14 photons/(cm2·s)的光强下记录电流大小;在2.7×10^16 photons/(cm2·s)光强下刺激XXM2.0、PsCatCh2.0并让其充分恢复,在Clampfit 10.6软件中分析开放和关闭时间常数;在相同光强下,设置2~32 Hz的光脉冲刺激,记录XXM2.0、PsCatCh2.0的响应情况,并在重复光刺激后间隔4000 ms和200 ms来分析电流衰减情况。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XXM2.0、PsCatCh2.0序列两端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EcoRⅠ和EcoRⅤ,酶切后通过T4 DNA连接酶成功构建新质粒pCIG(c)-msFoxn3-XXM2.0和pCIG(c)-msFoxn3-PsCatCh2.0,并转染表达在HEK 293T细胞上。XXM2.0和PsCatCh2.0均表现出光强依赖性,光强越大电流越大。在视网膜安全阈值内的光强6.4×10^14 photons/(cm2·s)刺激下,XXM2.0和PsCatCh2.0仍产生较大电流,分别为(92.8±142.0)、(13.9±5.6)p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1.24,P=0.28、0.29)。XXM2.0、PsCatCh2.0的开放时间常数分别为(23.9±6.7)、(2.4±0.8)ms,关闭时间常数分别为(5803.0±568.2)、(219.9±25.6)ms;两者比较,XXM2.0开放时间常数、关闭时间常数均较PsCatCh2.0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0、31.60,P=0.00、0.00)。在响应频率方面,XXM2.0和PsCatCh2.0均能很好地响应32 Hz的高频率脉冲光刺激,并在较长时间(4000 ms)和较短时间(200 ms)间隔的重复光刺激后均保持较小的电流衰减率。结论XXM2.0和PsCatCh2.0均可在对视网膜安全的光
陈飞沈吟
雌激素受体GPR30介导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玻璃体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建立小鼠青光眼模型,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对受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9周龄C57雄性小鼠,利用荧光染色技术,观察GPR30受体在正常雄鼠视网膜内分布。将健康雄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2NMDA模型组;3GPR30受体激动剂(G-1)组;4雌激素和GPR30受体拮抗剂(G-15)组。通过全视网膜铺片Brn3a免疫荧光染色、视网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和神经节细胞计数,观察玻璃体腔注射NMDA后各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在正常雄鼠视网膜中,GPR30受体主要表达在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光镜下观察雌激素组和G-1组中Brn3a特异性标记的神经节细胞较NMDA模型组神经节细胞密度增高,GFAP标记的胶质细胞较NMDA模型组则明显减少;神经节细胞计数显示:雌激素组和GPR30受体激动剂(G-1)组均较NMDA模型组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雌激素主要通过激活GPR30受体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NMDA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模型中,GPR30受体的激活可减少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增生。
江梦南罗雪沈雨濛刘诗亮娄翔峰胡单萍沈吟邢怡桥
关键词:雌激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
CRISPR/Cas9技术介导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构建及其三维视网膜类器官培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胚胎干细胞(ESCs)系及其3D视网膜类器官培养。方法对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验证后,利用CRISPR/Cas9技术设计多条sgRNA并对其进行活性检测,根据活性、特异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sgRNA。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打靶载体构建完成后,将打靶载体电转H9细胞系,在hES-ZLM-001基因Exon4和3’-非翻译区之间终止密码子前插入P2A-tdTomato-P2A-iCreERT2,进行药物筛选、阳性克隆富集。设计引物对目标区域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和测序峰图选出纯合去抗性敲进阳性细胞克隆。培养所得1-A07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OCT4阳性细胞比例,采用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干细胞标志物SOX2、NANOG和SSEA4表达情况。采用核型分析方法检测细胞核型。应用3D培养技术获得视网膜类器官,于分化后不同时间点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种类细胞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与Genebank和Ensembl所提供序列一致。根据H9细胞系靶位点序列共设计16条sgRNA,最终选择sgRNA8和sgRNA12作为sgRNA。电转后通过PCR筛选得到4个去抗性敲进阳性克隆,其中1-A07细胞系经流式细胞仪分析OCT4阳性细胞比例约为98.7%,所得细胞系外源性tdTomato-P2A-iCreERT2片段重组位置正确,正常表达干细胞标志物,核型分析结果正常。应用3D培养技术可定向诱导1-A07细胞系分化为表达tdTomato红色荧光的视网膜类器官。分化后30 d,出现BRN3A阳性神经节细胞、CALBINDIN阳性水平细胞、CHAT阳性无长突细胞,分化后45 d,出现RECOVERIN阳性光感受器细胞,分化后90 d出现PKCα阳性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类器官深层,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分布于中深层,光感受器细胞主要分布于顶层。结论成功构建Crx-iCreERT2红色荧光报告人ESC
杜雨馨刘依宗阎飞跃沈吟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
神经炎症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RD)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视网膜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造成视觉功能严重受损。目前针对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而对于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及视觉重构的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对R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神经胶质细胞迁移、募集和激活及细胞因子产生是RD中视网膜细胞进行性凋亡的关键因素,因此神经炎症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此病的新途径。本文就神经炎症在R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两方面进行综述。
刘依宗沈吟
关键词:神经炎症炎症
雌激素受体GPR30介导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玻璃体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建立小鼠青光眼模型,研究雌激素受体GPR30 对受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7~9 周龄C57 雄性小鼠,利用荧光染色技术,观察GPR30 受体在正...
江梦南沈吟邢怡桥
关键词:雌激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
人工智能在眼科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9年
眼科影像学检查是眼部疾病早期筛查、评估和诊断的主要依据。近年随着计算机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新算法研究的深入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普及,人工智能(AI)发展迅猛,成为医学领域辅助诊断的前沿研究热点。AI准确、高效的显著优势在处理图像相关资料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推动眼科AI研究的发展,也能助力眼科诊断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推进防盲治盲的进程。未来眼科AI的研究应综合应用多模态的成像数据,对复杂性眼病进行综合性的辅助诊断;整合标准化、高质量数据资源,提高算法性能。
童妍卢苇邢怡桥沈吟
关键词:人工智能
腺相关病毒在视觉系统神经示踪及眼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腺相关病毒(AAV)属微小病毒科。目前血清型AAV有12种,其因低免疫原性、无致病性、宿主范围广、可长期表达等优点,成为眼科非跨突触病毒示踪和基因治疗中的重要载体,包括携带荧光蛋白后在视觉传导通路中的示踪技术、加入特定元件实现靶向结合基因组修饰、作为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等多种应用方式的实现。但AAV载体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靶向细胞的感染效率和特异性不高以及在临床试验中机体免疫反应较重等。因此,未来仍需对AAV的病毒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蔡丹瑞沈吟
关键词: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
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中枢投射区域及其在视网膜中的分布、形态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中枢投射区域以及投射到上丘的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6只GABA转运蛋白(vGAT)-cre转基因小鼠(实验1组)及6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对照1组),于双侧眼内玻璃体腔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EF1α-DIO-EGFP-EGFP;取6只vGAT-cre转基因小鼠(实验2组)及6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对照2组),于脑内双侧上丘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EF1α-DIO-EGFP-EGFP。注射病毒后42 d时,取6只实验1组、6只对照1组及3只实验2组、3只对照2组小鼠的视网膜、视神经、脑组织,行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以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ABA的表达;对3只实验2组、3只对照2组小鼠的全视网膜铺片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以检测GFP和转录因子Brn3蛋白(BRN3A)的表达并统计阳性细胞数、细胞胞体大小。结果实验1组小鼠的视网膜内核层、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均可见到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和表达GABA的红色荧光信号共标,视神经中可见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沿轴突纤维呈线样排列,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区域的脑组织中也可见到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而对照1组小鼠视网膜上无绿色荧光信号。实验2组小鼠的视网膜上表达GFP的绿色荧光信号与表达GABA的红色荧光信号存在共标,投射至上丘的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中小型细胞(直径12~16μm)为主,其数量占细胞总数的(37.70±5.33)%,占所有神经节细胞(BRN3A阳性)的(7.27±0.81)%。结论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向脑内外侧膝状体及上丘区域投射,在视网膜上呈均匀分布且以中小型细胞为主。
蔡丹瑞沈吟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Γ-氨基丁酸上丘
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后视力与黄斑区结构变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估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后视力与黄斑区结构变化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至2017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78例(82眼)。方法根据患者术前OCT的黄斑形态,分为以下四组:中心凹结构基本正常组(24眼)、黄斑区弥漫性水肿组(39眼)、黄斑区囊样水肿组(9眼)、黄斑裂孔组(10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前、术后7天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旁中心凹区厚度、中心凹周厚度及术后并发症。并随防至术后1个月。主要指标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旁中心凹区厚度、中心凹周厚度。结果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在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7天,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0.26±0.16提高到0.36±0.16(P=0.000),黄斑区中心凹厚度由术前(506.41±112.67)μm降低到(442.39±82.10)μm(P=0.000),旁中心凹厚度由术前(453.66±79.36)μm恢复至(409.95±61.63)μm(P=0.000),中心凹周厚度从(365.93±50.84)μm降低至(356.76±54.20)μm(P=0.092);四组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P均<0.05),其中中心凹结构基本正常组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较其它组更佳(F=3.118,P=0.031)。与术后7天相比,术后1个月的黄斑区厚度降低,但视力变化不显著。术后BCVA与术前BCVA(r=0.850,P=0.000)、术前中心凹厚度(r=0.7386,P=0.000)、旁中心凹区厚度(r=0.811,P=0.000)、中心凹周厚度(r=0.799,P=0.000)均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心凹厚度(r=-0.335,P=0.035)、旁中心凹区(r=-0.376,P=0.017)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与中心凹周厚度(r=-0.310,P=0.05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剥除黄斑前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同时改善黄斑区结构。术后中心凹厚度变化与视力恢复程度有关,且术后1周的变化即可决定预后;术前黄斑结构正常者视�
娄翔峰杨红霞罗雪沈吟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最佳矫正视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