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超
-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反思教师角色——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谈起被引量:1
- 2011年
-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实用主义的经验理论和儿童中心说,蕴含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制造者;教师是学生的知己;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守护者;教师是各方关系积极的沟通者;教师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关注者。
- 沈超
- 关键词:《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师角色
- 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和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标志,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调查问卷,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基础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明晰了存在的问题: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理论和实践脱节,实习制度存在弊端等,并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思考,积极寻找对策和建议。
- 沈超
-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
- 基于文本分类的课堂教学反思文本自动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
- 沈超
- 师范生反思力培养研究:系统科学角度
- 2012年
- 师范生反思力培养系统是一个复杂、整体的系统,其子系统由高校、中小学、社会组成。各子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体。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规范着师范生反思力培养的方向,系统的有序性原理要求各子系统通过有序组合来实现师范生反思力培养的整体功能,其系统的持存性原理要求师范生培养系统内外和谐共处,持续发展。高校在师范生反思力的培养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它通过与中小学、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共同推进师范生反思力培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沈超
- 关键词:师范生整体性
- 西方教师赋权增能视域下教师反思力的培养
- 2012年
- 教师被看作是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西方强调通过增强教师的力量来提高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以实现学校教育的改进。
- 沈超
- 关键词:教师反思教师赋权增能教育改革与发展视域
- 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理论基础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的研究日益兴盛。教师教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引起学者的关注。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视角探讨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理论基础,以求丰富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研究的理论;立足理论和实践,建构了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对策。
- 沈超
- 关键词:职前教师
- 美国初任教师入职指导模式探究——以佐治亚州主体式教学导师模式为例
- 教师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将原来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扩充为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和在职培训。入职指导的成功实施利于初任教师各种困难的解决以及角色的顺利转化,利于增强初任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的...
- 沈超
- 关键词:角色转化
- 文献传递
- 师范生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的理论基础研究
- 2012年
- 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在中国的研究日益兴盛,教师教育趋势不断加强,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日益提上日程。文章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视角探讨了师范生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的理论基础。
- 沈超
- 关键词:师范生
- 师范生反思力培养的理意及途径探究
- 2011年
- 20世纪80年代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反思型教师教育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反思型教师教育须关注师范生反思力的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力培养体现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系统培养的理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教师专业地位不断发展的理念。师范生反思力的培养需要健全师范生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系统,沟通师范生培养系统中的各种力量,健全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和制度。
- 沈超
- 关键词:师范生
- 心灵教育在小学课程中的渗透
- 2011年
- 国际教育的改革、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等都要求我们实施心灵教育。心灵教育的出发点是将学生视为一个人,而非一个容器。心灵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丰富人格的培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以及促进学生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和移情能力,关注学生周围的世界。而心灵教育的实施途径具有依附性,可渗透到各个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中。
- 沈超
- 关键词:心灵教育课程养成途径